一种滨海湿地植被恢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291514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2 2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滨海湿地植被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修复区域,进行生境调查;(2)在临界退化和轻度退化的湿地周围修建围栏进行封育减畜;(3)在不破坏或改造湿地原有总体基底结构的基础上,对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的地区进行局部地形恢复或保护来实现湿地生境的营造和改善;(4)在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的地区进行下沉式和侵蚀性海岸湿地的修复;(5)构建湿地植物群落;(6)建设生态隔离带;(7)科学控制互花米草的生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疏浚泥用于受损滨海湿地的生态修复,能够加固侵蚀性海岸湿地,湿地植物群落的构建有效稳固泥沙,创造多样化的生境,提高滨海湿地的生态环境质量。

A method for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coastal wetland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vegetation restoration method for coastal wetlands,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1) determining the restoration area and conducting habitat investigation; (2) building fences around critical and slightly degraded wetlands for animal husbandry and livestock reduction; (3) moderating severe degradation and severity without destroying or modifying the original overall basement structure of wetlands. In degraded areas, local topographic restoration or protection is carried out to achieve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wetland habitats; (4) the restoration of subsidence and erosive coastal wetlands in areas with moderate and severe degradation; (5) the construction of wetland plant communities; (6)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isolation zones; (7) the scientific control of the growth of Spartina alterniflora. By using dredged mud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damaged coastal wetlands, the invention can reinforce erosive coastal wetlands, effectively stabilize sediment by constructing wetland plant communities, create diversified habitats and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of coastal wetlan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滨海湿地植被恢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湿地植被恢复
,具体为一种滨海湿地植被恢复方法。
技术介绍
