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扁平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7177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7 08: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扁平电缆,所述扁平电缆为载流量有效值5000~20000A、持续时间1~2s、周期12~24s的瞬间大电流传输电缆,扁平电缆主要由间距并排布置的多根缆线和以模压方式包裹在这些缆线外的模压护套组成,扁平电缆的宽度为180~250mm、高度为35~45mm、横截面轮廓呈一字状;每根缆线主要由传输导体和由内而外依次包覆在传输导体上的绝缘层、内护套层、缆芯加强层和外护套层组成,传输导体的横截面面积为120~240m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扁平电缆
本技术涉及电力电缆,具体是一种瞬间大电流传输用的特种扁平电缆。
技术介绍
大型工业设备或动能设备的启动,通常是以瞬间大电流的方式实现的,而瞬间大电流的传输则必须依赖于特定结构的电缆。瞬间大电流传输用的电缆是铺设于所对应设备的运行/启动工况环境的,通常是以横截面呈一字型/梯形的扁平结构成型,这样才能方便在工况环境的铺设及拖拽移动。然而,有些大型工业设备或动能设备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处于浸水状态的,其工况环境较为复杂,这就需要瞬间大电流传输用的扁平电缆既得具备特定的、良好的导电性能,又得具备能够适应浸水工况环境的良好机械物理性能。然而,在现有的瞬间大电流传输用扁平电缆技术中,单一扁平电缆的载流量是相对较低的,其不能有效地匹配于有些大型工业设备或动能设备在启动时对瞬间大电流(例如载流量有效值5000~20000A、持续时间1~2s、周期12~24s的瞬间大电流)的技术要求,只能通过多根扁平电缆协同铺设来实现,这不仅会增大电力传输投入的成本,而且还会增大工况环境的铺线难度,并影响操作的便利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此外,现有瞬间大电流传输用扁平电缆因护套材料的不足,其不能长时间浸泡在水里,若长时间浸泡在水里则会使扁平电缆的表面产生霉菌,进而会使扁平电缆的防水性能被逐渐破坏,这尤其在高压水存在的工况环境中更为明显,即不能在高压水的工况环境中长时间浸泡,安全性能低而导致危险性大,服役寿命短而导致经济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载流量大、能够实现瞬间大电流传输(载流量有效值5000~20000A、持续时间1~2s、周期12~24s的瞬间大电流)、柔性和可移动性较好、防霉菌、防高压水浸泡、防坚硬物磕碰、服役寿命可达20年以上的扁平电缆。本技术实现其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扁平电缆,所述扁平电缆为载流量有效值5000~20000A、持续时间1~2s、周期12~24s的瞬间大电流传输电缆,所述扁平电缆主要由间距并排布置的多根缆线和以模压方式包裹在这些缆线外的模压护套组成,所述扁平电缆的宽度为180~250mm、高度为35~45mm、横截面轮廓呈一字状;所述扁平电缆的每根缆线主要由传输导体和由内而外依次包覆在传输导体上的绝缘层、内护套层、缆芯加强层和外护套层组成,所述传输导体的横截面面积为120~240mm2,所述传输导体主要是由若干根股线复绞而成,在复绞的传输导体结构中,各层股线之间的绞合节距相同,各层股线之间的绞合方向相同,每根股线主要是由若干根单丝以固定绞向束合而成,每根单丝为直径范围0.08~0.15mm的超六类铜丝,所述内护套层和外护套层分别为防霉菌、防高压水的氯磺化聚乙烯护套材料;所述模压护套为防霉菌、防高压水的氯磺化聚乙烯护套材料。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缆线为5~8根。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缆线的绝缘层为含氧化铅的三元乙丙橡胶;所述缆线的缆芯加强层为涤纶丝、芳纶丝或棉线的编织结构,编织密度为10~30%、编织角度为20~40°;所述缆线的传输导体和绝缘层之间设有隔离带。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模压护套内设有护套加强层,所述护套加强层敷设在所述缆线顶侧和/或底侧的模压护套内。进一步的,所述护套加强层为涤纶丝、芳纶丝或镀锌钢丝的编织结构。作为一种替代方案,所述氯磺化聚乙烯护套材料能够以氯丁橡胶代替。当然,效果不及氯磺化聚乙烯护套材料。一种上述扁平电缆的成型方法,所述成型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步骤1.将要求规格的若干根铜丝,按12~14倍的节径比,以固定绞向束合成股线,以此制作多根股线;将若干根股线按照与束丝同绞向的方式进行复绞,复绞过程中,各层股线之间的绞合节距保持相同,各层股线之间的绞合方向保持相同,制得柔性的传输导体;步骤2.在传输导体上,以绝缘层和内护套层共挤的生产工艺,进行绝缘层和内护套层的挤出,制得传输芯线;步骤3.在传输芯线上编织缆芯加强层;步骤4.在缆芯加强层上挤包外护套层,得缆线;步骤5.根据设计尺寸,将多根缆线以一字型间距排开,通过对应的模压加工模具,在一字型排开的多根缆线上以模压方式包裹模压护套,获得符合设计规格的、横截面轮廓呈一字状的扁平电缆。作为优选方案,步骤5中,所述模压护套在模压包覆过程中,在模压护套的结构层中敷设涤纶丝、芳纶丝或镀锌钢丝编织结构的护套加强层。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1.