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27965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30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减震装置,包括电梯通道,其中,所述电梯通道为空腔结构,所述电梯通道的底部设有井道,所述电梯通道的顶部设有机房,所述电梯通道的空腔内壁上对称设有轨道,所述轨道内套设有与其相匹配的滑条,所述滑条对称位于轿厢两侧,所述轿厢的上方设有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滑锁轮,所述滑锁轮上连接有钢绳,所述钢绳的另一端连接至牵引机上,所述牵引机位于所述机房的底部。有益效果:通过活塞和套筒的设计,使得当电梯启动向上或者向下加速运行过程时,活塞与套筒产生摩擦力,起到一个缓冲减震的效果,设计简单合理,不仅使得电梯在向上和向下运行过程中均能减震而且缓冲减震效果明显,打破了传统缓冲减震器的局限性。

An elevator shock absorb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levator shock absorber, which comprises an elevator passageway, wherein the elevator passageway is a cavity structure, the bottom of the elevator passageway is provided with a shaft, the top of the elevator passageway is provided with a computer room,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elevator passageway is symmetrically provided with a track, and the track is sleeved with a matching track. The sliding bar is symmetrically loca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car. A base is arranged above the car. A pulley wheel is arranged on the base. The pulley wheel is connected with a steel rope. The other end of the steel rope is connected with a tractor. The tractor is loca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machine room. Beneficial effect: Through the design of piston and sleeve, when the elevator starts up or down to speed up the operation process, the piston and sleeve produce friction, play a cushioning and damping effect, the design is simple and reasonable, not only make the elevator in the up and down operation process can be cushioned and damping effect is obvious. The limit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ushioning shock absorber is broke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减震装置
本技术涉及减震设备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电梯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电梯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装有箱状吊舱,用于多层建筑乘人或载运货物。也有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俗称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研究显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电梯产量最高的国家,比重超过全球总量的60%。由此可见,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梯已成为百姓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因此,电梯的减震装置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的电梯减震装置多为井道内设置减震器,使得电梯在加速运行过程中减震效果不明显,使得电梯减震装置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电梯减震装置,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梯减震装置,包括电梯通道,其中,所述电梯通道为空腔结构,所述电梯通道的底部设有井道,所述电梯通道的顶部设有机房,所述电梯通道的空腔内壁上对称设有轨道,所述轨道内套设有与其相匹配的滑条,所述滑条对称位于轿厢两侧,所述轿厢的上方设有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滑锁轮,所述滑锁轮上连接有钢绳,所述钢绳的另一端连接至牵引机上,所述牵引机位于所述机房的底部,所述轿厢的底端对称设有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对称设置的套筒和活塞,其中,所述套筒为空腔结构,且所述套筒的顶端与所述轿厢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塞位于所述套筒内,且所述活塞与所述套筒相匹配,所述活塞的顶部套设有弹性层,且所述弹性层上设有弹性介质,所述活塞的另一端与活动杆相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为圆柱形结构,所述活动杆的下方分别设有第一活动板、滑块和第二活动板,所述第一活动板的顶端与所述套筒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板、所述滑块和所述第二活动板上设有对称通孔,所述活动杆分别贯穿所述通孔,所述滑块位于所述第一活动板和所述第二活动板之间,且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一活动板和所述第二活动板之间均连接有弹簧。进一步的,所述机房内设有控制箱。进一步的,所述牵引机的底端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与所述机房的底部相固顶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轿厢和所述底座之间设有通风板。进一步的,所述减震机构活动可拆卸。进一步的,所述通孔直径大于所述活动杆直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活塞和套筒的设计,使得当电梯启动向上或者向下加速运行过程时,活塞与套筒产生摩擦力,而弹性介质同时产生弹力,起到一个缓冲减震的效果,另外,活塞的运动带动活动杆的上下运动与此同时使得滑块与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之间的弹簧产生弹力进行阻力的缓冲,设计简单合理,不仅使得电梯在向上和向下运行过程中均能减震而且缓冲减震效果明显,打破了传统缓冲减震器的局限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电梯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电梯减震装置的减震机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电梯减震装置的通孔示意图。