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存良专利>正文

改进的水耕植物栽培装置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27913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30 22:46
一种改进的水耕植物栽培装置结构,包括:一栽培槽,界定出一容置空间;其具有一排水区,而设有一出水端,及一设于该容置空间内侧端的隔水板并界定出该排水区,该隔水板更设有一限流口;一进水区,具有一入水端;以及至少一第一限位区,各第一限位区设有一阻隔板,其设有一组接槽;一盖体,盖设于该栽培槽的容设空间处,具有至少一嵌设区,其具有一隔水板槽;至少一第二限位区,具有至少一通孔,又各第二限位区具有一枢接槽;至少一缓流板,并形成一流道;及至少一植床;借此,提供一种达到稳定流水速度同时又能控制培养液其水位,并令植株随水位上下调整,达到稳定吸收培养液效果的水耕植物栽培装置。

Improved structure of hydroponic plant cultivation device

The structure of an improved hydroponics plant cultivation device comprises a cultivation trough which defines a accommodation space, a drainage area, a water outlet, and a water barrier plate which is arranged at the inner end of the accommodation space and defines the drainage area, and a water inlet area with a water inlet end. And at least one first limit area, each first limit area is provided with a set of grooves; a cover body is covered at the storage space of the cultivation groove and has at least one embedded area with a water barrier groove; at least a second limit area has at least one through hole, and each second limit area has a pivot groov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hydroponic plant cultivation device which can stabilize the flowing speed while controlling the water level of the culture medium and make the plant adjust up and down with the water level so as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tably absorbing the culture mediu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进的水耕植物栽培装置结构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改进的水耕植物栽培装置结构,尤指一种达到稳定流水速度同时又能控制培养液其水位,并令植株随水位上下调整,达到稳定吸收培养液效果的水耕植物栽培装置。
技术介绍
农作物大多是采用土耕方式进行种植,其是将种子或幼苗种植于土壤中,且定期对土壤施予肥料与灌溉,供农作物能借由其深入土壤的根部吸收所需的养分、氧气与水分。随着有机健康观念的普及,越来越多人对于食材是否来自无污染的环境也越来越重视,加上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因为快速的进步而与科技息息相关,在农业的发展上更是影响巨大;其中,利用水耕种植的作法即为近年来广受欢迎的农作物生产方式之一。因此,水耕种植的作法近年来也广受欢迎,而水耕就是不用天然土壤来种植植物的方法。较为科学的定义就是不用天然土壤、而利用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元素的营养液来提供营养,并可使得植物能够正常地完成整个生命周期的一种种植技术,可以让大多受限于居住环境而无多余空间的人们利用家中的一角来种植蔬菜,一来可以避免吃到市售具有农药残留的蔬菜,二来可以在享受种植乐趣之余减少许多娱乐开销。