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管理电路及电源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28655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31 0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源管理电路及电源连接装置,其中,一种电源管理电路包括:内部管理单元和极性转换单元,极性转换单元连接于电源与内部管理单元之间,当接收到电源输出的反向电压时,对反向电压进行极性转换,以向内部管理单元输出正向电压,可以实现在电源反接时,内部管理单元也能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源管理电路及电源连接装置
本技术属于电子
,尤其涉及一种电源管理电路及电源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用大多数用电设备中都设有内部管理单元,用于连接电源,并对用电设备进行电源管理。虽然现有技术中可以通过在内部管理单元与电源之间设置保险丝或者防反接电路,防止电源反接时导致内部管理单元或用电设备损坏,但是,当电源反接时,保险丝熔断或者防反接电路在电源与内部管理单元之间形成断路,需要用户重新正接电源后,内部管理单元才能够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源管理电路及电源连接装置,可以实现在电源反接时,内部管理单元也能正常工作。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管理电路,包括:极性转换单元,连接于电源与内部管理单元之间,所述极性转换单元用于当接收到所述电源输出的反向电压时,对所述反向电压进行极性转换,以向所述内部管理单元输出正向电压。优选地,所述极性转换单元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以及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输入端组成用于连接所述电源的电压输入端,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组成用于连接所述内部管理单元的电压输出端。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极性转换单元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以及第四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第一端相连,组成第一节点,作为所述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第一端相连,组成第二节点,作为所述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第二端相连,组成第三节点,作为所述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第二端相连,组成第四节点,作为所述第二输出端。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一端为阳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二端为阴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第一端为阴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第二端为阳极;所述第三二极管的第一端为阳极,所述第三二极管的第二端为阴极;所述第四二极管的第一端为阴极,所述第四二极管的第二端为阳极。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极性转换单元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以及第八电阻;所述第一开关管的高电位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以及第七电阻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高电位端,组成第五节点,作为所述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低电位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共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受控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低电位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相连形成第六节点,作为所述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受控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高电位端相连形成第七节点,作为所述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受控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低电位端、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低电位端,组成第八节点,作为所述第二输出端,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高电位端相连,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共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受控端。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三开关管以及所述第四开关管均为MOS管、IGBT管或三极管。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关管与所述第二开关管为P型MOS管;所述第三开关管与所述第四开关管均为N型MOS管。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极性转换单元包括: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三继电器、第四继电器以及第五二极管;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用电端、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一用电端以及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第一用电端共接所述第四继电器的第一用电端,组成第九节点,作为所述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动触点与所述第四继电器的动触点共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第一端,组成第十节点,作为所述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二用电端、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二用电端、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第二用电端以及所述第四继电器的第二用电端共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动触点与所述第三继电器的动触点共接所述第九节点,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一静触点悬空,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一静触点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二静触点相连,形成第十一节点,作为所述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第二静触点悬空,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第一静触点悬空,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第二静触点与所述第四继电器的第一静触点相连,形成第十二节点,作为所述第二输出端,所述第四继电器的第二静触点悬空。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五二极管的第一端为阴极,所述第五二极管的第二端为阳极。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连接装置,所述电源连接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源管理电路及电源连接装置,其中,一种电源管理电路包括:内部管理单元和极性转换单元,极性转换单元连接于电源与内部管理单元之间,当接收到电源输出的反向电压时,对反向电压进行极性转换,以向内部管理单元输出正向电压,可以实现在电源反接时,内部管理单元也能正常工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管理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管理电路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管理电路的具体电路图;图4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管理电路的具体电路图;图5是本技术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管理电路的具体电路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见图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管理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技术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如图1所示,一种电源管理电路100,包括:内部管理单元10和极性转换单元20。极性转换单元20,连接于电源110与内部管理单元120之间,极性转换单元20用于当接收到电源110输出的反向电压时,对反向电压进行极性转换,以向内部管理单元120输出正向电压。如图1所示,极性转换单元20包括:第一输入端21、第二输入端22、第一输出端23以及第二输出端24。第一输入端21与第二输入端22组成用于连接电源110的电压输入端,第一输出端23与第二输出端24组成用于连接内部管理单元110的电压输出端。需要说明的是,电源110为直流电电源,包括至少一个正极输出端和一个负极输出端,当电源110与电源管理电路100正接时,电源110向电源管理电路100输出正向电压,当电源110与电源管理电路100反接时,电源110向电源管理电路100输出反向电压。可以理解的是,当电源110向电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包括:内部管理单元;极性转换单元,连接于电源与所述内部管理单元之间,所述极性转换单元用于当接收到所述电源输出的反向电压时,对所述反向电压进行极性转换,以向所述内部管理单元输出正向电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管理电路包括:内部管理单元;极性转换单元,连接于电源与所述内部管理单元之间,所述极性转换单元用于当接收到所述电源输出的反向电压时,对所述反向电压进行极性转换,以向所述内部管理单元输出正向电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转换单元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以及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输入端组成用于连接所述电源的电压输入端,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组成用于连接所述内部管理单元的电压输出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转换单元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以及第四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第一端相连,组成第一节点,作为所述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第一端相连,组成第二节点,作为所述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第二端相连,组成第三节点,作为所述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第二端相连,组成第四节点,作为所述第二输出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一端为阳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二端为阴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第一端为阴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第二端为阳极;所述第三二极管的第一端为阳极,所述第三二极管的第二端为阴极;所述第四二极管的第一端为阴极,所述第四二极管的第二端为阳极。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管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转换单元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以及第八电阻;所述第一开关管的高电位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以及第七电阻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高电位端,组成第五节点,作为所述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共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低电位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共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受控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低电位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相连形成第六节点,作为所述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焕杰刘占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奥特能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