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麦类种子数种发芽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7858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30 2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麦类种子数种发芽板,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发芽板本体,所述发芽板本体上均布多个用于摆放种子的发芽槽,在每一所述发芽槽的底部开设有漏水孔,且所述漏水孔贯穿所述发芽板本体的底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发芽板本体上的发芽槽个数一定,能够简化发芽试验的数种、摆种步骤,发芽槽内的蒸馏水能够通过漏水孔及时排出,减少种子霉菌浸染,提高种子发芽率检测结果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麦类种子数种发芽板
本技术涉及一种种子发芽检测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麦类种子数种发芽板,属于种子检测领域。
技术介绍
种子发芽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测定所代表种子批的发芽潜力和成苗能力,以确定该批种子的使用价值大小及播种品质。目前,在《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中,种子发芽的试验方法按发芽床的不同可分为纸床法、沙床法和土壤法。通常小粒种子用纸床,中粒种子用砂床、沙床均可,大粒种子宜用砂床。在做小麦种子发芽试验时,最常用的发芽床是纸床。用纸床操作简便快捷,易于观察记录,但是在实验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水分短缺快、供氧不足、消毒不彻底而产生种苗霉变、畸形等现象,从而使实验结果不可靠,影响对种子批的正确评价。在对小麦种子进行纸床发芽实验时,常使用发芽盒和卷纸发芽法。小麦种子的发芽试验一般要求三次重复,每组重复100粒,在进行发芽实验的过程中,要先选用净种子,并将其充分混合均匀,然后手工或用数粒仪或数种板数取种子。在种子置床时要把种子均匀放置在发芽床上培养,并保持每粒种子间的间距一致,间隔大约一个种子的距离,这个过程需要人工完成,较为费时。在使用卷纸法对小麦种子进行标准发芽实验时,检验种子每日发芽数时操作较为不便,且容易因不当操作或过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使种子侵染霉菌,影响发芽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麦类种子数种发芽板,该发芽板能够简化发芽试验过程中的数种、摆种步骤,减少种子霉菌浸染,提高种子发芽率检测结果准确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麦类种子数种发芽板,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发芽板本体,所述发芽板本体上均布多个用于摆放种子的发芽槽,在每一所述发芽槽的底部开设有漏水孔,且所述漏水孔贯穿所述发芽板本体的底面。所述发芽板本体的相邻三侧面具有向上延伸的竖直侧壁,且三所述竖直侧壁依次连接,剩余侧面具有弧形外边缘,形成三面环壁的铲形结构的所述发芽板本体。所述发芽槽呈麦粒形状的椭圆形,所述漏水孔为矩形开孔。所述发芽槽的长径为10mm,短径为5mm,深度为3mm;所述漏水孔的长度为4mm,宽为1.5mm,厚度为1mm。在所述发芽板本体上的等距间隔均布10×10个所述发芽槽。所述发芽板本体采用亚克力或PLA材料制成,规格为10cm×16cm×0.8cm。本技术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的发芽板本体上均布多个发芽槽,在每一发芽槽的底部开有贯穿发芽板本体底部的漏水孔,发芽板本体上的发芽槽个数一定,能够简化发芽试验的数种、摆种步骤,发芽槽内的蒸馏水能够通过漏水孔及时排出,减少种子霉菌浸染,提高种子发芽率检测结果准确性。2、本技术的发芽板本体呈三面环壁的铲形结构,能够实现快速随机取种,避免种子滑落,提高发芽试验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麦类种子数种发芽板,该数种发芽板包括发芽板本体1,发芽板本体1上均布多个用于摆放种子的发芽槽11,在每一发芽槽11的底部开设有漏水孔12,且漏水孔12贯穿发芽板本体1的底面;进行种子发芽试验时,发芽板本体1上的发芽槽11数目一定,能够方便地完成种子的摆种和数量统计,简化发芽试验步骤,适时向发芽板本体1上喷淋蒸馏水,及时冲洗种子上的狍子和霉菌,减轻或杜绝种子霉变现象的发生,而且冲洗水能够从漏水孔12及时沥出,避免种子因长期泡水缺氧霉变的发生;同时,漏水孔12能够为种子发芽后根部的下扎和吸水提供方便。上述实施例中,发芽板本体1的相邻三侧面具有向上延伸的竖直侧壁,且三竖直侧壁依次连接,剩余侧面具有弧形外边缘,形成三面环壁的铲形结构的发芽板本体1,这样,取种时利用发芽板本体1的弧形外边缘端插入种子批中,实现方便快速随机取种,同时,发芽板本体1的三面环壁又能够防止种子从发芽板本体1上滑出。上述实施例中,发芽槽11呈类似于麦粒形状的椭圆形,漏水孔12为矩形开孔,保证种子相对固定地放置在发芽槽11内。上述实施例中,发芽板本体1采用亚克力或PLA(polylacticacid,聚乳酸)材料制成,其规格为10cm×16cm×0.8cm。上述实施例中,发芽槽11的长径为10mm,短径为5mm,深度为3mm;漏水孔12的长度为4mm,宽为1.5mm,厚度为1mm。上述实施例中,一般小麦种子的标准发芽试验中每组重复要求100粒种子,则在发芽板本体1上的等距间隔均布10×10个发芽槽11。本技术的使用过程如下:1)数种发芽板置种:将发芽板本体1插入种子批中,使种子随机置入发芽槽11中;2)确认种子数:将发芽板本体1从种子批中取出,确定每个发芽槽11中有且仅有一粒小麦种子;3)发芽实验:将海绵用无菌蒸馏水浸湿,放入适配的发芽盒中,在海绵上放置已经置入小麦种子的发芽板本体1,盖上发芽盒盖,将发芽盒放入25℃的发芽室中进行发芽实验;4)发芽观察:每日对发芽实验进行观察时,打开盒盖,利用喷壶对种子进行喷淋,以冲走种子上附着的霉菌和孢子,确保种子清洁,漏水孔12很快将发芽槽11内水分沥出,避免种子在水中长期浸泡出现缺氧现象,同时种子发芽后其根部通过漏水孔12下扎,汲取海绵内的水分,从而保证种子发芽环境的水分;5)清洗:发芽实验结束后,对产品进行清洗,确保产品清洁。本技术仅以上述实施例进行说明,各部件的结构、设置位置及其连接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凡根据本技术原理对个别部件进行的改进或等同变换,均不应排除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麦类种子数种发芽板,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发芽板本体,所述发芽板本体上均布多个用于摆放种子的发芽槽,在每一所述发芽槽的底部开设有漏水孔,且所述漏水孔贯穿所述发芽板本体的底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麦类种子数种发芽板,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发芽板本体,所述发芽板本体上均布多个用于摆放种子的发芽槽,在每一所述发芽槽的底部开设有漏水孔,且所述漏水孔贯穿所述发芽板本体的底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麦类种子数种发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芽板本体的相邻三侧面具有向上延伸的竖直侧壁,且三所述竖直侧壁依次连接,剩余侧面具有弧形外边缘,形成三面环壁的铲形结构的所述发芽板本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麦类种子数种发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芽槽呈麦粒形状的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群李浩卓王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