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生竹冬季出笋的增温保温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291512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2 2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生竹冬季出笋的增温保温培育方法,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A.大棚搭建:于竹林地四周和距地面1.5米位置处安放网格状大棚骨架,所述大棚骨架通过固定带与散生竹进行固定;并在大棚骨架外侧铺上塑料薄膜,所述薄膜与所述网格状大棚骨架之间通过多个固定带进行固定;B.铺设增温装置:于大棚内的地表铺设阻燃型低温电伴热带,每条阻燃型低温电伴热带之间的间距为20~30cm;C.固定增温装置:于阻燃型低温电伴热带上铺一层土壤(或类似物),厚度为2~4cm;D.催芽;E.增温。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简便易行,取材简单,劳动强度小,投入少,产量高,质量好,以及增温和保温效果明显,不损害竹林等优点。

Cultivation method of growing bamboo for growing bamboo in wint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raising temperature and heat preservation for shooting of loose bamboo in winter,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agricultural planting technology. The method includes: A. greenhouse construction: placing grid-shaped greenhouse skeleton around the bamboo forest land and 1.5 meters away from the ground, the greenhouse skeleton is fixed with loose bamboo through fixing belt, and plastics film is lai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greenhouse skeleton, and the film is fixed with the grid-shaped greenhouse skeleton through multiple fixing belts. B. Laying heating device: laying flame-retardant low-temperature electric tracing tropical zone on the surface of greenhouse, the spacing between each flame-retardant low-temperature electric tracing tropical zone is 20-30 cm; C. Fixed heating device: laying a layer of soil (or similar substance) on the flame-retardant low-temperature electric tracing tropical zone, the thickness is 2-4 cm; D. germinating; E. heating.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operation, simple material acquisition, low labor intensity, low input, high output, good quality, obvious warming and heat preservation effect, and no damage to bamboo fores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生竹冬季出笋的增温保温培育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散生竹冬季出笋的增温保温培育方法,属于农业种植

技术介绍
