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沉降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8240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30 2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沉降池,包括污水沉降区,该污水沉降区由N个并排设置且首尾连通的流道组成,各个所述流道的底部均自一端朝另一端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相同,在各个流道高度较低的一端均设置有淤渣排放口,各个淤渣排放口分别位于对应流道的底部,在第1级所述流道头端的顶部设置有污水入口,在第N级流道尾端的顶部设置有出水口。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污水沉降池,结构新颖,易于实现,通过沉降区的折流设计,能够将污水分离为固体物质和清水,并且,各个流道的底部同向倾斜设置,使沉降得到的固体物质易于从淤渣排放口中排出,以实现固体物质易的统一回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水沉降池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污水沉降池。
技术介绍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许多行业如复合肥生产行业,需要将尾气中的粉尘(含氯化铵、磷酸一铵、氯化钾等)用水洗下来,以达到粉尘排放的环保要求。目前,复合肥及磷复肥行业很难对洗涤下来的污水进行处理,并且,这些污水中含有肥料等有用固体物质,如果能够将污水分离为固体物质和清水,将能够实现固体物质和水的回收再利用。因此,设计一种具有以上功能的污水沉降池成为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污水沉降池,通过沉降作用能够将污水分离为固体物质和清水,且沉降的固体物质易于回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污水沉降池,包括污水沉降区,该污水沉降区由N个并排设置且首尾连通的流道组成,其要点在于:各个所述流道的底部均自一端朝另一端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相同,在各个流道高度较低的一端均设置有淤渣排放口,各个淤渣排放口分别位于对应流道的底部,在第1级所述流道头端的顶部设置有污水入口,在第N级流道尾端的顶部设置有出水口。采用以上结构,各个流道共同构成一个折流通道,使污水中的固体物质能够在缓慢流通过程中沉降在各个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沉降池,包括污水沉降区(11),该污水沉降区(11)由N个并排设置且首尾连通的流道(111)组成,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流道(111)的底部均自一端朝另一端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相同,在各个流道(111)高度较低的一端均设置有淤渣排放口(114),各个淤渣排放口(114)分别位于对应流道(111)的底部,在第1级所述流道(111)头端的顶部设置有污水入口(115),在第N级流道(111)尾端的顶部设置有出水口(1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沉降池,包括污水沉降区(11),该污水沉降区(11)由N个并排设置且首尾连通的流道(111)组成,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流道(111)的底部均自一端朝另一端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相同,在各个流道(111)高度较低的一端均设置有淤渣排放口(114),各个淤渣排放口(114)分别位于对应流道(111)的底部,在第1级所述流道(111)头端的顶部设置有污水入口(115),在第N级流道(111)尾端的顶部设置有出水口(1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沉降池,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流道(111)之间设置有隔断(112),各个隔断(112)其中一端的顶部均设置有溢流口(113),各个溢流口(113)呈波浪形分布,第1级流道(111)的所述污水入口(115)位于远离其溢流口(113)的一端,第N级流道(111)的所述出水口(116)位于远离其溢流口(113)的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污水沉降池,其特征在于:在第N级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祥国齐黄
申请(专利权)人:中化重庆涪陵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