作为海陆两大系统生态交错带,滨海湿地具有强大的生态服务功能,包含涵养水源、减缓供水、提供后备土地资源、容纳营养盐和分解污染物,以及作为水生和沼生生物的栖息地、繁殖区和候鸟迁徙越冬地等。近年来由于海岸地区人类活动的加剧,麋鹿种群数量增加践踏对生境造成的破坏,从而影响到麋鹿食物的持续性供应。同时,也随着近岸工程尤其是大规模的围填海项目的实施,很多滨海湿地直接被围垦,自然岸线不断减少,滨海湿地退化,影响到麋鹿生境的连续性,海岸环境承载力下降。此外,围填海等重大改变海岸自然属性的项目造成近岸水动力条件的改变,有些局部岸段演变成侵蚀岸段,原有的滨海湿地进一步退化。中国海岸侵蚀较为严重,岸线所占比例较大,侵蚀海岸分布广泛。据统计,我国有70%的沙质海滩和大部分开阔水域的泥质潮滩受到侵蚀,侵蚀岸线长度占全国大陆岸线总长度的1/3。而海岸侵蚀所带来的水中泥沙含量减少,随着潮侵时间的延长,原有的湿地植被开始退回,因此植被生长的底质的修复是滨海湿地的恢复与重建中的基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滨海湿地植被恢复方法,可以有效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滨海湿地植被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定修复区域,进行生境调查:对对象湿地受损前的状态、受损原因、恢复过程中受人为干扰的程度进行全面了解,从而选定需要进行生态修复的区域范围;第二是进行生境调查,包括对象湿地所处的气候条件、土壤状况、水资源、植被和动植物资源方面的全面调查;第三是划分出临界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的地区;(2)在临界退化和轻度退化的湿地周围修建围栏进行封育减畜;(3)在不破坏或改造湿地原有总体基底结构的基础上,对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的地区进行局部地形恢复或保护来实现湿地生境的营造和改善;(4)在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的地区进行下沉式和侵蚀性海岸湿地的修复:A.防洪堤、碎波半岛的建设:新建防洪堤,根据当地的风向和风速,布局碎波半岛;B.疏浚泥的覆盖:将泥浆水抽入对象湿地中,泥浆沉降后形成疏浚泥覆盖层,脱水后形成硬质疏浚土;C.潮汐通道和缓坡的建设:开挖相应的潮汐通道,开挖潮汐通道的泥推至周边区域进行回填形成缓坡;(5)构建湿地植物群落:湿地植物包括水生植物、盐生植物,其中水生植物为狼尾草、芦苇、披碱草、互花米草中的一种或多种;盐生植物为碱蓬、碱菀中的一种或两种;种植方式为播种、营养体移植联合使用;(6)建设生态隔离带:以湿地为核心建设生态隔离带,湿地周边2-4m范围内种植乔灌木和挺水植物,乔灌木和挺水植物主要选择耐盐碱、耐水湿、鸟类嗜食、洗筑巢及适应性强的植物;(7)科学控制互花米草的生长:调控互花米草群落中的淡水供应,结合海洋潮汐控制淡水和海水的轮换进出,由此抑制互花米草的生长,达到控制其扩张的目的;同时可针对互花米草进行定期人力、机械采割掩埋,进一步控制互花米草的生长。进一步的,所述疏浚泥覆盖层的厚度为20-30cm。进一步的,所述乔灌木为柳树、女贞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挺水植物为芦苇、香蒲、美人蕉中的一种或多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采用将海洋疏浚泥用于滨海湿地的生态修复和生态重建,疏浚泥中含有丰富的次生矿物,富含腐殖质胶体,能使土壤形成团粒结构,是下沉和侵蚀性海岸湿地生态修复的物质基础。同时,疏浚泥可以有效加固海岸,稳定侵蚀性的海岸,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形成后,湿地中的植被根系能有效稳固泥沙,同时创造多样化的生境,提升海岸和近海海域的生态环境质量。2、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业在海洋产业中的重要性也愈加明显,港口航道疏浚所产生的海洋疏浚泥数量近年呈现上升的趋势。目前向海倾倒的疏浚泥给海域环境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使我国港口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而本专利技术将疏浚泥的处理与滨海湿地的生态修复相结合,将海洋疏浚泥变废为宝,充分发挥其生态环境价值,保障了港口经济的健康发展。3、本专利技术采用多种水生植物与盐生植物混生构建湿地植物群落,提高了湿地的植物多样性,同时提高了湿地的污染物净化能力。种植方式采用播种、营养体移植联合使用,大大提高了湿地生态修复的成功率。4、本专利技术通过调控互花米草群落中的淡水供应,结合海洋潮汐控制淡水和海水的轮换进出,由此抑制互花米草的生长,达到控制其扩张的目的。同时,针对互花米草进行定期人力、机械采割掩埋,进一步控制互花米草的生长。采用狼尾草、芦苇、披碱草、互花米草等与盐生植物混生进行生境改造,构建适宜鹿类栖息的生境。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1)选定修复区域,进行生境调查:对对象湿地受损前的状态、受损原因、恢复过程中受人为干扰的程度进行全面了解,从而选定需要进行生态修复的区域范围。第二是进行生境调查,包括对象湿地所处的气候条件、土壤状况、水资源、植被和动植物资源方面的全面调查;第三是划分出临界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的地区;(2)在临界退化和轻度退化的湿地周围修建围栏进行封育减畜;(3)在不破坏或改造湿地原有总体基底结构的基础上,对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的地区进行局部地形恢复或保护来实现湿地生境的营造和改善;(4)在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的地区进行下沉式和侵蚀性海岸湿地的修复:A.防洪堤、碎波半岛的建设:新建防洪堤,用以保护堤内湿地和潮上带;根据当地的风向和风速,布局碎波半岛,碎波半岛也能保护防洪堤免受侵蚀,降低湿地内潮流的流速,促进泥沙的沉降淤积;B.