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施贤德专利>正文

改良型雨伞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852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良型雨伞套,主要是由诸环套筒组成的本体、加长形集水套及封盖构成一可伸缩的雨伞套,由于集水套设计较长,且内部具有由翼片所形成的不等径插孔,可供雨伞末端不同长短伞尖的中柱外径柱插入,在使用上极为便利。(*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雨伞套,特别涉及一种可伸缩的且使用便利的雨伞套。雨伞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但使用雨伞最令人厌烦的即是雨天使用雨伞后,携带雨伞并由屋外进入屋中,该雨伞上残余的水即滑落滴在屋内,造成地面湿滑及污染地面且容易造成危险。另一方面,使用雨伞者携带其潮湿的雨伞,不论是在与人交谈或在电梯、公车等人群拥挤处,该湿漉漉的雨伞极容易与他人(或自己)的裤管或衣裙沾触,而造成他人(或自己)衣物的潮湿,不但身体极为不舒服,而且亦失去了应有的礼仪。目前虽然在各大百货公司、饭店门口或有长塑料袋可供套设在收合的雨伞上,以防止滴落的雨水弄湿地面,但其在使用上有如下诸项缺点1·将长塑料袋套在雨伞中,其使用不方便且速度较慢,不是到处都有提供,又容易造成环保问题。2·雨伞置于塑料袋中造成空气不流通,易生异味。后又有如图7所示的雨伞套,如台湾新型专利申请第七七二0一四0七号案,其是由多个活动可收合的伸缩套筒40、401组成,其中在末端的伸缩套筒40内侧设有一喇叭状的导水装置41,可供雨伞尖端的中心柱插固后,再将雨伞收束,但由于该导水装置的孔径为固定,故不同尺寸的雨伞(注,除加大型如俗称五百万型伞外,一般雨伞的管径有10及8mm两种尺寸)必须设计不同的导水装置,故其在组装上较为麻烦,且容易折断破坏。另外传统的封盖是一种压迫式封盖,其在使用上不论是取下或是迫合,皆施一定的力量与方法才能达成,故使用上十分费力且组装不易,又无法完全达到止水的效果,故而仍具传统缺点。另外由于传统的雨伞套插套在雨伞上,可收合在顶部的中柱上,但在将本体诸环套筒收合在雨伞顶部时,由于没有挡止的定位结构,而使雨伞套的套筒40、401没有全部收合且末端卡抵在伞骨关节稍下方,使伞骨在撑开时受折而损坏,此是其另一缺点。本创作者有鉴于传统结构有如上述诸项缺点,于是设计一新颖的结构可解决传统雨伞使用上的缺点,而达到最佳的使用目的。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伸缩的且使用极为便利的雨伞套。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改良型雨伞套,主要是由雨伞套本体、加长型集水套及封盖组成一可伸缩的雨伞套,其中本体是由数个锥形环套筒所构成,其顶端形成有中孔,其末端设有卡榫以组接另一环套筒,其特点在于集水套为锥形体,其末端外侧设有卡榫以穿套在雨伞套后挡止,端直径略小于末端且形成挡止抵缘,且另端外侧设有螺纹端,并在该螺纹端上设有数个漏水孔,在集水套内缘向中心位置纵向竖设有数条形翼片,该翼片在靠近集水套中心位置形成斜度,使集水套中央受诸翼片内缘的交错而形成一锥形插孔,另在集水套具螺纹端以下设有四连接片,各连接片相围成一通孔并在连接片与集水套末端间形成有一较宽广的集水区,封盖在开口外缘设凸缘,而内侧设有螺纹可螺合在集水套的螺纹端将漏水孔挡止封闭。前述的改良型雨伞套,各环套筒末端所设的卡榫为非连续,即各卡榫间形成有进气间隙。由于本技术具有特殊的设计,故在使用实施上,具有诸方面的优点1·由于本技术在加长型集水套内侧环设有数具斜度的翼片,使诸翼片间形成有锥度的插孔可供不同直径、长短伞尖的雨伞插入,故使用性较广泛。2·本技术由于在环套筒及集水套末端设有数个卡榫,使卡榫与卡榫间产生些微间隙,以供空气的流通,而不会有闷臭的现象。3·封盖直接螺合于末端,在组装上极为方便,且集水套螺纹端具挡止抵缘,使封盖、本体、集水套的螺合定位更为稳固。4·本技术的组装较传统更为简易且容易操作。5·由于本技术的集水套设计较长,故可增加储水量,又本技术在封盖外缘设凸缘以供本体收合时推抵位置的参考,又可避免雨伞套装在雨伞上使用时因为没有全部推到底而破坏伞骨,使本技术在使用上较为安全。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特征及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的部份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的剖视结构图。