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8567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31 0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却组件,具有至少两层冷却管,散热效果好,可以满足在其两面布置电气件的散热需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第一冷却板、第二冷却板、中间板和冷媒流通用的冷却管,所述第一冷却板、所述中间板和所述第二冷却板依次连接,并且,相邻两者的相对侧面分别设有与所述冷却管的两侧面配合的凹槽,以便在相邻两者之间均安装所述冷却管,所述第一冷却板和所述第二冷却板以各自与所述中间板相背的侧面形成产热件的安装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冷却组件具有双层冷却管,处于两侧的冷却管与安装于两侧的产热件具有足够的换热面积,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换热效率,能够对产热件进行快速降温,满足双侧安装产热件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却组件
本技术涉及冷却
,特别是涉及一种冷却组件。
技术介绍
梯度功率放大器(简称梯度功放)是整个梯度控制电路的功率输出级,具有功率大,开关时间短,输出电流精确以及可靠性高等特点。IGBT(InsulatedGateBipolar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是梯度功放的核心部件,单个大功率IGBT模块在工作中发热量最大可达到2KW以上,IGBT中核心温度在达到150℃(新型IGBT达到180℃)时将被烧毁甚至爆炸,因此,必须对功率元件进行散热保护。通常情况下,在水冷板(通常为铝板)表面布IGBT或其它大功率电气件,IGBT或其它电气件通过底部涂抹导热硅脂与铝板表面紧密接触,从而达到对电气件散热的效果。如何设置一种冷却组件,以改善散热效果,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却组件,具有至少两层冷却管,散热效果好,可以满足在其两面布置电气件的散热需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却组件,包括第一冷却板、第二冷却板和冷媒流通用的冷却管,还包括中间板,所述第一冷却板、所述中间板和所述第二冷却板依次连接,并且,相邻两者的相对侧面分别设有与所述冷却管的两侧面配合的凹槽,以便在相邻两者之间均安装所述冷却管,所述第一冷却板和所述第二冷却板以各自与所述中间板相背的侧面形成产热件的安装面。本技术的冷却组件,在第一冷却板和第二冷却板之间设有中间板,如此,第一冷却板与中间板之间、第二冷却板与中间板之间各形成一个冷却管的安装腔室,然后将第一冷却板和中间板的相对侧面分别与冷却管的两侧面对应设置,将第二冷却板和中间板的相对侧面分别与冷却管的两侧面对应设置,以便在中间板的两侧各形成一个冷却管的安装槽,将冷却管置于中间板的两侧,使得本技术的冷却组件具有双层冷却管。加之第一冷却板和第二冷却板与中间板相背的侧面形成产热件的安装面,使得处于两侧的冷却管与安装于两侧的产热件具有足够的换热面积,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换热效率,能够对产热件进行快速降温;并且,双层冷却管的设置增加了整体散热量,可以在第一冷却板和第二冷却板均安装产热件,实现能够满足双侧安装产热件需求的冷却组件,扩展了本技术冷却组件的适用范围。可选地,还包括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具有第一入口和与其连通的第一出口,所述第一入口用于引入冷媒,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冷却管一一对应设置,用于连接所述冷却管的冷媒入口端;和/或,还包括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具有第二出口和与其连通的第二入口,所述第二入口与所述冷却管一一对应设置,用于连接所述冷却管的冷媒出口端,所述第二出口用于引出换热后的冷媒。可选地,各所述第一出口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一侧,所述第一入口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另一侧;和/或,各所述第二入口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一侧,所述第二出口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另一侧。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器在所述第一入口的端部设有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输入冷媒用的接头;和/或,所述第二连接器在所述第二出口的端部设有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输出冷媒用的接头。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器在各所述第一出口的端部设有第一定位部,用于与所述冷却管的冷媒入口端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二连接器在各所述第二入口的端部设有第二定位部,用于与所述冷却管的冷媒出口端固定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冷却板、所述中间板和所述第二冷却板在相对应的其中一个位置开槽,以形成用于安装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第一安装槽;和/或,所述第一冷却板、所述中间板和所述第二冷却板在相对应的另一个位置开槽,以形成用于安装所述第二连接器的第二安装槽。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器不突出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或,所述第二连接器不突出所述第二安装槽。可选地,所述第一冷却板、所述中间板和所述第二冷却板依次连接形成封闭的冷却板体,以内置各所述冷却管。可选地,所述第一冷却板、所述中间板和所述第二冷却板在相对应的再一个位置开槽,以形成用于嵌入把手的第三安装槽。