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砌块和植物生长砌块用外层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8716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植物生长砌块包括砌块主体(10)和外层体(20),该砌块主体(10)由混凝土形成,该外层体(20)在该砌块主体(10)的成形时,设置于该砌块主体(10)的外面上,呈栅网状形成可生长植物的纤维集合体(F),上述外层体(20)通过从叠置的纤维集合体(F)上插入多根针,进行按压的方式形成,在外层体(20)的纤维集合体(F)中具有许多纵向的纤维,容易使纤维进入混凝土。另外,混凝土骨料采用均匀粒度的骨料,混凝土的空隙率在10~25%的范围内容易使外层体(20)的纤维进入,确实将外层体(20)接合而不容易剥离,并且确实将在纤维集合体中生长的植物的根植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设置于道路侧面的法面、护岸等处,可生长植物的植物生长砌块和植物生长砌块用外层体
技术介绍
在过去,作为这种的植物生长砌块,人们知道有比如,本申请人等在先提出的,记载于JP特开2002-220836号文献中的类型。像图11所示的那样,该植物生长砌块Ba包括砌块主体1,外层体4和支架5,该砌块主体1通过混凝土形成,具有设置于设置面的底面2,该外层体4设置于砌块主体1中的除了底面2以外的外面3上,呈片状形成植物可生长的纤维集合体F,该支架5设置于外层体4的内面上,用于进行增强,其呈比如格子状。标号6表示金属连接件,该金属连接件6从砌块主体1向外侧突设,可与邻接的砌块主体1连接。在制造该植物生长砌块Ba时,预先仿照砌块主体1的外面3的形状,形成外层体4和支架5,将该外层体4与支架5粘接。另外,将该外层体4与支架5一起,设置于砌块主体1的成形模具(图中未示出)的模具表面上,然后,在该成形模具中浇注混凝土成形。但是,在该过去的植物生长砌块Ba中,通过格子状的支架5,将外层体4设置于砌块主体1上,但是,会产生该支架5或纤维集合体F的纤维未必与砌块主体1缠绕在一起而实现良好地接合,纤维集合体F容易剥离的问题。另外,即使在未设置支架5直接将外层体4的纤维集合体F与砌块主体1接合的情况下,该纤维集合体F的纤维未必与砌块主体1缠绕在一起而实现良好地接合,同样在此场合,纤维集合体F容易剥离。由此,在纤维集合体F中,即使在植物生长的情况下扎根仍不充分。另外,在用于河川的护岸的场合,因河川的涨水或暴雨产生容易流动等情况,无法充分地确保植物的生长环境。本专利技术是针对这样的问题而提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植物生长砌块和植物生长砌块用外层体,在该植物生长砌块和植物生长砌块用外层体中,纤维集合体难于与砌块主体剥离可实现接合,在该纤维集合体中生长的植物可确实地实现扎根等,可充分地确保植物的生长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用于解决这样课题的本专利技术的植物生长砌块包括砌块主体和外层体,该砌块主体由混凝土形成,该外层体在该砌块主体的成形时设置于该砌块主体的外面上,呈栅网状形成可生长植物的纤维集合体,上述外层体通过从叠置的纤维集合体上插入多根针,进行按压的方式形成栅网状。像这样,如果从叠置的纤维集合体上插入多根针进行按压,则与横向的纤维由针按压,其方向变换为纵向,与仅仅对其进行按压形成栅网状的场合相比较,形成具有许多纵向纤维的纤维层。并且形成横向和纵向的纤维相互缠绕而成一体,难于解开、保形性优良的栅网状的纤维集合体。另外,由于在外层体的纤维集合体中具有许多纵向的纤维,故在砌块主体成形时,外层体的纵向的纤维容易进入混凝土中,纤维良好地与砌块主体缠绕,与外层体接合。由此,外层体不容易与砌块主体剥离。其结果是,如果在该外层体中植物生长,则植物的根延伸到纤维集合体的内部,但是,由于外层体不容易与砌块主体剥离,故确实实现扎根。另外,由于是用于河川的护岸等的领域,故即使在曝露于涨水、暴雨的环境中的情况下,仍难以流动,可充分地确保植物的生长环境。根据需要,在上述呈栅网状形成的纤维集合体中喷涂有天然橡胶。由此,保形性良好。一般,具有下述的倾向,即,如果天然橡胶的量较多,则保形性提高,但是,植物生长程度降低,另一方面,如果天然橡胶的量少,则确保植物生长,但是,保形性降低,而按照本专利技术,由于在纤维集合体中具有较多的纵向的纤维,横向和纵向的纤维相互缠绕难以解开,即使在天然橡胶的量不那么多的情况下仍可提高保形性,由此,可在不使植物生长程度降低的情况下,提高保形性。