疏浚泥的覆盖:将泥浆水抽入对象湿地中,泥浆沉降后形成疏浚泥覆盖层,疏浚泥覆盖层的厚度为20cm,脱水后形成硬质疏浚土。C.潮汐通道和缓坡的建设:开挖相应的潮汐通道,开挖潮汐通道的泥推至周边区域进行回填形成缓坡;(5)构建湿地植物群落:湿地植物包括水生植物、盐生植物,其中水生植物包括狼尾草、芦苇;盐生植物为碱蓬;种植方式为播种、营养体移植联合使用。(6)建设生态隔离带:以湿地为核心建设生态隔离带,尽量减少人为干扰。湿地周边2m范围内种植乔灌木和挺水植物,乔灌木和挺水植物主要选择耐盐碱、耐水湿适应性强的植物,所述乔灌木包括柳树;所述挺水植物为芦苇。(7)科学控制互花米草的生长:调控互花米草群落中的淡水供应,结合海洋潮汐控制淡水和海水的轮换进出,由此抑制互花米草的生长,达到控制其扩张的目的;同时可针对互花米草进行定期人力、机械采割掩埋,进一步控制互花米草的生长。实施例2:(1)选定修复区域,进行生境调查:对对象湿地受损前的状态、受损原因、恢复过程中受人为干扰的程度进行全面了解,从而选定需要进行生态修复的区域范围。第二是进行生境调查,包括对象湿地所处的气候条件、土壤状况、水资源、植被和动植物资源方面的全面调查;第三是划分出临界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的地区;(2)在临界退化和轻度退化的湿地周围修建围栏进行封育减畜;(3)在不破坏或改造湿地原有总体基底结构的基础上,对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的地区进行局部地形恢复或保护来实现湿地生境的营造和改善;(4)在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的地区进行下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滨海湿地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修复区域,进行生境调查:对对象湿地受损前的状态、受损原因、恢复过程中受人为干扰的程度进行全面了解,从而选定需要进行生态修复的区域范围;第二是进行生境调查,包括对象湿地所处的气候条件、土壤状况、水资源、植被和动植物资源方面的全面调查;第三是划分出临界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的地区;(2)在临界退化和轻度退化的湿地周围修建围栏进行封育减畜;(3)在不破坏或改造湿地原有总体基底结构的基础上,对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的地区进行局部地形恢复或保护来实现湿地生境的营造和改善;(4)在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的地区进行下沉式和侵蚀性海岸湿地的修复:A.防洪堤、碎波半岛的建设:新建防洪堤,根据当地的风向和风速,布局碎波半岛;B.疏浚泥的覆盖:将泥浆水抽入对象湿地中,泥浆沉降后形成疏浚泥覆盖层,脱水后形成硬质疏浚土;C.潮汐通道和缓坡的建设:开挖相应的潮汐通道,开挖潮汐通道的泥推至周边区域进行回填形成缓坡;(5)构建湿地植物群落:湿地植物包括水生植物、盐生植物,其中水生植物为狼尾草、芦苇、披碱草、互花米草中的一种或多种;盐生植物为碱蓬、碱菀中的一种或两种;种植方式为播种、营养体移植联合使用;(6)建设生态隔离带:以湿地为核心建设生态隔离带,湿地周边2‑4m范围内种植乔灌木和挺水植物,乔灌木和挺水植物主要选择耐盐碱、耐水湿适应性强的植物;(7)科学控制互花米草的生长:调控互花米草群落中的淡水供应,结合海洋潮汐控制淡水和海水的轮换进出,由此抑制互花米草的生长,达到控制其扩张的目的;同时可针对互花米草进行定期人力、机械采割掩埋,进一步控制互花米草的生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滨海湿地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修复区域,进行生境调查:对对象湿地受损前的状态、受损原因、恢复过程中受人为干扰的程度进行全面了解,从而选定需要进行生态修复的区域范围;第二是进行生境调查,包括对象湿地所处的气候条件、土壤状况、水资源、植被和动植物资源方面的全面调查;第三是划分出临界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的地区;(2)在临界退化和轻度退化的湿地周围修建围栏进行封育减畜;(3)在不破坏或改造湿地原有总体基底结构的基础上,对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的地区进行局部地形恢复或保护来实现湿地生境的营造和改善;(4)在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的地区进行下沉式和侵蚀性海岸湿地的修复:A.防洪堤、碎波半岛的建设:新建防洪堤,根据当地的风向和风速,布局碎波半岛;B.疏浚泥的覆盖:将泥浆水抽入对象湿地中,泥浆沉降后形成疏浚泥覆盖层,脱水后形成硬质疏浚土;C.潮汐通道和缓坡的建设:开挖相应的潮汐通道,开挖潮汐通道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永波朱嘉馨周子尧朱晓成安玉亭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