可选地,与所述第一冷却板或所述第二冷却板处于同一侧的所述冷却管,分别经过与各自同侧的所述产热件的热量集中区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冷却组件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组装分解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冷却组件的组装完成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冷却组件处于使用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冷却组件处于使用状态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所示冷却组件中冷却管组件的组装示意图;其中,图5a为第一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b为冷却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c为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与冷却管组装后所形成冷却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所示冷却组件中第一冷却板、中间板和第二冷却板的组装分解示意图。图1-图6中:第一冷却板1、第一槽11、第二槽12、第三槽13、第二冷却板2、第四槽21、第五槽22、第六槽23、冷却管3、冷媒入口端31、冷媒出口端32、中间板4、第七槽41、第八槽42、第九槽43、产热件5、安装面6、第一连接器7、第一入口71、第一出口72、第一连接部73、第一定位部74、第二连接器8、第一安装槽91、第二安装槽92、第三安装槽93、把手10、输入接头20、输出接头3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介绍,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准确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文所述的第一、第二等词仅用于区分结构相同或类似的两个以上部件,或者相同或类似的两个以上的结构,不表示对顺序的特殊限定。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却组件,具有双层冷却管,可以在冷却组件的两面均布置IGBT等大功率电气件,能够满足大功率电气件的散热需求,如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梯度功率放大器。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的冷却组件包括第一冷却板1、第二冷却板2、中间板4和冷媒流通用的冷却管3,第一冷却板1、中间板4和第二冷却板2依次连接,并且,相邻两者的相对侧面分别设有与冷却管3的两侧面配合的凹槽,以便在相邻两者之间均安装冷却管3,如此,中间板4的两侧均安装有冷却管3;第一冷却板1和第二冷却板2以各自与中间板4相背的侧面形成产热件5的安装面6,该产热件5可以为IGBT等大功率的电气件,其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热量。如图1所示,中间板4是相对于第一冷却板1和第二冷却板2而言的,即处于第一冷却板1和第二冷却板2之间,其两侧面分别与第一冷却板1和第二冷却板2连接。中间板4、第一冷却板1和第二冷却板2均可以采用铝板,不仅重量轻,还具有良好的导热功能,利于冷却管3与产热件5之间进行热交换,提高换热效率。或者,中间板4、第一冷却板1和第二冷却板2可以采用其他传热效率较高的材料制成。亦或者,可以仅将第一冷却板1和第二冷却板2采用传热效率较高的材料制成,中间板4可以采用传热效率相对较低、但强度高一些的材料制成,以便在改善散热效果的同时兼顾使用可靠性。冷却管3可以成折线状回转弯折,以形成类似蛇形管的结构,此种结构形式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够增大与产热件5的换热面积,进而提高换热效率。尤其是,可以根据产热件5的热量分布特点,对冷却管3的结构进行设置,以使得冷却管3经过产热件5的热量集中区域,还可以使得冷却管3在该热量集中区域采用密集的布置形式,进而提高换热效率,改善冷却效果。如图2所示,第一冷却板1、中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却组件,包括第一冷却板(1)、第二冷却板(2)和冷媒流通用的冷却管(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间板(4),所述第一冷却板(1)、所述中间板(4)和所述第二冷却板(2)依次连接,并且,相邻两者的相对侧面分别设有与所述冷却管(3)的两侧面配合的凹槽,以便在相邻两者之间均安装所述冷却管(3),所述第一冷却板(1)和所述第二冷却板(2)以各自与所述中间板(4)相背的侧面形成产热件(5)的安装面(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组件,包括第一冷却板(1)、第二冷却板(2)和冷媒流通用的冷却管(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间板(4),所述第一冷却板(1)、所述中间板(4)和所述第二冷却板(2)依次连接,并且,相邻两者的相对侧面分别设有与所述冷却管(3)的两侧面配合的凹槽,以便在相邻两者之间均安装所述冷却管(3),所述第一冷却板(1)和所述第二冷却板(2)以各自与所述中间板(4)相背的侧面形成产热件(5)的安装面(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器(7),所述第一连接器(7)具有第一入口(71)和与其连通的第一出口(72),所述第一入口(71)用于引入冷媒,所述第一出口(72)与所述冷却管(3)一一对应设置,用于连接所述冷却管(3)的冷媒入口端(31);和/或,还包括第二连接器(8),所述第二连接器(8)具有第二出口和与其连通的第二入口,所述第二入口与所述冷却管(3)一一对应设置,用于连接所述冷却管(3)的冷媒出口端(32),所述第二出口用于引出换热后的冷媒。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出口(72)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器(7)的一侧,所述第一入口(71)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器(7)的另一侧;和/或,各所述第二入口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器(8)的一侧,所述第二出口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器(8)的另一侧。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7)在所述第一入口(71)的端部设有第一连接部(73),用于连接输入冷媒用的接头;和/或,所述第二连接器(8)在所述第二出口的端部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房伟王玥运晓靖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东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