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立体花坛的穿梭式景观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6915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7 05: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园林花卉的景观物,尤指一种应用于立体花坛的穿梭式景观灯,主要包括电线、第一灯区、第二灯区和控制装置,第一灯区主要包括LED灯珠、隔热灯罩、承托支柱和扭转座,第二灯区主要包括LED灯芯、导光条和布片,其中所述的LED灯珠套设在隔热灯罩内,承托支柱通过扭转座与隔热灯罩连接,所述的隔热灯罩主要包括散热内壳、隔热外壳和反光镜,LED灯芯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与导光条连接,另一部分与布片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立体花坛中作为景观灯饰,其中一灯区穿梭于植被之中,并通过土壤与支柱的配合而定位,既可稳定定位亦无需影响植物种植,另一灯区穿梭于立体花坛底部,采用仿真式叶片和小草与灯芯连接形成动态的透光的仿真自然植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立体花坛的穿梭式景观灯
本技术涉及一种园林花卉的景观物,尤指一种应用于立体花坛的穿梭式景观灯。
技术介绍
为丰富园林的植物景观,人们将自然风景与人造景观灯相结合,如将景观灯按照花朵结构设计,形成伫立在路边的且形似花朵的路灯,通过花朵、花茎等发光而形成景观灯,又如将发光灯带缠绕在大树上,形成带有景观特点的灯光树,但是以上两种景观灯设计并没有彻底将自然风景与灯光完全融合,路边的花形路灯,作为为照明功能,虽然形似花朵,但一般设计为静态结构,因此与自然景观是完全区分开的,另一种缠绕在植物上的灯带,由于大树的强度较高,且生命力较强,因此可以承受灯带的缠绕与带点热量,而这种灯带是不能应用于花卉或其他小型树苗的,因而以上两种景观都不能成为与自然完全融合的带有景观特色的灯。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旨在公开一种园林花卉的景观物,尤指一种应用于立体花坛的穿梭式景观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立体花坛的穿梭式景观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景观灯主要包括电线、第一灯区、第二灯区和控制装置,第一灯区主要包括LED灯珠、隔热灯罩、承托支柱和扭转座,第二灯区主要包括LED灯芯、导光条和布片,LED灯珠、LED灯芯分别与电线电性连接形成两段独立的通电电路,其中所述的LED灯珠套设在隔热灯罩内,承托支柱通过扭转座与隔热灯罩连接,所述的隔热灯罩主要包括散热内壳、隔热外壳和反光镜,散热内壳与隔热外壳相互卡扣扣合,反光镜贴片式设置在散热内壳内沿;所述的LED灯芯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与导光条连接,导光条为细长条状,连接在LED灯芯终端,另一部分与布片连接,布片设置为叶片状的透光布袋结构,LED灯芯安装在布片内。所述的隔热外壳为玻璃纤维棉板或者聚氨酯发泡片。所述的散热内壳为铝型材散热片或者铜铝散热片。所述LED灯芯和LED灯珠分别设置有若干个,通过电线连贯连接形成灯条。所述第一灯区穿梭式设置在立体花坛之间,第二灯区穿梭式安装在立体花坛外轮廓底部。所述的散热内壳与隔热外壳分别成型为相互扣合连接的圆台状、圆锥状、球状或立方体状。所述承托支柱从底部立式固定在立体花坛土壤中,顶部成形为支撑扭转座与隔热灯罩的框状夹具。所述扭转座设置有可上下翻转的调节结构及翻转固定台,翻转固定台安装在承托支柱的框状夹具中,调节结构与隔热灯罩外壁连接以带动隔热灯罩上下翻转。所述的控制装置为变色控制装置,通过设定变色模块而控制LED灯珠与LED灯芯的灯光色彩。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技术应用于立体花坛中作为景观灯饰,克服了传统立体花坛难定位灯条与传统景观灯难以与花坛融合的问题,所设置的景观灯中设有两灯区,其中一灯区穿梭于植被之中,并通过土壤与支柱的配合而定位,既可稳定定位亦无需影响植物种植,且灯珠外设置有先散热再隔热的保护灯罩,既可保护灯珠散热快,又可保护植物不被热量影响生长,另一灯区穿梭于立体花坛底部,采用仿真式叶片和小草形状的布片与导光条与灯芯连接,当导光条与布片的灯芯通电亮起时,导光条与布片类似透光发亮的仿真草与叶片结构,同时由于室外立体花坛会有自然风吹,吹动时导光条与布片由于质量轻而产生随风摇曳,形成动态的透光的仿真自然植物。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图。