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群组的跨组织协作共享系统与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26433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7 0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群组的跨组织协作共享系统与方法,属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在一组开放合作的组织中,任何一个组织、部门或小组负责人通过在云端创建一个开放的群组,群组成员分为负责人、专家顾问、组织成员和实习生或旁听生四种类型和层级,外部成员自愿申请加入,并经过测试、调查、考核进入群组。群组负责人通过签到、汇报对群组成员进行日常工作的管理,并授予群组成员在层级管理的审批监控中进行信息、资源、课程、任务、活动上的协作共享。这将促进跨组织的协作共享,提升组织的工作效率,降低组织的运作成本,保护组织的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群组的跨组织协作共享系统与方法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基于群组的跨组织协作共享系统与方法,属于互联网信息

技术介绍
互联网为人类提供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开放的、共享的可能,人与人通过互联网进行沟通、连接,实现信息的共享与交互。如新闻门户、搜索解决了人获取信息的时间性与地域性的突破;论坛、QQ、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与工具解决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信息共享;B2B、C2C、B2C等商业模式,很好地解决了组织与组织、个人与个人、组织与个人等主体之间的产品或服务交易,这些都是组织之间的成品交易,还是一种主体之间简单地买卖与信息传递,缺乏深度的跨组织协作与共建共享。主要有以下原因:1、时间空间的限制:跨组织协作存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距离,增加了管理难度,效率不高,同时也增加了跨组织协作的成本,让跨组织协作共享难成气候。2、个体或组织的差异性:一人一世界,组织更是千奇百怪,他们的思想文化、行为方式、价值观都有不同,要实现跨组织的深度协作共享,会有很多意识形态上的壁垒,又驳于组织求同存异的需要。3、安全性和知识产权保护:跨组织的协作共享,最难的就是各自的知识产权保护,让各组织对协作共享敬而远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群组的跨组织协作共享系统与方法,很大程度上解决上述三个相关问题,为跨组织协作共享提供了技术方案,将推动跨组织协作共享的深入。本专利技术提出:在一组开放合作的组织中,任何一个组织、部门或小组负责人通过在云端创建一个开放的群组,群组成员分为负责人、专家顾问、组织成员和实习生或旁听生四种类型和层级,外部成员自愿申请加入,并经过测试、调查、考核进入群组。群组负责人通过签到、汇报对群组成员进行日常工作的管理,并授予群组成员在层级管理的审批监控中进行信息、资源、课程、任务、活动上的协作共享。这将促进跨组织的协作共享,提升组织的工作效率,降低组织的运作成本,保护组织的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首先,本专利技术提出了通过建立基于云端的群组来管理与外部组织的协作共享。第一、利用互联网技术突破了时空上的限制,保证协作共享的即时性与协调性。第二、通过主管负责制的群组来解决组织之间求同存异的小微化的协作共享。既能尊重个人的意愿,保证协作共享的深度,又能满足组织之间的求同存异的需求,保证组织的核心竞争力。第三、通过引入和调用外部的人力资源,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降低组织的运作成本。第四、在协作共享中,激活组织内部成员的活力,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可以吸收外部成员,促进组织成员的新陈代谢。其次,本专利技术通过签到、汇报、信息、课程、任务、活动、资源的审批管理来控制信息的安全与充分利用。群组负责人通过签到、汇报在时间和空间上跟进管理组织成员与外部成员的协作,再通过信息、课程、任务、活动的审批,在流程上控制协作共享的内容。既能对协作共享的对象进行严格把关,也能为日后的知识产权说明提供有力的材料支撑。第三,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群组具有开放性,吸引更多优秀合适的外部成员加盟,为组织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证协作共享的深度和广度。第四,本专利技术设计了测试、调查对申请或已加盟的群组成员进行审批考核,保证群组成员的质量。有利于促进群组成员之间高质量的协作与共享,形成良性循环和新陈代谢。第五,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前提条件是所有协同合作、共建共享是在一组开放合作的组织之间进行。对于未设置开放的组织或限制开放的组织,只能在经得组织同意方可进行协同合作、共建共享,这样可以保证组织信息资源的安全。第六、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群组是任何一个组织、部门或小组的负责人都可以创建,可大可小,只需要负责人通过组织认证即可,并得到组织的监管。第七、任务一个成员都可通过找组织,自愿加盟群组,并将存于档案。组织可以通过档案了解个人的组织、活动、任务、课程情况。这完全是一种开放式的管理方式,在透明、自愿、知情中进行管理。本专利技术中提到的签到,是基于系统自动记录移动终端的地理位置或电脑端的固定IP地址。目的是为了准确获取设备所在位置,而推断使用者的位置。签到可以要求拍照或备注信息来进一步核实身份,这得由组织自身制度规定。签到分为开工或收工两次,系统自动获取时间、地址或IP,并计算工作时长,但最终由考勤人员审批确认为正常、迟到、早退、旷工、请假等,系统获取的时间、地址是考勤负责人参考的重要支撑材料。