图3—1是图3中所示结构的仰视图。图4是图2所示集水套的A—A横剖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的本体结构图。图6是本技术本体剖视图。图7是传统雨伞套结构剖视图。请参看如图1所示,本技术主要是由雨伞套本体1、加长型集水套20及封盖30构成一可伸缩罩套雨伞的雨伞套。请参看图1、5所示,本体1主要是由数个环套筒10、101所构成。该环套筒10、101是形成一锥形体,且在其顶端形成有中孔11、104,而在另一端的周缘则设有数个凸出的卡榫12,使各后方环套筒101以前端穿出前一环套筒10的中孔11外缘,相互穿套并以卡榫103抵在前一环套筒10的中孔11内缘,使得两环套筒10、101间(如图6所示),形成有透气间隙102,可使空气与雨伞套内部流通而不致有闷臭的现象。请配合参看图1、2、3所示,集水套20亦是形成一锥形体,其末端外侧设有卡榫21,另一端的直径略小于末端,并形成阶梯状挡止抵缘22,并在该端挡止抵缘22的外侧又设有螺纹端25,用以在集水套20套入中空环套筒101内时,穿出在环套筒101顶端以便于封盖30稳固地将三者螺合,该封盖30在螺合时可配合挡止抵缘22来螺合定位。又在该螺纹端25上设有数个漏水孔26,另在集水套20内缘向中心纵向竖设有数条形翼片23,该翼片23延伸至接近集水套20中心位置,并在靠近中心侧形成向内的斜度,故使集水套20中央受诸翼片23内缘的交错而略形成一锥形插孔24(如图3—1所示)可供不同长短伞尖的中柱外径柱插入,翼片23是用以夹设伞尖,而翼片23之间的沟槽则是用以引导雨水流向集水套20的末端。另在集水套20的螺纹端25以下设有四片连接片28,各连接片28互相连接形成一类似杯状的结构(如图4中所示,其为图2中A—A部的剖面图),并在中部围成通孔29,连接片28与集水套20末端间形成一较宽广的集水区27,各连接片28则是用以将自翼片23流下的雨水经过所围成的通孔29导入集水区27中。请参图2、3所示,封盖30在内侧设有螺纹可螺合在集水套20的螺纹端25,同时可将该螺纹端25周侧的漏水孔26挡止封合,另在封盖30开口外缘端设有挡止定位的凸缘31,故当雨伞中柱插在集水套20的插孔24内时,因插孔24具有锥度,故可供不同直径的雨伞中柱插入,并以本体1将雨伞束套,而雨伞的滴水可顺着本体1向下流入集水套20末端的集水区27内储存,当集水区27内积水过多时,可将封盖30旋开,则集水套20内的积水即自漏水孔26处流出。请参看图2所示,当本技术的环套筒101向集水套20方向收合时,由于环套筒101的顶部可抵在封套30的凸缘31处,即代表已收合至定位,则本技术即可仍插设在雨伞中柱端,不妨碍雨伞的开启,故不会有传统的因未推定位即将雨伞撑开而损坏雨伞伞骨的情形发生。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型雨伞套,主要是由雨伞套本体、加长型集水套及封盖组成一可伸缩的雨伞套,其中本体是由数个锥形环套筒所构成,其顶端形成有中孔,其末端设有卡榫以组接另一环套筒,其特征在于集水套为锥形体,其末端外侧设有卡榫以穿套在雨伞套后挡止,另端直径略小于末端且形成挡止抵缘,且另端外侧设有螺纹端,并在螺纹端上设有数个漏水孔,在集水套内缘向中心位置纵向竖设有数条形翼片,该翼片在靠近集水套中心位置形成斜度,使集水套中央受诸翼片内缘的交错而形成一锥形插孔,另在集水套螺纹端以下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型雨伞套,主要是由雨伞套本体、加长型集水套及封盖组成一可伸缩的雨伞套,其中本体是由数个锥形环套筒所构成,其顶端形成有中孔,其末端设有卡榫以组接另一环套筒,其特征在于:集水套为锥形体,其末端外侧设有卡榫以穿套在雨伞套后挡止,另端直径略小于末端且形成挡止抵缘,且另端外侧设有螺纹端,并在螺纹端上设有数个漏水孔,在集水套内缘向中心位置纵向竖设有数条形翼片,该翼片在靠近集水套中心位置形成斜度,使集水套中央受诸翼片内缘的交错而形成一锥形插孔,另在集水套螺纹端以下设有四连接片,各连接片相围成一通孔并在连接片与集水套末端间形成有一较宽广的集水区,封盖在开口外缘设凸缘,而内侧设有螺纹可螺合在集水套的螺纹端将漏水孔挡止封闭。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贤德
申请(专利权)人:施贤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