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大变倍比激光照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271027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7 08: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大变倍比激光照明系统,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沿光轴方向到激光器发光端面依次设置为: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第一透镜和第二透沿光轴移动,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固定不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拥有大变倍比、光斑均匀且有清晰边缘的特点,通过可移动的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远离或靠近光纤端面实现放大或缩小照明角度,最大角度可达到60°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大变倍比激光照明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大变倍比激光照明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应用于辅助监控镜头所使用的激光照明器,存在光斑不均匀,角度范围小等问题,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高清一体机的视场角一般都比较大,照明角度太小会影响广角夜视效果。为此需要设计一款大变倍比激光照明器来达到预期照明的效果。本技术就是基于这种情况作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应用于夜间提供给监控镜头作主动照明、大变倍比、光斑均匀且边缘清晰的激光照明系统。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新型大变倍比激光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沿着光轴方向到光纤发光端面依次放置有光焦度为正的第一透镜组1、光焦度为负的第二透镜组2、光焦度为正的第三透镜组3,所述第一透镜组1能相对于光纤发光端面面向远离或靠近光纤端面移动,所述第二透镜组2能相对于光纤发光端面向远离或靠近光纤端面移动,所述第三透镜组3相对于光纤发光端固定不动。如上所述的新型大变倍比激光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1包括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101,所述第二透镜组2包括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201,所述第三透镜组3包括有正屈光力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大变倍比激光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沿着光轴方向到光纤发光端面依次放置有光焦度为正的第一透镜组(1)、光焦度为负的第二透镜组(2)、光焦度为正的第三透镜组(3),所述第一透镜组(1)能相对于光纤发光端面面向远离或靠近光纤端面移动,所述第二透镜组(2)能相对于光纤发光端面向远离或靠近光纤端面移动,所述第三透镜组(3)相对于光纤发光端固定不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大变倍比激光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沿着光轴方向到光纤发光端面依次放置有光焦度为正的第一透镜组(1)、光焦度为负的第二透镜组(2)、光焦度为正的第三透镜组(3),所述第一透镜组(1)能相对于光纤发光端面面向远离或靠近光纤端面移动,所述第二透镜组(2)能相对于光纤发光端面向远离或靠近光纤端面移动,所述第三透镜组(3)相对于光纤发光端固定不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大变倍比激光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1)包括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101),所述第二透镜组(2)包括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201),所述第三透镜组(3)包括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301)和正屈光力的第四透镜(302),所述的第三透镜(301)和第四透镜(302)固定不动,第一透镜(101)和第二透镜(201)能沿着光轴移动,所述第三透镜(301)置于所述第二透镜(201)和所述第四透镜(302)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大变倍比激光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101)、所述第二透镜(201)、所述第三透镜(301)和所述第四透镜(302)均为单透镜。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大变倍比激光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101)、所述第二透镜(201)、所述第三透镜(301)和所述第四透镜(302)均为玻璃球面透镜。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大变倍比激光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101)和所述第二透镜(201)在最远离光纤端面时照明角度最大,逐渐靠近光纤端面时照明角度越来越小。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大变倍比激光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101)、所述第二透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雨晴龚俊强李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