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纤维增强混凝土-再生混凝土混合式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65918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7 0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纤维增强混凝土‑再生混凝土混合式框架,包括混合式框架本体,所述混合式框架本体包括钢筋纤维再生混凝土梁、钢筋混凝土柱、钢筋纤维增强混凝土节点和钢筋混凝土楼板,所述钢筋纤维再生混凝土梁与钢筋混凝土柱互相垂直,所述钢筋纤维增强混凝土节点位于钢筋纤维再生混凝土梁与钢筋混凝土柱的交接处,所述钢筋混凝土楼板位于钢筋纤维再生混凝土梁与钢筋混凝土柱围成的区域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根据框架结构受力特点,对不同构件采用不同混凝土基体材料,改善了传统框架受力、变形和耗能能力,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在再生混凝土中掺入纤维,可有效提高再生混凝土强度,便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纤维增强混凝土-再生混凝土混合式框架
本技术属于结构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纤维增强混凝土-再生混凝土混合式框架。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土木工程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每年产生建筑垃圾约16亿吨,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近年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更使建筑垃圾数量骤增,仅汶川地震产生的建筑垃圾总量就高达近6亿吨。除一小部分建筑垃圾用作道路和建筑物的基础垫层外,绝大部分未经任何处理,便被运往郊外露天堆放或填埋,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同时,随着我国城乡建设的发展,配置混凝土所需的砂石等骨料已供不应求,个别地区的优质天然骨料已枯竭。再生混凝土是指将废弃的混凝土块经过破碎、清洗、分级后,按一定比例、级配混合,部分或全部代替砂石等天然集料(主要是粗集料),再加入水泥、水等配成的新混凝土,再生混凝土因实现了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而受到工程界的广泛关注,但其自身强度较低,只能用于次要构件或非承重构件,若在配置中加入适量纤维,则可显著提高其强度,纤维增强混凝土具有较强的能量吸收能力和耐损伤能力,抗压强度与普通混凝凝土类似,其单轴拉伸应变可达1%~3%,且具有较高的手拉应变-硬化性能,对易于遭受较大非弹性变形和高剪应力区的节点核心区来说是理想材料。但是,现有技术中还缺乏应用纤维增强混凝土与再生混凝土的混合式框架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纤维增强混凝土-再生混凝土混合式框架,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根据框架结构受力特点,对不同构件采用不同混凝土基体材料,改善了传统框架受力、变形和耗能能力,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在再生混凝土中掺入纤维,可有效提高再生混凝土强度,便于推广使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纤维增强混凝土-再生混凝土混合式框架,包括混合式框架本体,所述混合式框架本体包括钢筋纤维再生混凝土梁、钢筋混凝土柱、钢筋纤维增强混凝土节点和钢筋混凝土楼板,所述钢筋纤维再生混凝土梁与钢筋混凝土柱互相垂直,所述钢筋纤维增强混凝土节点位于钢筋纤维再生混凝土梁与钢筋混凝土柱的交接处,所述钢筋混凝土楼板位于钢筋纤维再生混凝土梁与钢筋混凝土柱围成的区域内。上述的一种纤维增强混凝土-再生混凝土混合式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纤维增强混凝土节点的外部设置有节点加固框,且节点加固框的四个侧面上均开设有U型的凹槽。上述的一种纤维增强混凝土-再生混凝土混合式框架,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凹槽的内壁上均固定有两个弹簧,且同一凹槽内的两个弹簧沿凹槽的中轴线对称。上述的一种纤维增强混凝土-再生混凝土混合式框架,其特征在于:八个所述弹簧远离凹槽内壁的一端均连接有夹持板。上述的一种纤维增强混凝土-再生混凝土混合式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加固框的开口端安装有四个连接杆,且四个连接杆两两一组沿节点加固框的中轴线对称,相邻两个所述连接杆的活动端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根据框架结构受力特点,对不同构件采用不同混凝土基体材料,改善了传统框架受力、变形和耗能能力,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在再生混凝土中掺入纤维,可有效提高再生混凝土强度,以纤维增强混凝土代替普通混凝土作为梁柱节点核心区基体材料,可显著改善节点抗震性能和损伤容限,进而减少箍筋数量,避免了传统节点核心区钢筋拥挤,施工困难并影响施工质量的不足。