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土壤改良系统的复合结构曝气头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29115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2 2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土壤改良系统的复合结构曝气头,包括:管体,管体的径向开设侧出气孔,管体的末端开设正出气孔,侧出气孔内设置径向活塞,正出气孔内设置轴向活塞;径向活塞与轴向活塞通过联动机构连接。利用曝气头替代现有的缝隙式筛管,更加适用土壤改良系统,且径向活塞与轴向活塞配合使用,利用管体内外压强差切换侧出气孔与正出气孔交替的向土壤里输送气体,为曝气头附近气体扩散提供时间,不仅起到缓冲作用,保护曝气头,而且气体间断性的进入土壤内,避免土壤结块,而且扩散的更加均匀、面积更广,提升治理的有效性,并且,相比于缝隙式筛管,大幅度提升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土壤改良系统的复合结构曝气头
本专利技术属于土壤改良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土壤改良系统的复合结构曝气头。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速度加快和现代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置换出来的冶炼、有机化工工业搬迁场地越来越多,由于生产活动中“跑冒滴漏”现象造成的有机污染物进入土壤,不仅破坏了土壤本身的生态系统,甚至对地下水资源也构成威胁。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进入土壤后使土壤的理化性质发生变化,改变土壤质量,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性,降低农作物和植物造成危害,为保证健康的动植物生活环境,土壤治理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大部分的土壤治理采用土壤改良系统。土壤改良系统一般利用气泵将气体打进埋入地下的曝气井,在现有技术中曝气井一般选用隙缝式筛管,目前土壤改良系统没有专用于向土壤输送气体的装置。使用隙缝式筛管存在如下技术问题:由于土壤内的气体具有饱和性,即当气体进入土壤后未及时扩散时会导致气体滞留在曝气井附近,使得曝气井周围及曝气井内的气压逐渐增大,有时还会出现气涌,使得隙缝式筛管不断受到气流冲击,易出现断裂、变形等问题,而且还会影响气泵。由于隙缝式筛管是埋在地下的,一旦出现断裂、堵塞的情况,更换费时费力且无法保证土壤治理的持续性,影响治理的有效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土壤改良系统的复合结构曝气头。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应用于土壤改良系统的复合结构曝气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径向开设侧出气孔,所述管体的末端开设正出气孔,所述侧出气孔内设置径向活塞,所述正出气孔内设置轴向活塞;所述径向活塞与所述轴向活塞通过联动机构连接,当所述径向活塞处于所述侧出气孔的放气位时,所述轴向活塞处于所述正出气孔的封堵位,当所述径向活塞处于所述侧出气孔的封堵位时,所述轴向活塞处于所述正出气孔的放气位。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侧出气孔的数量为2至6个,所述侧出气孔之间间距相等且沿所述管体的径向均匀的分布在所述管体的外表面。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线束及聚线圈,所述线束一端与所述轴向活塞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聚线圈后分散成若干股分别与各个侧出气孔内的径向活塞连接,所述线束分散的股数与侧出气孔的数量一致。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联动机构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托盘及支脚,所述支脚一端固定在所述管体的内表面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托盘上,所述托盘上开设过线孔,所述聚线圈安装在过线孔内。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联动机构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线束的滑轮,所述滑轮设置在所述管体的内表面上,所述滑轮的数量与侧出气孔的数量一致。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聚线圈的内表面设置圆滑过渡面层,所述圆滑过渡面层的材质为搪瓷玻璃。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径向活塞上开设第一环槽,所述侧出气孔内设置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嵌入所述第一环槽内使得所述第一环槽的两个槽壁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板的两侧,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板内侧的槽壁上开设第一放气孔。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轴向活塞上开设第二环槽,所述正出气孔内设置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嵌入所述第二环槽内使得所述第二环槽的两个槽壁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板的两侧,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板内侧的槽壁上开设第二放气孔。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侧出气孔及所述正出气孔内均设置锥形镂空管,所述锥形镂空管的管壁上开设矩形缝隙。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管体包括:上管体及下管体,所述侧出气孔及所述滑轮设置在所述上管体上,所述支撑架及所述正出气孔设置在所述下管体上,所述上管体及所述下管体螺纹连接。