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上述外层体按照仿照上述栅网状的纤维集合体以上述砌块主体外面的形状模制的方式构成。由于仿照上述砌块主体的外面的形状模制,故与仅仅接合的场合相比较,可保持外层体的形状、提高保形性。在此场合,最好上述外层体按照下述的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在上述纤维集合体中混合热塑性高分子纤维,然后,呈上述砌块主体的外面的形状,对上述栅网状的纤维集合体进行加热,同时对其进行模制。通过热塑性高分子树脂纤维的混入,可容易成形,同时在成形后确实保持外层体的形状,更进一步地提高保形性。此外,上述混凝土的骨料采用均匀粒度的骨料,该混凝土的空隙率在10~25%的范围内。该空隙率最好在15~20%的范围内。在上述骨料采用在10~25mm的筛子的范围内筛分粒度的骨料的场合是有效的。最好骨料采用在13~20mm的筛子的范围内筛分粒度的骨料。这样的均匀粒度的骨料含量在骨料整体的80Vol%或以上,最好在90Vol%或以上,特别是最好在95Vol%或以上。在这里,混凝土是由粘结材料和骨料混合形成的。该粘结材料包括无机类粘结材料、有机类粘结材料,按照分别单独或混合的方式使用。无机类粘结材料可为通过与水反应而硬化的水硬性的无机化合物,比如,最好为无机水泥类、钙矾石、石膏等,特别是最好为容易获得隔热性、韧性、耐久性的无机水泥类。作为无机水泥类,可列举波特兰水泥、早强波特兰水泥、白色波特兰水泥、高铝水泥、熟石灰水泥等的水硬性水泥类、高炉水泥、高硫酸盐渣水泥、石灰渣水泥等的潜在的水硬性水泥类、硅石水泥、飞灰水泥等的混合水泥类等。有机类粘结材料可为从反应硬化型、热塑型等的状态固化的类型,最好为环氧类树脂。骨料以一般的石材为主,也可采用人工轻质骨料或产业废弃物。人工轻质骨料最好为塑料破碎物,可采用泡沫塑料、对泡沫塑料进行熔化,进行减容处理而形成的减容塑料等的破碎物。产业废弃物可采用混凝土壳、混凝土泥浆、灰尘熔融渣、铸件渣、铸件灰尘。通过这样的结构,混凝土的骨料采用均匀粒度的骨料,空隙率较大的被形成。特别是在混合有粒度不同的骨料的场合,大小的骨料相互紧密接合,难于产生空隙。但是与此相比较,均匀粒度的骨料在骨料间容易产生空隙,特别是容易形成连续的空隙。由此,在砌块主体的成形时,外层体的纤维容易进入混凝土的空隙中,纤维良好地与砌块主体缠绕,外层体接合,由此,伴随上述外层体的纵向的纤维的砌块主体的接合功能的效果的作用,可使外层体更进一步地难以与砌块主体剥离。另外,如果在外层体中植物生长,则植物的根在纤维集合体的内部延伸,但是,由于外层体难以轻易地与砌块主体剥离,故确实实现扎根。此外,由于在砌块主体中,特别是形成连续的空隙,故植物的根侵入该空隙中,还扎入砌块主体的内部,同样由于该原因,确实实现扎根。但是,即使在泡沫混凝土中产生气泡、形成空隙,却由于几乎所有的气泡不单独地位于混凝土的内部,故根无法侵入泡沫混凝土的空隙中。于是,采用均匀粒度的骨料,形成连续的空隙的技术从根的侵入的方面来说是极有效的。其结果是,由于外层体难以与砌块主体剥离,故在用于河川的护岸等的领域的场合,即使在曝露于涨水或暴雨的环境下,仍难以容易地流动,可充分地确保植物的生长环境。还有,根据需要,在上述纤维集合体中包含植物种子、肥料、保水材料中的至少1种或以上。肥料最好为难溶性肥料。保水材料包括比如,纸浆、保水聚合物等。可确实地确保使植物生长的环境、植物容易生长。另外,可选择适合植物生长砌块的设置环境的植物。在此场合,在上述保水材料采用纸浆时是有效的。通过浆液的吸附性可确实提高保水功能。此外,根据需要,上述纤维集合体的纤维采用植物纤维。由于植物纤维具有吸水性和保水性,可实现自然分解,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植物生长砌块,该植物生长砌块包括砌块主体和外层体,该砌块主体由混凝土形成,该外层体在该砌块主体的成形时,设置于该砌块主体的外面上,呈栅网状形成可生长植物的纤维集合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外层体通过从叠置的纤维集合体上插入多根针,进行 按压的方式呈栅网状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东
申请(专利权)人:盛南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