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渊专利>正文

一种通过热管传热的蓄热蓄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269968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7 06:48
一种通过热管传热的蓄热蓄冷装置,包括保温壳体以及其内的蓄能装置,蓄能装置包括蓄能室、换热室、热管、相变蓄能材料,热管的其中一段设置在蓄能室内,另一段则设置在换热室内且外表面上设置有导热翅片,换热室上设置有换热介质进口和换热介质出口,蓄能室的顶部设置有加料口和常压通气口。作为优选,蓄能装置整体呈圆柱体或长方体状,包括一个蓄能室和两个换热室且该换热室分别设置在该蓄能室的两端;作为优选,蓄能室的壳体为金属材质且在该金属材质壳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电加热膜,相应的,该蓄能室内设置有温控装置;作为优选,蓄能装置包括一个蓄能室和一个换热室,一个电加热室以及设置在该电加热室内的电加热管、导热介质;作为优选,换热室内设置有导流隔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过热管传热的蓄热蓄冷装置
本技术属于电器及储能、节能
,尤其涉及一种通过热管传热的蓄热蓄冷装置的技术。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对工作与居住环境舒适度要求的提高,电能等消耗随之大幅度增高,造成能源消耗过快、环境污染增加、电网负荷峰谷过大、峰负荷时电力供应严重不足等建筑能耗增加的问题,目前欧美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已达到全社会总能耗的40%,在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30左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能耗的比重将进一步增加。因此,建筑节能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已成为当前建筑和建筑材料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相变蓄能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技术,也是常用于缓解能量供求双方在时间、强度及地点上不匹配的有效方式,在太阳能的利用、电力的“移峰填谷”、废热和余热的回收利用、工业与民用建筑和空调的节能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利用相变材料的相变潜热来实现能量的储存和利用,有助于提高能效和开发可再生能源,是近年来能源科学和材料科学领域中一个十分活跃的前沿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过热管传热的蓄热蓄冷装置,包括外部的保温壳体(1)以及设置在该保温壳体(1)内的蓄能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能装置(2)包括蓄能室(20)、换热室(21)、热管(22)以及设置在该蓄能室(20)内的相变蓄能材料(23),所述的热管(22)的其中一段设置在所述的蓄能室(20)内,另一段则设置在换热室(21)内,所述的换热室(21)上设置有换热介质进口(210)和换热介质出口(211),且两口端均伸出所述的保温壳体(1)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过热管传热的蓄热蓄冷装置,包括外部的保温壳体(1)以及设置在该保温壳体(1)内的蓄能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能装置(2)包括蓄能室(20)、换热室(21)、热管(22)以及设置在该蓄能室(20)内的相变蓄能材料(23),所述的热管(22)的其中一段设置在所述的蓄能室(20)内,另一段则设置在换热室(21)内,所述的换热室(21)上设置有换热介质进口(210)和换热介质出口(211),且两口端均伸出所述的保温壳体(1)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热管传热的蓄热蓄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能装置(2)整体呈圆柱体或长方体状,包括一个蓄能室(20)和一个换热室(21)组成,且所述的热管(22)的一端设置在蓄能室(20)内,另一端则设置在换热室(21)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热管传热的蓄热蓄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能装置(2)整体呈圆柱体或长方体状,包括一个蓄能室(20)和两个换热室(21)且该换热室(21)分别设置在该蓄能室(20)的两端,所述的热管(22)的中段设置在该蓄能室(20)内,其两端则分别设置在蓄能室(20)两端的换热室(21)内。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通过热管传热的蓄热蓄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能室(20)的壳体为金属材质,其外表面上设置有电加热膜(3),相应的,该蓄能室(20)内设置有温控装置(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热管传热的蓄热蓄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能装置(2)整体呈圆柱体或长方体状,包括一个蓄能室(20)和一个换热室(21),还包括一个电加热室(24)以及设置在该电加热室(24)内的电加热管(5)、导热介质(6),其中,该蓄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增清李渊
申请(专利权)人:李渊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