农作物栽培主要利用相关设备控制光照、水、空气等农作物所赖以生长的能量来源,以能获得稳定、质量较高的收获物,借以提高收获物的产值,尽管水耕栽培的空间利用较传统土耕来的简便;而原则上,水耕种植只要能够让植物在水中获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与元素,即可能够生产大量作物,由于可降低或避免采用大量的土壤与土地,且可于室内进行耕种,相对更容易控制其生长环境。就上述结构而言,常见水耕栽培都是使植物悬浮在半空中,不会碰到植栽槽的底部,因此需将植物固定在一块板子上,做法是在板子上设有单个或多个孔洞以供植入幼苗,利用这些孔洞卡住植株,让水耕植物根部浸润吸收到培养液为原则,以及植物的呼吸作用,促进植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代谢,是植物生命的存活条件及健康考虑,而原有的栽培装置在培养液添加时可能因直接冲刷植物根部导致损害,更由于植物是固定于板子上,而于低水位时则可能会降低植物吸收养分的程度,而必须时常因水位不足而要添加培养液,实为一大弊端问题,而亟待加以改进;因此,如何不断地开发出一种依植物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规律等特性,控制植物生长环境已成为农作物栽种技术的水耕栽培方式供栽培种植农作物的结构物以为因应,实为相关业界一直以来努力研发突破的目标及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达到稳定流水速度同时又能控制培养液其水位,并令植株随水位上下调整,达到稳定吸收培养液效果的水耕植物栽培装置。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一种改进的水耕植物栽培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栽培槽,呈凹槽形态,并界定出一容置空间,供注入培养液液体;其后端处具有一排水区,而设有一导通该栽培槽外侧的出水端,并设于较低的位置处,及一设于该容置空间内侧端的隔水板,并区隔该容置空间而界定出该排水区,又该隔水板上端处更设有一限流口;一进水区,设于该栽培槽前端处,其具有一导通该栽培槽外侧的入水端;以及至少一第一限位区,其设于该容置空间预定位置处,各第一限位区前后端其左右侧壁处各设有一阻隔板而令各第一限位区内部呈流通状态,又该阻隔板其上端处更设有一组接槽;一盖体,其搭配多个板体而形成向下框形型态,并盖设于该栽培槽的容置空间处,具有至少一嵌设区,其设于该盖体其侧边的板体处而具有一隔水板槽,供该栽培槽的排水区的隔水板于该盖体盖设时组设;至少一第二限位区,其设于该盖体的预定位置处而供该盖体盖设时与该栽培槽的各第一限位区相互组设,具有至少一通孔而设于该盖体顶端处,又各第二限位区其两侧具有一枢接槽,供该盖体盖设时组设于各第一限位区的各阻隔板的组接槽处;至少一缓流板设于各第二限位区之间,并于盖设时呈封闭状态,并于下端处形成一流道,用以供培养液于该流道流通;及至少一植床,设于该栽培槽的各第一限位区与该盖体的各第二限位区结合处,其整体配合各第一限位区的各阻隔板而呈预定型态,并于该第一限位区处呈上下移动状态。由于本新型改进的水耕植物栽培装置结构,其功效在于:借由该栽培槽与该盖体相互组设,而令种植植株的该植床设于该容置空间的该第一限位区处,而培养液经由该进水区的入水端注入该容置空间,自该入水端注入培养液时更设有一隔水板,借以防止该培养液注入时直接对其植株根部冲刷,导致植株根部损坏而溃烂,并经由该隔水板其上端设有一限流口,使培养液经由该限流口缓慢流入,而该盖体的缓流板于该盖体与该栽培槽组设时呈封闭状态,令培养液于下端处该流道通过,而可供培养液循环时减缓流动速度,并增加其植株的吸收效率,且经由该栽培槽的排水区控制水位并设于该排水区的隔水板令培养液处于一定高度,而该隔水板具有该限流口,因此需要提高水位帮助植株于短时间内其提高根部的吸收率时,进而利用该限流口减缓培养液降低的速度,而更能让植株完整吸收,而该植床更能随培养液高度而浮设于培养液上端,当培养液水位产生变化时该植床能随水位而高低移动;借此,提供一种达到稳定流水速度同时又能控制培养液其水位,并令植株随水位上下调整,达到稳定吸收培养液效果的水耕植物栽培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图3的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一)。图6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二)。图7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局部放大图(一)。图8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局部放大图(二)。