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的引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9020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31 0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的引水结构,包括引水过滤塔和过水涵洞;引水过滤塔包括过水区域以及位于过水区域下方的倒梯形沉淀区域;引水过滤塔一侧设有引水入口,相对另一侧设有引水出口,引水入口处设有拦截装置;引水过滤塔顶端设有盖板,盖板上设有吸泥机;引水过滤塔内沿水流方向依次纵向间隔设有导流板、第一过滤板及第二过滤板,导流板的上端开设有过水口,底端与倒梯形沉淀区域的侧板之间留有距离,第一过滤板及第二过滤板的底端均与倒梯形沉淀区域的侧板连接;过水涵洞通过引水出口与引水过滤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简单,设备基建投资小、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具备很好的经济效益,适用于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引水处理。

A diversion structure for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project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ater diversion structure of a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project, which comprises a water diversion filter tower and a water passing culvert; a water diversion filter tower comprises a water passing area and an inverted trapezoidal sedimentation area located below the water passing area; a water diversion filter tower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diversion inlet on one side, a water diversion outlet on the other side, and a water diversion inlet is provided with a block. The top of the water diversion and filtration tower is provided with a cover plate, and the cover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mud suction machine; the water diversion and filtration tower is provided with a guide plate, a first filter plate and a second filter plate along the direction of water flow,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guide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inlet, a distance is left between the bottom end and the side plate of the inverted trapezoid sedimentation area, and the first filter plate and the second filter plate are arranged at longitudinal intervals in turn along the direction of The bottom end of the second filter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side plate of the inverted trapezoid sedimentation area, and the water passing culve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water diversion filter tower through the water diversion outle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operation, small capital investment, small floor area, high treatment efficiency and good economic benefit, and is suitable for water diversion treatment of medium and small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proje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的引水结构
本技术属于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设计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的引水结构。
技术介绍
