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人体感应门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84760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30 2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人体感应门铃,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后表面中心处设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前表面设有扬声器,所述壳体内后表面上端左侧设有单片机,所述壳体内后表面上端右侧设有纽扣电池,所述壳体内后表面下端中心处设有红外线传感器,所述壳体内后表面下端左侧设有芯片,所述纽扣电池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单片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电路板、扬声器、红外线传感器、芯片、微型摄像头和LED显示屏的输入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人体感应使门铃发声,能对来访人员进行记录和查找,便于主人不在家时了解到访人员是谁,能夜明显示,方便夜间按动门铃,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经济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人体感应门铃
本技术涉及门铃领域,特别是一种智能人体感应门铃。
技术介绍
“门铃”在中国古代较少听说,有钱的大户人家是在大门上装有装饰性的门环,叫门的人可用门环拍击环下的门钉发出较大的响声,有现代“门铃”的作用。“门铃”在外国电影的古代片中常有出现,也多是有钱的人户在门前吊着一只硕大的青铜手柄。马车夫将客人送到门前的时候,会顺便拉拉它牵动里面的铃当以示来人。在近代“门铃”不再是有钱人家的专项,“门铃”已在平民百姓人家广泛普遍应用。各式各样的“门铃”比比皆是,“门铃”的作用也不仅仅是局限于给客人叫门用。目前,在现有技术中,在申请号为201710768086.6,名称为一种门铃专利中,结构可靠,故障率低,可有效避免余音过长,但是,不具有客人到访时利用人体感应使门铃发声的功能,没有摄像头,不能对来访人员进行记录和查找,便于主人不在家时了解到访人员是谁,不能夜明显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具有客人到访时利用人体感应使门铃发声的功能,增加摄像头,能对来访人员进行记录和查找,便于主人不在家时了解到访人员是谁,也能夜明显示,便于夜间按动门铃,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经济实用,因此,设计一种智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人体感应门铃,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后表面中心处设有电路板(2),所述电路板(2)前表面设有扬声器(3),所述壳体(1)内后表面上端左侧设有单片机(4),所述壳体(1)内后表面上端右侧设有纽扣电池(5),所述壳体(1)内后表面下端中心处设有红外线传感器(6),所述壳体(1)内后表面下端左侧设有芯片(7),所述壳体(1)前表面加工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扣盖(8),所述扣盖(8)前表面且位于红外线传感器(6)前方加工有矩形通口,所述矩形通口内嵌装有透明罩(9),所述扣盖(8)前表面上端加工有圆槽,所述圆槽内嵌装有微型摄像头(10),所述扣盖(8)前表面且位于圆槽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人体感应门铃,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后表面中心处设有电路板(2),所述电路板(2)前表面设有扬声器(3),所述壳体(1)内后表面上端左侧设有单片机(4),所述壳体(1)内后表面上端右侧设有纽扣电池(5),所述壳体(1)内后表面下端中心处设有红外线传感器(6),所述壳体(1)内后表面下端左侧设有芯片(7),所述壳体(1)前表面加工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扣盖(8),所述扣盖(8)前表面且位于红外线传感器(6)前方加工有矩形通口,所述矩形通口内嵌装有透明罩(9),所述扣盖(8)前表面上端加工有圆槽,所述圆槽内嵌装有微型摄像头(10),所述扣盖(8)前表面且位于圆槽下方加工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内嵌装有LED显示屏(11),所述扣盖(8)为夜明扣盖,所述纽扣电池(5)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单片机(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单片机(4)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电路板(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益乐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崎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