散生竹中的雷竹是我国主要的笋用竹栽培品种,其种植技术现已完全成熟,全国种植面积较大。为了解决因春笋集中上市,市场难以消化,经济效益低,损伤竹农积极性等现实问题,多年来人们对春笋冬出,进行了积极探索,要实现冬季出笋,即让竹鞭上的幼芽在冬季生长并破土而出,关键是要解决竹林冬季地表增温、空间保温的技术难点。目前,雷竹冬季出笋的增温方法主要有五种,分别是在竹林地面使用覆盖物覆盖发酵增温技术、覆盖物+地膜覆盖增温技术、覆盖物增温+塑料桶覆盖技术、覆盖物+埋设电热管增温技术以及大棚保温种植技术。以上增温技术存在以下缺点,现分述如下:1)覆盖物覆盖发酵增温技术该技术是目前主要应用的技术,存在覆盖物来源紧张,采购成本上升,劳动强度大、所需劳动力多,人工成本高、工序多,覆盖时间长,投资大,覆盖的时机和效果不好把握。一般使用砻糠、竹叶、稻草、麦秆、锯木屑、厩肥等多层覆盖,厚度为0.5~1米,用量大,热量仅一次,不能循环重复使用,多次覆盖容易造成地下鞭腐烂,土壤酸碱度变化,损害竹林,笋的鲜嫩程度也下降。此外,冬笋在覆盖物下面,采收难以发现,采收后需要清除笋杆污物,同时覆盖后的冬笋与春笋色调不一致,让消费者往往认为含有化学成分。2)覆盖物+地膜覆盖增温技术该技术减小了覆盖物的厚度和用量,在覆盖物上增加了地膜覆盖,与单纯的覆盖物覆盖发酵增温技术相比,在采收和肥水施用等环节,都需要增加揭膜、覆膜等工序,此外,出笋时机不好把握,冬笋长出后容易穿透地膜,不利于发笋期间的持续保温,覆盖时间长,覆盖物不能循环重复使用,整体效果差。3)覆盖物增温+塑料桶覆盖技术该技术与覆盖物+地膜覆盖增温技术相比存在的问题是覆盖物来源紧张,采购成本上升,保温效果差,覆盖时间长,覆盖物不能循环重复使用,塑料桶覆盖对竹林坡度有要求,塑料桶覆盖面积占覆盖物面积的50%-80%,浪费了覆盖物,冬笋产量低,在管理、采收和肥水施用等环节,都需要增加移桶、盖桶等工序,此外,人工观察频繁,出笋时机不好把握。4)覆盖物+埋设电热管增温技术该技术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电热管热效率不高,热量散发损失严重,局部增温快,但能耗高,保温效果差,覆盖物来源紧张,采购成本上升,覆盖物清除和采笋时易损伤电热管。5)大棚保温种植技术该技术采用大棚全植株覆盖竹林方式,由于存在以下缺陷,难以推广应用,目前主要处于科研阶段:笋用竹高大、生长快,大棚搭建对地形地貌选址、交通条件、材料、强度等要求高,造价也高,实施困难。同时全植株覆盖大棚难以满足笋用竹生长所需光照、通风等自然条件,大棚高大,温度、湿度及气体调节也困难。在能耗高的情况下,没有解决竹林地表温度低的问题。大棚内往往还需要对竹林地面补充覆盖物才能产生保温效果。综上所述,在春笋冬出的增温保温领域,迫切需要新技术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冬季出笋采用的保温方法存在的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散生竹冬季出笋的增温保温培育方法,通过特定结构和高度大棚的搭建以及催芽、增温装置设置,使得增温和保温效果明显。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散生竹冬季出笋的增温保温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大棚搭建于竹林地四周竖直安放网格状大棚骨架,于距地面1~1.5米位置处水平安放网格状大棚骨架,所述大棚骨架通过固定带与散生竹进行固定;并在大棚骨架外侧铺上塑料薄膜,所述薄膜与所述网格状大棚骨架之间通过多个固定带进行固定;距地面1~1.5米位置安放网格状大棚骨架,便于竹笋具有足够的保温生长空间,空气流动性好,且方便人能够弯腰进入管理、观察、施肥水、采收;搭建距地面1~1.5米的大棚,与现有技术中,如
技术介绍
第5)大棚保温种植技术相比,可节约大量的材料,且实施方便,工具辅料简单,劳动强度不大,温湿度容易调节,增温保温效果更好;塑料薄膜颜色的不同,可实现不同颜色的冬笋,如采用白色透明农用薄膜,所产的冬笋为青绿色,与春笋色调无异,当使用黑色大棚时,所产的冬笋为米黄色,与采用地表覆盖技术所产的冬笋外观一致。B.铺设增温装置于大棚内的地表铺设阻燃型低温电伴热带,阻燃型低温电伴热带的使用寿命长,不必撤除,可以重复使用;每条阻燃型低温电伴热带之间的间距为20~30cm;C.固定增温装置于阻燃型低温电伴热带上铺上一层土壤、竹林废弃物或利用原来采用覆盖技术出产冬笋后遗弃的失效覆盖物以固定电伴热带贴近地表,厚度为2~4cm;与现有采用覆盖物增温或与其类似的培育方法相比,属于就地取材,废物利用,降低了冬笋培育成本;D.催芽采用电脉冲装置,对纳入大棚内的散生竹竹鞭进行催芽处理;E.增温催芽完成后,通过智能温控装置和阻燃型低温电伴热带对大棚内进行加温,控制棚内温度为22~28℃,地表温度为15~18℃,8~12天后进行冬笋采收即可。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步骤A中,大棚的门帘采用单块的塑料薄膜,且在塑料薄膜的下端加重物制作而成。