地表径流在汇集过程中,或河道水流在流经林区、村落或城镇等区域后,不可避免地会夹带枯枝树叶、水生植物、生活垃圾、工业污物等漂浮物。在漂浮物较多的河道溪流上布置各类引水口,均需解决好拦污、导污、排污工作。在漂浮物较多的河道上,取水口前往往需要设置拦污栅或在水面上设置漂浮式拦污排来拦截漂浮物,现有的引水方式通常采用地上水泵进行抽水,往往需要预先向水泵内灌入大量的引水,将水泵内空气压出,然后气泵进行抽水,每次抽水都需要大量的引水,且河道引水量较小,容易发生堵塞,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难以实现高效率不间断的饮水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的引水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引水方式通常采用地上水泵进行抽水,往往需要预先向水泵内灌入大量的引水,将水泵内空气压出,然后气泵进行抽水,每次抽水都需要大量的引水,且河道引水量较小,容易发生堵塞,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难以实现高效率不间断饮水作业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的引水结构,包括引水过滤塔和过水涵洞;所述引水过滤塔包括过水区域以及位于所述过水区域下方的倒梯形沉淀区域;所述引水过滤塔的一侧开设有引水入口,相对另一侧的上端开设有引水出口,所述引水入口处设置有拦截装置,所述拦截装置包括拦截网架、拦截网以及拦截栅,且所述拦截网设置于所述拦截网架内,所述拦截栅设置于所述拦截网上;所述引水过滤塔的顶端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有吸泥机,所述盖板上还开设有排泥孔,所述排泥孔内穿接有吸泥管,所述吸泥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吸泥机,另一端连接有吸泥嘴,且所述吸泥嘴位于所述倒梯形沉淀区域内;所述引水过滤塔内沿水流方向依次纵向间隔设有导流板、第一过滤板以及第二过滤板,所述导流板的上端开设有过水口,底端向逆水流方向弯折120-150°,且底端还与所述倒梯形沉淀区域的侧板之间留有距离;所述第一过滤板以及所述第二过滤板的底端均与所述倒梯形沉淀区域的侧板活动连接;所述过水涵洞通过所述引水出口与所述引水过滤塔连通。优选的,所述拦截装置的面积大于所述引水入口的面积,且所述拦截装置将所述引水入口完全覆盖。优选的,所述拦截网架为圆环形。优选的,所述拦截网由金属丝编结而成,所述拦截网包括多个空心网格,每一个编结点处均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匹配插设有拦截栅。优选的,所述拦截网架背面的上下端对称设置有平行于拦截栅的固定杆,所述引水入口所在侧板上对应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杆插入所述固定孔内,将所述拦截装置固定于所述引水入口处。优选的,所述吸泥机上还设置有排泥管。优选的,所述导流板位于所述吸泥管的一侧,所述第一过滤板与所述第二过滤板均位于所述吸泥管的另一侧。优选的,所述导流板与所述倒梯形沉淀区域的侧板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导流板长度的1/5;优选的,所述盖板上纵向且间隔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对的倒梯形沉淀区域的侧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竖槽和第二竖槽,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竖槽相对,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竖槽相对,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竖槽之间活动插接有第一过滤板,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竖槽之间活动插接有第二过滤板。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板以及第二过滤板的顶端均设置有拉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通过在过水涵洞的输入端上设置引水过滤塔,并使需要通过过水涵洞引导的水流通过引水过滤塔进入过水涵洞,引水过滤塔内设置的多重过滤装置能够有效的清除进入过水涵洞的水流中的各种杂质,达到阻沙引水的目的,使水流中的固体杂质被阻挡在引水过滤塔以外或引水过滤塔底的沉降区域,然后根据需要适时采用吸泥机将其清除,从而保证了进入过水涵洞中水流的洁净。2)本技术水流中的固体杂质不进入过水涵洞,不会造成过水涵洞的封堵和磨损破坏,避免过水涵洞封堵造成的多推移质水流或泥石流改道带来灾难,或固体杂质进入过水涵洞造成的过水涵洞因磨损而频繁的检修,达到减少工程风险及工程投资的目的。3)本技术操作简单,设备基建投资小、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具备很好的经济效益,适用于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引水处理。