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玉丽专利>正文

一种CT片观察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27102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7 08: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CT片观察支撑装置,包括连接杆、观察壳体、透光板、托板、液压杆、筋板、第一滑槽、第一伸缩杆、放大镜、第二伸缩杆、开关、底板、滚轮、滑块、复位弹簧、第二滑槽、观察窗、发光壳体、光源和凸条,连接杆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部安装有两个滑块,滑块通过铰链与第一伸缩杆的一端连接,第一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放大镜连接,观察窗的四周与观察壳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凸条,发光壳体安装在观察壳体内部,发光壳体的一侧内壁设置有光源,发光壳体的另一侧四角通过复位弹簧与观察壳体的一侧内壁连接,该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放置和取用CT片,且便于使用放大镜观察,便于移动和调节高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T片观察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为一种CT片观察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CT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它是利用精确准直的CT线束、γ射线、超声波等,与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一同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作一个接一个的断面扫描,具有扫描时间快,图像清晰等特点,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查,CT图像是由一定数目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像素按矩阵排列所构成。这些像素反映的是相应体素的CT线吸收系数。CT图像是以不同的灰度来表示,反映器官和组织对CT线的吸收程度。但是,1、医务人员在观察CT成片时,有些细小部位不易看清楚,需要借助辅助工具,但是辅助工具零散容易丢失,且取用不便;2、现有的CT片观察装置不易操作,CT片放置和取出均不方便,操作繁琐;3、现有的CT片观察装置不便于移动和调节高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T片观察支撑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CT片观察支撑装置,包括连接杆、观察壳体、透光板、托板、液压杆、筋板、第一滑槽、第一伸缩杆、放大镜、第二伸缩杆、开关、底板、滚轮、滑块、复位弹簧、第二滑槽、观察窗、发光壳体、光源和凸条,所述连接杆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部安装有两个滑块,所述滑块通过铰链与第一伸缩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放大镜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底部中央与第二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的底部通过第二滑槽与托板连接,所述第二滑槽开设于托板的顶部一侧,所述托板的顶部另一侧对应安装有两个观察壳体,所述观察壳体的一侧开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的四周与观察壳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凸条,所述发光壳体安装在观察壳体内部,所述发光壳体的一侧内壁设置有光源,所述发光壳体的一侧由透光板组成,所述发光壳体的另一侧四角通过复位弹簧与观察壳体的一侧内壁连接,所述托板的底部安装在液压杆的顶部,所述液压杆的一侧嵌入安装有开关,所述液压杆的底部安装在底板的顶部,所述底板的底部四角安装有滚轮,所述筋板对应安装在底板的顶部,且与液压杆的两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与第一伸缩杆通过铰链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观察壳体与托板通过螺栓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透光板的高度和长度均比观察窗的高度和长度大4cm。进一步的,所述滚轮与底板通过螺栓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发光壳体的高度和长度均比透光板的高度和长度大2c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CT片观察支撑装置,1、当看不清楚时,可以使用放大镜,通过第一滑槽调整位置,通过连接杆和第一伸缩杆调整角度和高度,可以观察到CT光片的任意位置,简单方便,易于操作,且不易丢失;2、将CT光片贴上透光板,通过将透光板向观察壳体内按压,使得发光壳体向观察壳体内另一侧运动,同时发光壳体挤压复位弹簧,使透光板与安装有观察窗的观察壳体一侧的间隙变大,CT光片得以进入观察壳体即凸条的内侧,松开手,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发光壳体向观察窗一侧运动,带动透光板向外运动,从而将CT光片夹在透光板与凸条之间,便于存取,操作简便;3、该装置便于移动,且调节高度便捷。