进一步地,步骤A中,网格状大棚骨架由多个相互固定连接的塑钢网芭片拼接而成;所述塑钢网芭片网眼为6~10cm。进一步地,步骤B中,所述阻燃型低温电伴热带的铺设形状为S型。进一步地,步骤B中,阻燃型低温电伴热带的宽度为0.8~1cm。更进一步地,步骤D中,所述催芽处理的时间为2~4天。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与现有技术中的增温保温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具有简便易行,取材简单,劳动强度小、主要材料可重复使用,投入少以及增温和保温效果明显,不损害竹林等优点,出笋时间早,速度快,采挖时间更长,产量高,成本低,且生产冬笋的时间段和时机可控,实现分时段上市,解决因春笋集中上市,市场难以消化的问题;另外笋的外观色调可调、笋杆整洁,个头大,笋壁厚、空洞小,上市价格高,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及现实推广意义。(2)本专利技术中,网格状大棚骨架由多个相互固定连接的塑钢网芭片拼接而成,塑钢网芭片网眼为6~10cm,有利于在保留大棚重复使用的同时,便于采完冬笋后新发春笋能够轻易穿越网芭成为母竹。(3)本专利技术中,阻燃型低温电伴热带的铺设形状为S型,铺设方便,具有自控温特性,且整体的受热均匀,增温保温效果好,电伴热带的使用寿命长,不必撤除,可以重复使用。(4)本专利技术中,固定电伴热带的物料除土壤外,还可以选用竹林废弃物或利用原来采用覆盖技术出产冬笋遗弃的失效覆盖物,有效实现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环境承载压力和培育冬笋成本。(5)本专利技术中,由于大棚内固定电伴热带的物料厚度为2~4cm,远低于冬笋的适采高度,因此棚内出笋肉眼可见,与现有采用覆盖物增温或与其类似的培育方法相比,采收方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一种散生竹冬季出笋的增温保温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大棚搭建于竹林地四周竖直安放网格状大棚骨架,于距地面1米位置处水平安放网格状大棚骨架,所述大棚骨架通过固定带与散生竹进行固定;并在大棚骨架外侧铺上塑料薄膜,所述薄膜与所述网格状大棚骨架之间通过多个固定带进行固定;B.铺设增温装置于大棚内的地表铺设阻燃型低温电伴热带,每条阻燃型低温电伴热带之间的间距为20~30cm;C.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生竹冬季出笋的增温保温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大棚搭建于竹林地四周竖直安放网格状大棚骨架,于距地面1~1.5米位置处水平安放网格状大棚骨架,所述大棚骨架通过固定带与散生竹进行固定;并在大棚骨架外侧铺上塑料薄膜,所述薄膜与所述网格状大棚骨架之间通过多个固定带进行固定;B.铺设增温装置于大棚内的地表铺设阻燃型低温电伴热带,每条阻燃型低温电伴热带之间的间距为20~30cm;C.固定增温装置于阻燃型低温电伴热带上铺上一层土壤、竹林废弃物或利用原来采用覆盖技术出产冬笋后遗弃的失效覆盖物以固定电伴热带贴近地表,厚度为2~4cm;D.催芽采用电脉冲装置,对纳入大棚内的散生竹竹鞭进行催芽处理;E.增温催芽完成后,通过智能温控装置和阻燃型低温电伴热带对大棚内进行加温,控制棚内温度为22~28℃,地表温度为15~18℃,8~12天后进行冬笋采收即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生竹冬季出笋的增温保温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大棚搭建于竹林地四周竖直安放网格状大棚骨架,于距地面1~1.5米位置处水平安放网格状大棚骨架,所述大棚骨架通过固定带与散生竹进行固定;并在大棚骨架外侧铺上塑料薄膜,所述薄膜与所述网格状大棚骨架之间通过多个固定带进行固定;B.铺设增温装置于大棚内的地表铺设阻燃型低温电伴热带,每条阻燃型低温电伴热带之间的间距为20~30cm;C.固定增温装置于阻燃型低温电伴热带上铺上一层土壤、竹林废弃物或利用原来采用覆盖技术出产冬笋后遗弃的失效覆盖物以固定电伴热带贴近地表,厚度为2~4cm;D.催芽采用电脉冲装置,对纳入大棚内的散生竹竹鞭进行催芽处理;E.增温催芽完成后,通过智能温控装置和阻燃型低温电伴热带对大棚内进行加温,控制棚内温度为22~2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成勇杨成杰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诚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