本技术的扁平电缆针对载流量有效值5000~20000A、持续时间1~2s、周期12~24s的瞬间大电流传输要求,而通过对缆线导体的合理设计及材料的合理选择,使其载流量大,能够实现载流量有效值5000~20000A、持续时间1~2s、周期12~24s的瞬间大电流传输,进而能够有效地满足大型工业设备或动能设备在启动时对瞬时大电流的技术要求;同时,本技术的扁平电缆的柔性好,其弯曲直径达100~200mm,可移动性强,而且,本技术的扁平电缆所选择护套材料和护套的成型结构,既能够使大型扁平电缆的制造成型得以实现,又能够使其具有防霉菌、防高压水浸泡、防坚硬物磕碰等特性,能够在深达600m的水下服役20年以上,服役寿命长;2.本技术的扁平电缆所选用的绝缘层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能够进一步提高其可靠性和安全性;3.本技术的扁平电缆的模压护套中所添加的护套加强层,能够有效地提高扁平电缆的自身防护能力,使其机械物理性能得到显著提高,这尤其在护套加强层分布于缆线顶、底侧的结构中更为明显,从而能够达到间接提高扁平电缆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扁平电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缆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代号含义:1—缆线;11—传输导体;12—隔离带;13—绝缘层;14—内护套层;15—缆芯加强层;16—外护套层;2—模压护套;21—护套加强层。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涉及电力电缆,具体是一种瞬间大电流传输用的特种扁平电缆,下面以多个实施例对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进行详细、清楚的说明,其中,实施例1结合说明书附图-图1和图2作详细、具体的说明,其它实施例可以参考实施例1的附图。实施例1一种扁平电缆,该扁平电缆用于大型工业设备或动能设备,用作这些大型设备在启动时的瞬间大电流传输。该扁平电缆的设计需要达到以下性能要求:1.载流量有效值为5000~20000A、持续时间为1~2s、周期为12~24s;2.横截面轮廓呈一字状,宽度为180~250mm、高度为35~45mm、弯曲直径为100~200mm,能够经常移动;3.能够长期处于0~600m的水下环境中,服役寿命不低于20年,需要具备防霉菌、防高压水浸泡、防坚硬物磕碰等性能。基于上述工业设计的技术需求,本技术的扁平电缆参见图1和图2所示,其主要由间距并排布置的6根缆线1和以模压方式包裹在这些缆线1外的模压护套2组成,根据设计要求,整个扁平电缆的宽度为180~250mm(例如180mm、200mm、220mm或250mm等,具体视设计要求而定)、高度为35~45mm(例如35mm、38mm、41mm或45mm等,具体视设计要求而定)、横截面轮廓呈一字状。在上述的扁平电缆结构中,每根缆线1主要由传输导体11和由内而外依次包覆在传输导体11上的隔离带12、绝缘层13、内护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扁平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平电缆为载流量有效值5000~20000A、持续时间1~2s、周期12~24s的瞬间大电流传输电缆,所述扁平电缆主要由间距并排布置的多根缆线(1)和以模压方式包裹在这些缆线(1)外的模压护套(2)组成,所述扁平电缆的宽度为180~250mm、高度为35~45mm、横截面轮廓呈一字状;所述扁平电缆的每根缆线(1)主要由传输导体(11)和由内而外依次包覆在传输导体(11)上的绝缘层(13)、内护套层(14)、缆芯加强层(15)和外护套层(16)组成,所述传输导体(11)的横截面面积为120~240mm2,所述传输导体(11)主要是由若干根股线复绞而成,在复绞的传输导体(11)结构中,各层股线之间的绞合节距相同,各层股线之间的绞合方向相同,每根股线主要是由若干根单丝以固定绞向束合而成,每根单丝为直径范围0.08~0.15mm的超六类铜丝,所述内护套层(14)和外护套层(16)分别为防霉菌、防高压水的氯磺化聚乙烯护套材料;所述模压护套(2)为防霉菌、防高压水的氯磺化聚乙烯护套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扁平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平电缆为载流量有效值5000~20000A、持续时间1~2s、周期12~24s的瞬间大电流传输电缆,所述扁平电缆主要由间距并排布置的多根缆线(1)和以模压方式包裹在这些缆线(1)外的模压护套(2)组成,所述扁平电缆的宽度为180~250mm、高度为35~45mm、横截面轮廓呈一字状;所述扁平电缆的每根缆线(1)主要由传输导体(11)和由内而外依次包覆在传输导体(11)上的绝缘层(13)、内护套层(14)、缆芯加强层(15)和外护套层(16)组成,所述传输导体(11)的横截面面积为120~240mm2,所述传输导体(11)主要是由若干根股线复绞而成,在复绞的传输导体(11)结构中,各层股线之间的绞合节距相同,各层股线之间的绞合方向相同,每根股线主要是由若干根单丝以固定绞向束合而成,每根单丝为直径范围0.08~0.15mm的超六类铜丝,所述内护套层(14)和外护套层(16)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昆陈霞王林涛王毅李庆刘亚赤
申请(专利权)人:特变电工德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