附图标注说明:1-电线,2-第一灯区,3-第二灯区,21-LED灯珠,22-隔热灯罩,23-承托支柱,24-扭转座,31-LED灯芯,32-导光条,33-布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应用于立体花坛的穿梭式景观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景观灯主要包括电线1、第一灯区2、第二灯区3和控制装置,第一灯区2主要包括LED灯珠21、隔热灯罩22、承托支柱23和扭转座24,第二灯区3主要包括LED灯芯31、导光条32和布片33,LED灯珠21、LED灯芯31分别与电线1电性连接形成两段独立的通电电路,其中所述的LED灯珠21套设在隔热灯罩22内,承托支柱23通过扭转座24与隔热灯罩22连接,所述承托支柱23从底部立式固定在立体花坛土壤中,顶部成形为支撑扭转座24与隔热灯罩22的框状夹具;在承托支柱23与土壤的固定埋入式配合下可固定立柱的支撑作用,从而固定LED灯珠21与隔热灯罩22的定位同时不影响旁边的花卉设计;所述扭转座24设置有可上下翻转的调节结构及翻转固定台,翻转固定台安装在承托支柱23的框状夹具中,调节结构与隔热灯罩22外壁连接以带动隔热灯罩22上下翻转;所述的隔热灯罩22主要包括散热内壳、隔热外壳和反光镜,散热内壳与隔热外壳相互卡扣扣合,反光镜贴片式设置在散热内壳内沿,反光镜设置在内壳内以加聚LED灯珠21的光亮度;所述的隔热外壳为玻璃纤维棉板或者聚氨酯发泡片,通过隔热外壳隔挡灯珠发光产生的热量,从而保护花卉不受影响,所述的散热内壳为铝型材散热片或者铜铝散热片,由于LED灯珠21发光时会产生一定热量,通过散热内壳及时散热可保护灯珠;所述的散热内壳与隔热外壳分别成型为相互扣合连接的圆台状、圆锥状、球状或立方体状;所述的LED灯芯31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与导光条32连接,导光条32为细长条状,连接在LED灯芯31终端,另一部分与布片33连接,布片33设置为叶片状的透光布袋结构,也可以成型为其他植物形状,LED灯芯31安装在布片33内;导光条32与布片33形状与草根、叶片近似,将灯芯与二者相互连接并通电发光后,导光条32与布片33在发亮时如动态的仿真小草与叶片,通过布片33的形状设计与导光条32的应用,可营造出发光的自然景观;所述LED灯芯31和LED灯珠21分别设置有若干个,通过电线1连贯连接形成灯条;所述第一灯区2穿梭式设置在立体花坛之间,第二灯区3穿梭式安装在立体花坛外轮廓底部;在植物与发光体相互和谐融合的状态下营造景观灯;所述的控制装置为变色控制装置,通过设定变色模块而控制LED灯珠21与LED灯芯31的灯光色彩,从而进一步调节色彩变换。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方案的启迪下,可以做出一些变形与修改,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立体花坛的穿梭式景观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景观灯主要包括电线、第一灯区、第二灯区和控制装置,第一灯区主要包括LED灯珠、隔热灯罩、承托支柱和扭转座,第二灯区主要包括LED灯芯、导光条和布片,LED灯珠、LED灯芯分别与电线电性连接形成两段独立的通电电路,其中所述的LED灯珠套设在隔热灯罩内,承托支柱通过扭转座与隔热灯罩连接,所述的隔热灯罩主要包括散热内壳、隔热外壳和反光镜,散热内壳与隔热外壳相互卡扣扣合,反光镜贴片式设置在散热内壳内沿;所述的LED灯芯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与导光条连接,导光条为细长条状,连接在LED灯芯终端,另一部分与布片连接,布片设置为叶片状的透光布袋结构,LED灯芯安装在布片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立体花坛的穿梭式景观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景观灯主要包括电线、第一灯区、第二灯区和控制装置,第一灯区主要包括LED灯珠、隔热灯罩、承托支柱和扭转座,第二灯区主要包括LED灯芯、导光条和布片,LED灯珠、LED灯芯分别与电线电性连接形成两段独立的通电电路,其中所述的LED灯珠套设在隔热灯罩内,承托支柱通过扭转座与隔热灯罩连接,所述的隔热灯罩主要包括散热内壳、隔热外壳和反光镜,散热内壳与隔热外壳相互卡扣扣合,反光镜贴片式设置在散热内壳内沿;所述的LED灯芯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与导光条连接,导光条为细长条状,连接在LED灯芯终端,另一部分与布片连接,布片设置为叶片状的透光布袋结构,LED灯芯安装在布片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立体花坛的穿梭式景观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热外壳为玻璃纤维棉板或者聚氨酯发泡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立体花坛的穿梭式景观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内壳为铝型材散热片或者铜铝散热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立体花坛的穿梭式景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兴跃黄春霞刘瑞陈暖遥李海超潘锦伟曹任高陈伟洪卢永钊彭珊娜刘瑞仪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嘉卉园林绿化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