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的引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的引水结构中第一过滤板与第二过滤板排泥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的引水结构中拦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的引水结构中拦截网以及拦截栅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的引水结构中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的引水结构中第一过滤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引水过滤塔,2-过水涵洞,3-引水入口,4-拦截装置,5-拦截网架,6-拦截网,7-拦截栅,8-盖板,9-吸泥机,10-吸泥管,11-吸泥嘴,12-导流板,13-第一过滤板,14-第二过滤板,15-过水口,16-定位槽,17-固定杆,18-排泥管,19-拉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的引水结构,具体如图1-6所示,包括引水过滤塔1和过水涵洞2;引水过滤塔1包括过水区域以及位于过水区域下方的倒梯形沉淀区域,过水区域用于将除去杂质后的水引入过水涵洞2,倒梯形沉淀区域用于将沉淀物富集后集中排出。引水过滤塔1的一侧开设有引水入口3,相对另一侧的上端开设有引水出口,使用的时候,将本技术的引水结构置于引水河道中,让引水入口3所在的一侧位于上游,引水出口所在的一侧位于下游,并且保证引水入口3完全浸没在水中,从而使引水源源不断的自流进入引水过滤塔1内。引水入口3处设置有拦截装置4,拦截装置4的面积大于引水入口3的面积,且拦截装置4将引水入口3完全覆盖,可以保证拦截装置4能够拦截所有流经引水入口3的引水。拦截装置4包括圆环形的拦截网架5、拦截网6以及拦截栅7,且拦截网6设置于拦截网架5内,拦截栅7设置与拦截网6上;拦截网6由金属丝编结而成,可以保证其具备足够的强度,经过引水中沙子、污泥等杂物的冲击、磨损后不会损坏。拦截网6包括多个正方形的空心网格,空心网格的尺寸≥2cm,保证水流可以顺畅的进入引水入口3内;空心网格的每一个编结点处均设有定位槽16,定位槽16内插设有拦截栅7,且拦截栅7的粗细与定位槽16匹配,可以很好的将拦截栅7牢固的固定在定位槽16内。拦截栅7和格栅的作用相同,可以对引水中大的杂质如树枝、树叶、大的石块进行拦截,避免其进入引水过滤塔1内,对引水过滤塔1内的部件造成损坏,同时也减少引水过滤塔1过滤设备的处理负荷。需要说明的是,拦截网架5背面的上下端对称设置有平行于拦截栅7的固定杆17,引水入口3所在侧板上对应设置有固定孔,固定杆17插入固定孔内,将拦截装置4固定于引水入口3处。引水过滤塔1的顶端设有盖板8,盖板8上设有吸泥机9,吸泥机9上设置有排泥管18,盖板8上还开设有排泥孔,排泥孔内穿接有吸泥管10,吸泥管10的一端连接有吸泥机9,另一端连接有吸泥嘴11,且吸泥嘴11位于倒梯形沉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的引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水过滤塔(1)和过水涵洞(2);所述引水过滤塔(1)包括过水区域以及位于所述过水区域下方的倒梯形沉淀区域;所述引水过滤塔(1)的一侧开设有引水入口(3),相对另一侧的上端开设有引水出口,所述引水入口(3)处设置有拦截装置(4),所述拦截装置(4)包括拦截网架(5)、拦截网(6)以及拦截栅(7),且所述拦截网(6)设置于所述拦截网架(5)内,所述拦截栅(7)设置于所述拦截网(6)上;所述引水过滤塔(1)的顶端设有盖板(8),所述盖板(8)上设有吸泥机(9),所述盖板(8)上还开设有排泥孔,所述排泥孔内穿接有吸泥管(10),所述吸泥管(10)的一端连接所述吸泥机(9),另一端连接有吸泥嘴(11),且所述吸泥嘴(11)位于所述倒梯形沉淀区域内;所述引水过滤塔(1)内沿水流方向依次纵向间隔设有导流板(12)、第一过滤板(13)以及第二过滤板(14),所述导流板(12)的上端开设有过水口(15),底端向逆水流方向弯折120‑150°,且底端还与所述倒梯形沉淀区域的侧板之间留有距离;所述第一过滤板(13)以及所述第二过滤板(14)的底端均与所述倒梯形沉淀区域的侧板活动连接;所述过水涵洞(2)通过所述引水出口与所述引水过滤塔(1)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的引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水过滤塔(1)和过水涵洞(2);所述引水过滤塔(1)包括过水区域以及位于所述过水区域下方的倒梯形沉淀区域;所述引水过滤塔(1)的一侧开设有引水入口(3),相对另一侧的上端开设有引水出口,所述引水入口(3)处设置有拦截装置(4),所述拦截装置(4)包括拦截网架(5)、拦截网(6)以及拦截栅(7),且所述拦截网(6)设置于所述拦截网架(5)内,所述拦截栅(7)设置于所述拦截网(6)上;所述引水过滤塔(1)的顶端设有盖板(8),所述盖板(8)上设有吸泥机(9),所述盖板(8)上还开设有排泥孔,所述排泥孔内穿接有吸泥管(10),所述吸泥管(10)的一端连接所述吸泥机(9),另一端连接有吸泥嘴(11),且所述吸泥嘴(11)位于所述倒梯形沉淀区域内;所述引水过滤塔(1)内沿水流方向依次纵向间隔设有导流板(12)、第一过滤板(13)以及第二过滤板(14),所述导流板(12)的上端开设有过水口(15),底端向逆水流方向弯折120-150°,且底端还与所述倒梯形沉淀区域的侧板之间留有距离;所述第一过滤板(13)以及所述第二过滤板(14)的底端均与所述倒梯形沉淀区域的侧板活动连接;所述过水涵洞(2)通过所述引水出口与所述引水过滤塔(1)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水电工程的引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截装置(4)的面积大于所述引水入口(3)的面积,且所述拦截装置(4)将所述引水入口(3)完全覆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水电工程的引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截网架(5)为圆环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利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继峰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