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静电背光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28050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30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静电背光源装置,背光源装置包括:胶框;胶框上端设置有第一L形凹台;胶框下端设置有第二L形凹台;设置在第二L形凹台上的柔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下端面与胶框下端面平齐;设置在柔性电路板下端面的遮光胶;设置在胶框内侧的导光板;设置在第一L形凹台上的反射膜;同时贴覆在反射膜和胶框上端面的黑黑单面绝缘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抗静电背光源装置,通过将反射膜设置在胶框内的第一L形凹台上,并在反射膜与第一L形凹台侧壁之间设置一定的间距,并设置同时贴覆在反射膜和胶框上端面的黑黑单面绝缘胶,防止静电通过反射膜的截面进入背光源装置内部,能够大幅提高背光源装置的抗静电能力,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An antistatic backlight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ntistatic backlight device. The backlight device comprises a rubber frame, a first L-shaped concave table is arranged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rubber frame, a second L-shaped concave table is arrang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rubber frame, a flexible circuit board arranged on the second L-shaped concave table, a lower end surface of the flexible circuit board and a lower end surface of the rubber frame are arranged in parallel, and a flexible circuit board is arranged under the flexible circuit board. Light shielding adhesive on the end face; light guide plate on the inside of rubber frame; reflective film on the first L-shaped concave table; black and black single-sided insulating adhesive on the top face of the reflective film and rubber frame. The anti-static backlight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prevents static electricity from entering the back through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reflective film by setting the reflective film on the first L-shaped concave platform in the rubber frame, setting a certain distance between the reflective film and the side wall of the first L-shaped concave platform, and setting the black and black one-sided insulating adhesive which is simultaneously pasted on the end face of the reflective film and the rubber frame. Inside the light source device, the anti-static ability of the backlight device can be greatly improved, and the sta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device can be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静电背光源装置
本技术涉及背光源装置的
,尤其涉及一种抗静电背光源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高端背光产品对背光模组抗静能力要求的提高,现有生产环节均都是使用双面银反或银白反材质进行生产组装,背光源产品正反面的四周侧边要求达到的防护标准为,接触式打静电4KV,空气放电6KV,而反射膜中间层为镀银材质,银是一种优良的导体。在背光源产品的反面侧边打静电经常会出现LED灯或玻璃IC被静电击穿的现象,造成LED灯点不亮或是玻璃IC显示异常,导致产品使用寿命短,可靠性不足。在实际生产中,电子元器件厂商所生产的LED灯或玻璃IC的抗静电标准为2KV,远远无法满足接触式打静电4KV,以及空气放电6KV的要求。由于现有背光源装置在设计中存在诸多不足,导致背光源装置在结构上存在缺陷,容易导致高电压击穿LED灯或玻璃IC,从而使背光源装置无法正常工作,背光源产品的可靠性较低。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静电背光源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源装置因结构上存在缺陷而导致产品抗静电能力不足,可靠性不高的问题。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抗静电背光源装置,其中,所述背光源装置包括:用于进行固定的胶框;所述胶框上端设置有第一L形凹台;所述胶框下端设置有第二L形凹台;设置在第二L形凹台上的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下端面与胶框下端面平齐;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下端面的遮光胶;设置在胶框内侧的导光板;设置在第一L形凹台上的反射膜;同时贴覆在反射膜和胶框上端面的黑黑单面绝缘胶。所述的抗静电背光源装置,其中,所述胶框为长方形框体。所述的抗静电背光源装置,其中,所述导光板上端面与第一L形凹台的上端面平齐。所述的抗静电背光源装置,其中,所述柔性电路板通过柔性电路板双面胶与L形凹台下端面连接。所述的抗静电背光源装置,其中,所述反射膜与第一L形凹台侧壁之间的间距为0.1-0.25mm。所述的抗静电背光源装置,其中,所述黑黑单面绝缘胶与胶框贴合的宽度为0.4-0.7mm。