本专利技术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利用曝气头替代现有的缝隙式筛管,作为气体输送装置,更加适用土壤改良系统,且径向活塞与轴向活塞配合使用,利用管体内外压强差切换侧出气孔与正出气孔交替的向土壤里输送气体,为曝气头附近气体扩散提供时间,不仅起到缓冲作用,保护曝气头,而且气体间断性的进入土壤内,避免土壤结块,而且扩散的更加均匀、面积更广,提升治理的有效性,并且,相比于缝隙式筛管,大幅度提升使用寿命。为了上述以及相关的目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包括后面将详细说明并在权利要求中特别指出的特征。下面的说明以及附图详细说明某些示例性方面,并且其指示的仅仅是各个实施例的原则可以利用的各种方式中的一些方式。其它的益处和新颖性特征将随着下面的详细说明结合附图考虑而变得明显,所公开的实施例是要包括所有这些方面以及它们的等同。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曝气头其中一种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曝气头另一种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曝气头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聚线圈的截面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径向活塞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轴向活塞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方案可以包括结构的、逻辑的、电气的、过程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以及权利要求书的所有可获得的等同物。如图1至3所示,在一些说明性的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结构曝气头,应用于土壤改良系统中,取代现有的缝隙式筛管,通过管道与气泵连接,埋于土壤之中,用于向待治理土壤内输送气体,包括:管体1、径向活塞2、轴向活塞3、联动机构4及锥形镂空管5。管体1的径向开设侧出气孔11,管体1的末端开设正出气孔12。径向活塞2设置在侧出气孔11内,径向活塞2的往复运动实现侧出气孔11的放气与封堵之间的切换。轴向活塞3设置正出气孔12内,轴向活塞3的往复运动实现正出气孔12的放气与封堵之间的切换。径向活塞2与轴向活塞3通过联动机构4连接,联动机构4的作用是保证侧出气孔11与正出气孔12之间只有一个孔组处于放气状态。同时,联动机构4实现侧出气孔11及正出气孔12的放气状态的切换,即当径向活塞2处于侧出气孔11的放气位时,轴向活塞3处于正出气孔12的封堵位,当径向活塞2处于侧出气孔11的封堵位时,轴向活塞3处于正出气孔12的放气位。其中,侧出气孔11的放气位是指径向活塞2移动到侧出气孔11可以出气的位置,侧出气孔11的封堵位是指径向活塞2移动到使得侧出气孔11完全封闭的位置。正出气孔12的放气位是指轴向活塞3移动到正出气孔12可以出气的位置,正出气孔12的封堵位是指轴向活塞3移动到使得正出气孔12完全封闭的位置。具体的,本专利技术的曝气头在使用过程中,气泵将气体不断的输入曝气头内,当侧出气孔11在放气时,正出气孔12是封闭的,随着气体不断的通过侧出气孔11进入土壤,位于侧出气孔11周围的气体逐渐饱和导致压力增大,管体1内的气体的滞纳使得管体1内部的气压也随之增大。当管体1内的气压达到一定程度时,由于管体1内外存在压力差,导致轴向活塞3在管体1的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应用于土壤改良系统的复合结构曝气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径向开设侧出气孔,所述管体的末端开设正出气孔,所述侧出气孔内设置径向活塞,所述正出气孔内设置轴向活塞;所述径向活塞与所述轴向活塞通过联动机构连接,当所述径向活塞处于所述侧出气孔的放气位时,所述轴向活塞处于所述正出气孔的封堵位,当所述径向活塞处于所述侧出气孔的封堵位时,所述轴向活塞处于所述正出气孔的放气位。

【技术特征摘要】
1.应用于土壤改良系统的复合结构曝气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径向开设侧出气孔,所述管体的末端开设正出气孔,所述侧出气孔内设置径向活塞,所述正出气孔内设置轴向活塞;所述径向活塞与所述轴向活塞通过联动机构连接,当所述径向活塞处于所述侧出气孔的放气位时,所述轴向活塞处于所述正出气孔的封堵位,当所述径向活塞处于所述侧出气孔的封堵位时,所述轴向活塞处于所述正出气孔的放气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土壤改良系统的复合结构曝气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出气孔的数量为2至6个,所述侧出气孔之间间距相等且沿所述管体的径向均匀的分布在所述管体的外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土壤改良系统的复合结构曝气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线束及聚线圈,所述线束一端与所述轴向活塞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聚线圈后分散成若干股分别与各个侧出气孔内的径向活塞连接,所述线束分散的股数与侧出气孔的数量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土壤改良系统的复合结构曝气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托盘及支脚,所述支脚一端固定在所述管体的内表面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托盘上,所述托盘上开设过线孔,所述聚线圈安装在过线孔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土壤改良系统的复合结构曝气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还包括: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陈
申请(专利权)人:衢州市丰轮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