图中:1、电梯通道;2、井道;3、机房;4、轨道;5、滑条;6、轿厢;7、底座;8、滑锁轮;9、钢绳;10、牵引机;11、减震机构;12、套筒;13、活塞;14、弹性层;15、弹性介质;16、活动杆;17、第一活动板;18、滑块;19、第二活动板;20、弹簧;21、控制箱;22、固定座;23、通风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梯减震装置。如图1-3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电梯减震装置,包括电梯通道1,其中,所述电梯通道1为空腔结构,所述电梯通道1的底部设有井道2,所述电梯通道1的顶部设有机房3,所述电梯通道1的空腔内壁上对称设有轨道4,所述轨道4内套设有与其相匹配的滑条5,所述滑条5对称位于轿厢6两侧,所述轿厢6的上方设有底座7,所述底座7上设有滑锁轮8,所述滑锁轮8上连接有钢绳9,所述钢绳9的另一端连接至牵引机10上,所述牵引机10位于所述机房3的底部,所述轿厢6的底端对称设有减震机构11,所述减震机构11包括对称设置的套筒12和活塞13,其中,所述套筒12为空腔结构,且所述套筒12的顶端与所述轿厢6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塞13位于所述套筒12内,且所述活塞13与所述套筒12相匹配,所述活塞13的顶部套设有弹性层14,且所述弹性层14上设有弹性介质15,所述活塞13的另一端与活动杆16相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16为圆柱形结构,所述活动杆16的下方分别设有第一活动板17、滑块18和第二活动板19,所述第一活动板17的顶端与所述套筒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板17、所述滑块18和所述第二活动板19上设有对称通孔24,所述活动杆16分别贯穿所述通孔24,所述滑块18位于所述第一活动板17和所述第二活动板19之间,且所述滑块18与所述第一活动板17和所述第二活动板19之间均连接有弹簧20。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活塞13和套筒12的设计,使得当电梯启动向上或者向下加速运行过程时,活塞13与套筒12产生摩擦力,而弹性介质15同时产生弹力,起到一个缓冲减震的效果,另外,活塞13的运动带动活动杆16的上下运动与此同时使得滑块18与第一活动板17和第二活动板19之间的弹簧20产生弹力进行阻力的缓冲,设计简单合理,不仅使得电梯在向上和向下运行过程中均能减震而且缓冲减震效果明显,打破了传统缓冲减震器的局限性。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机房3来说,所述机房3内设有控制箱21。采用该方案,便于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对所需运行操作的设置。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牵引机10来说,所述牵引机10的底端设有固定座22,所述固定座22与所述机房3的底部相固顶连接。采用该方案,便于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增加对牵引机10的固定作用。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轿厢6来说,所述轿厢6和所述底座7之间设有通风板23。采用该方案,便于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对轿厢6进行通风,保障了轿厢6内的空气流通。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减震机构11来说,所述减震机构11活动可拆卸。采用该方案,便于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对减震机构11的拆卸方便于维修工对零件的维修及换取,为整体更换节约了成本。另外,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通孔24来说,所述通孔24直径大于所述活动杆16直径。采用该方案,便于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活动杆16能够进行有效的上下移动。综上所述,借助于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活塞13和套筒12的设计,使得当电梯启动向上或者向下加速运行过程时,活塞13与套筒12产生摩擦力,而弹性介质15同时产生弹力,起到一个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梯通道(1),其中,所述电梯通道(1)为空腔结构,所述电梯通道(1)的底部设有井道(2),所述电梯通道(1)的顶部设有机房(3),所述电梯通道(1)的空腔内壁上对称设有轨道(4),所述轨道(4)内套设有与其相匹配的滑条(5),所述滑条(5)对称位于轿厢(6)两侧,所述轿厢(6)的上方设有底座(7),所述底座(7)上设有滑锁轮(8),所述滑锁轮(8)上连接有钢绳(9),所述钢绳(9)的另一端连接至牵引机(10)上,所述牵引机(10)位于所述机房(3)的底部,所述轿厢(6)的底端对称设有减震机构(11),所述减震机构(11)包括对称设置的套筒(12)和活塞(13),其中,所述套筒(12)为空腔结构,且所述套筒(12)的顶端与所述轿厢(6)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塞(13)位于所述套筒(12)内,且所述活塞(13)与所述套筒(12)相匹配,所述活塞(13)的顶部套设有弹性层(14),且所述弹性层(14)上设有弹性介质(15),所述活塞(13)的另一端与活动杆(16)相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16)为圆柱形结构,所述活动杆(16)的下方分别设有第一活动板(17)、滑块(18)和第二活动板(19),所述第一活动板(17)的顶端与所述套筒(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板(17)、所述滑块(18)和所述第二活动板(19)上设有对称通孔(24),所述活动杆(16)分别贯穿所述通孔(24),所述滑块(18)位于所述第一活动板(17)和所述第二活动板(19)之间,且所述滑块(18)与所述第一活动板(17)和所述第二活动板(19)之间均连接有弹簧(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梯通道(1),其中,所述电梯通道(1)为空腔结构,所述电梯通道(1)的底部设有井道(2),所述电梯通道(1)的顶部设有机房(3),所述电梯通道(1)的空腔内壁上对称设有轨道(4),所述轨道(4)内套设有与其相匹配的滑条(5),所述滑条(5)对称位于轿厢(6)两侧,所述轿厢(6)的上方设有底座(7),所述底座(7)上设有滑锁轮(8),所述滑锁轮(8)上连接有钢绳(9),所述钢绳(9)的另一端连接至牵引机(10)上,所述牵引机(10)位于所述机房(3)的底部,所述轿厢(6)的底端对称设有减震机构(11),所述减震机构(11)包括对称设置的套筒(12)和活塞(13),其中,所述套筒(12)为空腔结构,且所述套筒(12)的顶端与所述轿厢(6)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塞(13)位于所述套筒(12)内,且所述活塞(13)与所述套筒(12)相匹配,所述活塞(13)的顶部套设有弹性层(14),且所述弹性层(14)上设有弹性介质(15),所述活塞(13)的另一端与活动杆(16)相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16)为圆柱形结构,所述活动杆(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建华饶良涛周秋冬周轩吴江游华英闵婕李坚
申请(专利权)人:康达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