所述的抗静电背光源装置,其中,所述黑黑单面绝缘胶与反射膜贴合的宽度为0.3-0.6mm。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抗静电背光源装置,通过将反射膜设置在胶框内的第一L形凹台上,并在反射膜与第一L形凹台侧壁之间设置一定的间距,并设置同时贴覆在反射膜和胶框上端面的黑黑单面绝缘胶,防止静电通过反射膜的截面进入背光源装置内部,能够大幅提高背光源装置的抗静电能力,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抗静电背光源装置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抗静电背光源装置,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1为一种抗静电背光源装置的结构图。如图所示,一种抗静电背光源装置,其中,所述背光源装置包括:用于进行固定的胶框1;所述胶框1上端设置有第一L形凹台;所述胶框下端设置有第二L形凹台。设置在第二L形凹台上的柔性电路板2,所述柔性电路板2下端面与胶框1下端面平齐;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2下端面的遮光胶3;设置在胶框1内侧的导光板4;设置在第一L形凹台上的反射膜5;同时贴覆在反射膜5和胶框1上端面的黑黑单面绝缘胶6。由于胶框的作用是将背光源装置中的各组件进行稳固固定,因此在胶框上端面设置第一L形凹台,在胶框下端面设置第二L行凹台,通过将柔性电路板置于第二L形凹台内,以实现对柔性电路板的固定;通过将反射膜设置在第一L形凹台内,以实现对反射膜的固定。黑黑单面绝缘胶同时贴覆在反射膜和胶框上端面,通过使用黑黑单面绝缘胶将反射膜与胶框进行稳固固定。柔性电路板下端面与胶框下端面平齐,能够确保设备之间无缝隙,能够增强背光源装置的防摔性能。更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胶框为长方形框体,所述导光板4上端面与第一L形凹台的上端面平齐。图1中反映了背光源装置一个边的情况,正常使用过程中,胶框为长方形框体,胶框中央具有一个长方形通孔,可用来放置背光源装置中的各组件。导光板上端面与第一L形凹台上端面平齐,在将反射膜置于第一L形凹台上后,导光板上端面与反射膜下端面紧密贴合,能够确保反光板上端面与反射膜下端面之间无缝隙,增强了背光源装置的防摔性能。在更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电路板2通过柔性电路板双面胶7与L形凹台下端面连接。通过柔性电路板双面胶将柔性电路板与L形凹台下端面进行固定连接,以使背光源各组件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更具体的,所述柔性电路板与导光板之间,采用柔性电路板双面胶进行固定,以使柔性电路板与导光板固定连接。在更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反射膜与第一L形凹台侧壁之间的间距为0.1-0.25mm。为实现抗静电效果,反射膜与第一L形凹台侧壁之间应设置一定距离的间隙,反射膜与第一L形凹台侧壁之间的间距应为0.1-0.25mm,能够满足实际的抗静电需求。通过设置这一间隙,能够使背光源装置的抗静电能力接触6KV以上,空气放电8KV以上,这一抗静电能力大于背光源产品正反面的四周侧边要求达到的防护标准,能够大幅增强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更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黑黑单面绝缘胶与胶框贴合的宽度为0.4-0.7mm。为实现黑黑单面绝缘胶与胶框之间稳固连接,并同时兼顾背光源装置的抗静电效果,将黑黑单面绝缘胶与胶框贴合的宽度设置为0.4-0.7mm。在更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黑黑单面绝缘胶与反射膜贴合的宽度为0.3-0.6mm。为实现黑黑单面绝缘胶与反射膜之间稳固连接,并同时兼顾背光源装置的抗静电效果,将黑黑单面绝缘胶与反射膜贴合的宽度设置为0.3-0.6mm。综上所述,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抗静电背光源装置,其中,所述背光源装置包括:用于进行固定的胶框;所述胶框上端设置有第一L形凹台;所述胶框下端设置有第二L形凹台;设置在第二L形凹台上的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下端面与胶框下端面平齐;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下端面的遮光胶;设置在胶框内侧的导光板;设置在第一L形凹台上的反射膜;同时贴覆在反射膜和胶框上端面的黑黑单面绝缘胶。本技术的抗静电背光源装置,通过将反射膜设置在胶框内的第一L形凹台上,并在反射膜与第一L形凹台侧壁之间设置一定的间距,并设置同时贴覆在反射膜和胶框上端面的黑黑单面绝缘胶,防止静电通过反射膜的截面进入背光源装置内部,能够大幅提高背光源装置的抗静电能力,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静电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装置包括:用于进行固定的胶框;所述胶框上端设置有第一L形凹台;所述胶框下端设置有第二L形凹台;设置在第二L形凹台上的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下端面与胶框下端面平齐;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下端面的遮光胶;设置在胶框内侧的导光板; 设置在第一L形凹台上的反射膜;同时贴覆在反射膜和胶框上端面的黑黑单面绝缘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静电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装置包括:用于进行固定的胶框;所述胶框上端设置有第一L形凹台;所述胶框下端设置有第二L形凹台;设置在第二L形凹台上的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下端面与胶框下端面平齐;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下端面的遮光胶;设置在胶框内侧的导光板;设置在第一L形凹台上的反射膜;同时贴覆在反射膜和胶框上端面的黑黑单面绝缘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静电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为长方形框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静电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贤强饶巍巍姜发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南极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