图9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局部放大图(三)。图10是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是本技术改进的水耕植物栽培装置结构结构说明,本新型包括:一栽培槽1、一盖体2及至少一植床3;其中:该栽培槽1,呈凹槽形态,并界定出一容置空间10,供注入培养液液体;其后端处具有一排水区11,而设有一导通该栽培槽1外侧的出水端111,并设于较低的位置处,及一设于该容置空间10内侧端的隔水板112,并区隔该容置空间10而界定出该排水区11,又该隔水板112上端处更设有一限流口1121;一进水区12,设于该栽培槽1前端处,其具有一导通该栽培槽1外侧的入水端121;以及至少一第一限位区13,其设于该容置空间10预定位置处,各第一限位区13前后端其左右侧壁处各设有一阻隔板131而令各第一限位区13内部呈流通状态,又该阻隔板131其上端处更设有一组接槽1311;该盖体2,其搭配多个板体21而形成向下框形型态,并盖设于该栽培槽1的容置空间10处,具有至少一嵌设区22,其设于该盖体2其侧边的板体21处而具有一隔水板槽221,供该栽培槽1的排水区11的隔水板112于该盖体2盖设时组设;至少一第二限位区23,其设于该盖体2的预定位置处而供该盖体2盖设时与该栽培槽1的各第一限位区13相互组设,具有至少一通孔231而设于该盖体2顶端处,又各第二限位区23其两侧具有一枢接槽232,供该盖体2盖设时组设于各第一限位区13的各阻隔板131的组接槽1311处;至少一缓流板24设于各第二限位区23之间,并于盖设时呈封闭状态,并于下端处形成一流道241,用以供培养液于该流道241流通;及各植床3,设于该栽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的水耕植物栽培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栽培槽,呈凹槽形态,并界定出一容置空间,供注入培养液液体;其后端处具有一排水区,而设有一导通该栽培槽外侧的出水端,并设于较低的位置处,及一设于该容置空间内侧端的隔水板,并区隔该容置空间而界定出该排水区,又该隔水板上端处更设有一限流口;一进水区,设于该栽培槽前端处,其具有一导通该栽培槽外侧的入水端;以及至少一第一限位区,其设于该容置空间预定位置处,各第一限位区前后端其左右侧壁处各设有一阻隔板而令各第一限位区内部呈流通状态,又该阻隔板其上端处更设有一组接槽;一盖体,其搭配多个板体而形成向下框形型态,并盖设于该栽培槽的容置空间处,具有至少一嵌设区,其设于该盖体其侧边的板体处而具有一隔水板槽,供该栽培槽的排水区的隔水板于该盖体盖设时组设;至少一第二限位区,其设于该盖体的预定位置处而供该盖体盖设时与该栽培槽的各第一限位区相互组设,具有至少一通孔而设于该盖体顶端处,又各第二限位区其两侧具有一枢接槽,供该盖体盖设时组设于各第一限位区的各阻隔板的组接槽处;至少一缓流板设于各第二限位区之间,并于盖设时呈封闭状态,并于下端处形成一流道,用以供培养液于该流道流通;及至少一植床,设于该栽培槽的各第一限位区与该盖体的各第二限位区结合处,其整体配合各第一限位区的各阻隔板而呈预定型态,并于该第一限位区处呈上下移动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水耕植物栽培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栽培槽,呈凹槽形态,并界定出一容置空间,供注入培养液液体;其后端处具有一排水区,而设有一导通该栽培槽外侧的出水端,并设于较低的位置处,及一设于该容置空间内侧端的隔水板,并区隔该容置空间而界定出该排水区,又该隔水板上端处更设有一限流口;一进水区,设于该栽培槽前端处,其具有一导通该栽培槽外侧的入水端;以及至少一第一限位区,其设于该容置空间预定位置处,各第一限位区前后端其左右侧壁处各设有一阻隔板而令各第一限位区内部呈流通状态,又该阻隔板其上端处更设有一组接槽;一盖体,其搭配多个板体而形成向下框形型态,并盖设于该栽培槽的容置空间处,具有至少一嵌设区,其设于该盖体其侧边的板体处而具有一隔水板槽,供该栽培槽的排水区的隔水板于该盖体盖设时组设;至少一第二限位区,其设于该盖体的预定位置处而供该盖体盖设时与该栽培槽的各第一限位区相互组设,具有至少一通孔而设于该盖体顶端处,又各第二限位区其两侧具有一枢接槽,供该盖体盖设时组设于各第一限位区的各阻隔板的组接槽处;至少一缓流板设于各第二限位区之间,并于盖设时呈封闭状态,并于下端处形成一流道,用以供培养液于该流道流通;及至少一植床,设于该栽培槽的各第一限位区与该盖体的各第二限位区结合处,其整体配合各第一限位区的各阻隔板而呈预定型态,并于该第一限位区处呈上下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存良
申请(专利权)人:蔡存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