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观察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放大镜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1、连接杆;2、观察壳体;3、透光板;4、托板;5、液压杆;6、筋板;7、第一滑槽;8、第一伸缩杆;9、放大镜;10、第二伸缩杆;11、开关;12、底板;13、滚轮;14、滑块;15、复位弹簧;16、第二滑槽;17、观察窗;18、发光壳体;19、光源;20、凸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CT片观察支撑装置,包括连接杆1、观察壳体2、透光板3、托板4、液压杆5、筋板6、第一滑槽7、第一伸缩杆8、放大镜9、第二伸缩杆10、开关11、底板12、滚轮13、滑块14、复位弹簧15、第二滑槽16、观察窗17、发光壳体18、光源19和凸条20,连接杆1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滑槽7,第一滑槽7内部安装有两个滑块14,滑块14通过铰链与第一伸缩杆8的一端连接,第一伸缩杆8的另一端与放大镜9连接,连接杆1的底部中央与第二伸缩杆10固定连接,第二伸缩杆10的底部通过第二滑槽16与托板4连接,第二滑槽16开设于托板4的顶部一侧,托板4的顶部另一侧对应安装有两个观察壳体2,观察壳体2的一侧开设有观察窗17,观察窗17的四周与观察壳体2的连接处设置有凸条20,发光壳体18安装在观察壳体2内部,发光壳体18的一侧内壁设置有光源19,发光壳体18的一侧由透光板3组成,发光壳体18的另一侧四角通过复位弹簧15与观察壳体2的一侧内壁连接,托板4的底部安装在液压杆5的顶部,液压杆5的一侧嵌入安装有开关11,液压杆5的底部安装在底板12的顶部,底板12的底部四角安装有滚轮13,筋板6对应安装在底板12的顶部,且与液压杆5的两侧连接。进一步的,连接杆1与第一伸缩杆8通过铰链连接,保证了连接的灵活性。进一步的,观察壳体2与托板4通过螺栓连接,保证了连接的稳定性。进一步的,透光板3的高度和长度均比观察窗17的高度和长度大4cm,避免透光板3脱离观察窗17。进一步的,滚轮13与底板12通过螺栓连接,保证了连接的稳定性。进一步的,发光壳体18的高度和长度均比透光板3的高度和长度大2cm,避免发光壳体18脱离观察窗17。工作原理:连接杆1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滑槽7,第一滑槽7内部安装有两个滑块14,滑块14通过铰链与第一伸缩杆8的一端连接,第一伸缩杆8的另一端与放大镜9连接,连接杆1的底部中央与第二伸缩杆10固定连接,当看不清楚时,可以使用放大镜9,通过第一滑槽7调整位置,通过连接杆1和第一伸缩杆8调整角度和高度,可以观察到CT光片的任意位置,简单方便,易于操作,且不易丢失;观察壳体2的一侧开设有观察窗17,观察窗17的四周与观察壳体2的连接处设置有凸条20,发光壳体18安装在观察壳体2内部,发光壳体18的一侧内壁设置有光源19,发光壳体18的一侧由透光板3组成,发光壳体18的另一侧四角通过复位弹簧15与观察壳体2的一侧内壁连接,将CT光片贴上透光板3,通过将透光板3向观察壳体2内按压,使得发光壳体18向观察壳体2内另一侧运动,同时发光壳体18挤压复位弹簧15,使透光板3与安装有观察窗17的观察壳体2一侧的间隙变大,CT光片得以进入观察壳体2即凸条20的内侧,松开手,在复位弹簧15的作用下,发光壳体18向观察窗17一侧运动,带动透光板3向外运动,从而将CT光片夹在透光板3与凸条20之间,便于存取,操作简便;托板4的底部安装在液压杆5的顶部,液压杆5的一侧嵌入安装有开关11,液压杆5的底部安装在底板12的顶部,底板12的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CT片观察支撑装置,包括连接杆(1)、观察壳体(2)、透光板(3)、托板(4)、液压杆(5)、筋板(6)、第一滑槽(7)、第一伸缩杆(8)、放大镜(9)、第二伸缩杆(10)、开关(11)、底板(12)、滚轮(13)、滑块(14)、复位弹簧(15)、第二滑槽(16)、观察窗(17)、发光壳体(18)、光源(19)和凸条(2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滑槽(7),所述第一滑槽(7)内部安装有两个滑块(14),所述滑块(14)通过铰链与第一伸缩杆(8)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杆(8)的另一端与放大镜(9)连接,所述连接杆(1)的底部中央与第二伸缩杆(1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10)的底部通过第二滑槽(16)与托板(4)连接,所述第二滑槽(16)开设于托板(4)的顶部一侧,所述托板(4)的顶部另一侧对应安装有两个观察壳体(2),所述观察壳体(2)的一侧开设有观察窗(17),所述观察窗(17)的四周与观察壳体(2)的连接处设置有凸条(20),所述发光壳体(18)安装在观察壳体(2)内部,所述发光壳体(18)的一侧内壁设置有光源(19),所述发光壳体(18)的一侧由透光板(3)组成,所述发光壳体(18)的另一侧四角通过复位弹簧(15)与观察壳体(2)的一侧内壁连接,所述托板(4)的底部安装在液压杆(5)的顶部,所述液压杆(5)的一侧嵌入安装有开关(11),所述液压杆(5)的底部安装在底板(12)的顶部,所述底板(12)的底部四角安装有滚轮(13),所述筋板(6)对应安装在底板(12)的顶部,且与液压杆(5)的两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T片观察支撑装置,包括连接杆(1)、观察壳体(2)、透光板(3)、托板(4)、液压杆(5)、筋板(6)、第一滑槽(7)、第一伸缩杆(8)、放大镜(9)、第二伸缩杆(10)、开关(11)、底板(12)、滚轮(13)、滑块(14)、复位弹簧(15)、第二滑槽(16)、观察窗(17)、发光壳体(18)、光源(19)和凸条(2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滑槽(7),所述第一滑槽(7)内部安装有两个滑块(14),所述滑块(14)通过铰链与第一伸缩杆(8)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杆(8)的另一端与放大镜(9)连接,所述连接杆(1)的底部中央与第二伸缩杆(1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10)的底部通过第二滑槽(16)与托板(4)连接,所述第二滑槽(16)开设于托板(4)的顶部一侧,所述托板(4)的顶部另一侧对应安装有两个观察壳体(2),所述观察壳体(2)的一侧开设有观察窗(17),所述观察窗(17)的四周与观察壳体(2)的连接处设置有凸条(20),所述发光壳体(18)安装在观察壳体(2)内部,所述发光壳体(18)的一侧内壁设置有光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丽
申请(专利权)人:刘玉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