2、本技术在钢筋纤维增强混凝土节点处设置了节点加固框,通过节点加固框增强了节点位置处的牢固强度,且还设置了弹簧和夹持板,通过弹簧的弹性使得夹持板夹持在节点处土柱或土梁的外部,有利于对节点处的土柱或土梁进行减震,有利于提高混合使框架本体的稳定性。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平面图。图2为图1的结构立面图。图3为节点加固框的俯视图。图4为节点加固框的正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钢筋纤维再生混凝土梁;2—钢筋混凝土柱;3—节点加固框;4—钢筋纤维增强混凝土节点;5—弹簧;6—夹持板;7—凹槽;8—连接杆;9—钢筋混凝土楼板;10—混合式框架本体。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包括混合式框架本体10,混合式框架本体10包括钢筋纤维再生混凝土梁1、钢筋混凝土柱2、钢筋纤维增强混凝土节点4和钢筋混凝土楼板9,所述钢筋纤维再生混凝土梁1与钢筋混凝土柱2互相垂直,钢筋纤维再生混凝土梁1的内部掺入了纤维,可有效提高再生混凝土强度,钢筋纤维增强混凝土节点4位于钢筋纤维再生混凝土梁1与钢筋混凝土柱2的交接处,钢筋混凝土楼板9位于钢筋纤维再生混凝土梁1与钢筋混凝土柱2围成的区域内。本实施例中,钢筋纤维增强混凝土节点4的外部设置有节点加固框3,且节点加固框3的四个侧面上均开设有U型的凹槽7,加固框3增强了节点位置处的牢固强度。本实施例中,四个凹槽7的内壁上均固定有两个弹簧5,且同一凹槽7内的两个弹簧5沿凹槽7的中轴线对称,凹槽7便于加固框3安装在钢筋纤维增强混凝土节点4处。本实施例中,八个弹簧5远离凹槽7内壁的一端均连接有夹持板6,夹持板6在弹簧5的弹性作用下夹持在节点处土柱或土梁的外部,有利于对节点处的土柱或土梁进行减震。本实施例中,节点加固框3的开口端安装有四个连接杆8,且四个连接杆8两两一组沿节点加固框3的中轴线对称,相邻两个连接杆8的活动端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连接杆8将加固框3固定在钢筋纤维增强混凝土节点4处,进一步提高了加固框3的牢固性。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是:使用前,先将钢筋纤维再生混凝土梁1、钢筋混凝土柱2、钢筋纤维增强混凝土节点4和钢筋混凝土楼板9浇铸形成混合式框架本体10,然后将节点加固框3安装在钢筋纤维增强混凝土节点4处,使钢筋混凝土柱2和钢筋纤维再生混凝土梁1分别位于节点加固框3上的凹槽7中,此时夹持板6在弹簧5的驱动下抵住钢筋混凝土柱2或钢筋纤维再生混凝土梁1的外部,从而夹持住钢筋混凝土柱2和钢筋纤维再生混凝土梁1,再通过螺栓将相邻两个连接杆8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将节点加固框3固定在钢筋纤维增强混凝土节点4处,有利于提高混合使框架本体10的稳定性。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技术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纤维增强混凝土‑再生混凝土混合式框架,包括混合式框架本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式框架本体(10)包括钢筋纤维再生混凝土梁(1)、钢筋混凝土柱(2)、钢筋纤维增强混凝土节点(4)和钢筋混凝土楼板(9),所述钢筋纤维再生混凝土梁(1)与钢筋混凝土柱(2)互相垂直,所述钢筋纤维增强混凝土节点(4)位于钢筋纤维再生混凝土梁(1)与钢筋混凝土柱(2)的交接处,所述钢筋混凝土楼板(9)位于钢筋纤维再生混凝土梁(1)与钢筋混凝土柱(2)围成的区域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纤维增强混凝土-再生混凝土混合式框架,包括混合式框架本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式框架本体(10)包括钢筋纤维再生混凝土梁(1)、钢筋混凝土柱(2)、钢筋纤维增强混凝土节点(4)和钢筋混凝土楼板(9),所述钢筋纤维再生混凝土梁(1)与钢筋混凝土柱(2)互相垂直,所述钢筋纤维增强混凝土节点(4)位于钢筋纤维再生混凝土梁(1)与钢筋混凝土柱(2)的交接处,所述钢筋混凝土楼板(9)位于钢筋纤维再生混凝土梁(1)与钢筋混凝土柱(2)围成的区域内。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维增强混凝土-再生混凝土混合式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纤维增强混凝土节点(4)的外部设置有节点加固框(3),且节点加固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屠冰冰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