本专利技术中提到的汇报,是基于岗位、班级、任务、课程、活动中设置的汇报对象,包括上司、导师、家人及利益相关者,包括本组织、跨组织成员,不限于本组织或群组成员。全由当初发布时人为规定或约定,并在系统中全程记录,供相关人员日后备查。本专利技术中提出的群组,可以是以行业、部门、学科、专业、岗位、班级等为基本单位创建。邀请外部成员成为群组的专家顾问或实习人员,共同参与群组的协作共享。本专利技术中提出的信息、任务、课程、活动、资源可以是任一开放的组织发布,并由发布者邀请的相关人员参与,本着自愿、互利、共赢的原则进行协作共享。参与者之间有共同的约定或交易,并通过协作共享获得各取所需的价值。本专利技术中提到的信息、资源都有设置了权限与范围,只有在权限或范围内的成员才能自由地调用与共享,非权限或范围内的成员将无法参与共享信息或资源。本专利技术中提到的资源是由原创者发布提供,知识产权归于原创发布者所有,并拥有固定链接地址。任何调用都会保留原创者的版权所有与出处,原创者可以自愿调整使用资源的费用,并获得相关的报酬。本专利技术中提到的任务、课程、活动需要调用资源时,同样需要支付资源费。但任务、课程、活动也可以设置相关的费用,但此费用为任务、课程、活动的组织管理或劳动费用。在任务、课程、活动中产生的知识产权,应由原创者组织发布,并形成原创资源。本专利技术的理论基础是微分法,既然组织之间的协作共享是局部的、个性化的,哪我们就创建一个群组来个性化开展协作共享。既能保证组织之间多样化的协作共享,又能让组织保持自己的个性化与核心竞争优势。再通过互联网技术突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利用流程控制组织之间的协作共享,保证跨组织的协作共享得以规范、安全、顺利地进行。同时,保证组织之间的知识产权清晰,并能得到有效的变现。附图说明图1、一种基于群组的跨组织协作共享系统与方法。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基于群组的跨组织协作共享系统与方法,包括一个移动端APP、电脑端PC、开放平台以及管理后台。移动端APP、电脑端网站为个人使用,开放平台是为组织提供的开放管理平台,管理后台为进行基础设置、会员管理、数据管理的总后台。一、个人终端,是个人使用跨组织协作共享系统的用户终端。1、认证:通过下载APP或网站申请注册会员,并提交个人资质证明,由个人当前所在组织确认之后,注册成功。2、移动端APP:包括四个频道:首页、组织、顶岗、我。1)首页:首页是用户获取外部信息的入口,包括推送的群组、任务、课程、活动、消息等信息。可按地区、行业、学科进行分类,方便用户搜索并选择性申请参与和互动。2)组织:每个通过组织认证的负责人都可以在此创建群组,群组按级别分类为组织、团队、社群,群组可以是企业事业单位或协会、部门、岗位小组,也可以是学校或学会、专业、班级,还可以是家庭、亲友、兴趣爱好者创建的社群。找组织:个人可以通过搜索寻找自己喜欢的组织、团队、社群等群组,并申请加盟。对于进行合作限制的组织来说,具有组织身份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群组的跨组织协作共享系统与方法。即在一组开放合作的组织中,任何一个组织、部门或小组负责人通过在云端创建一个开放的群组,群组成员分为负责人、专家顾问、组织成员和实习生或旁听生四种类型和层级,外部成员自愿申请加入,并经过测试、调查、考核进入群组。群组负责人通过签到、汇报对群组成员进行日常工作的管理,并授予群组成员在层级管理的审批监控中进行信息、资源、课程、任务、活动上的协作共享。这将促进跨组织的协作共享,提升组织的工作效率,降低组织的运作成本,保护组织的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功能和逻辑关系:S1,通过在云端创建一个群组来管理与外部组织的协作共享,让组织在云端延伸。S2,群组具有开放性,外部组织成员可以通过找组织自愿申请加入,通过一定的测试、调查、审核流程加入群组,并将存于档案。S3,通过签到、汇报对群组成员进行日常工作的管理。S4,所有协作共享是在规定流程与层级管理中,通过信息、课程、任务、活动、资源进行。S5,任何一个组织、部门或小组的负责人都可以创建群组,并在一组开放合作的组织之间进行共享。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群组的跨组织协作共享系统与方法。即在一组开放合作的组织中,任何一个组织、部门或小组负责人通过在云端创建一个开放的群组,群组成员分为负责人、专家顾问、组织成员和实习生或旁听生四种类型和层级,外部成员自愿申请加入,并经过测试、调查、考核进入群组。群组负责人通过签到、汇报对群组成员进行日常工作的管理,并授予群组成员在层级管理的审批监控中进行信息、资源、课程、任务、活动上的协作共享。这将促进跨组织的协作共享,提升组织的工作效率,降低组织的运作成本,保护组织的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功能和逻辑关系:S1,通过在云端创建一个群组来管理与外部组织的协作共享,让组织在云端延伸。S2,群组具有开放性,外部组织成员可以通过找组织自愿申请加入,通过一定的测试、调查、审核流程加入群组,并将存于档案。S3,通过签到、汇报对群组成员进行日常工作的管理。S4,所有协作共享是在规定流程与层级管理中,通过信息、课程、任务、活动、资源进行。S5,任何一个组织、部门或小组的负责人都可以创建群组,并在一组开放合作的组织之间进行共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群组的跨组织协作共享系统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包括:S11,云端是指服务器和所支撑的移动终端和固定终端,包括手机、手环、电脑、平板电脑等。S12,群组有负责人、专家顾问、组织成员、实习生或旁听生四种类型和层级。S13,群组负责人为组织、部门、小组的负责人,专家顾问为群组负责人邀请的组织内部成员或外部组织成员,组织成员为组织内部的正式成员,实习生或旁听生是临时性兼职或编外人员。S14,群组成员在移动终端或固定终端上通过云服务器进行协作共享。S15,群组负责人通过群组对群组成员进行管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群组的跨组织协作共享系统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包括:S21,群组外部成员可以通过找组织搜索群组,并申请加入。S22,群组专家顾问、组织成员可向负责人推荐人员,并可参与测试、调查、审核流程。S23,群组负责人给予确认和拒绝审核申请,确认的成员将加入群组,并在个人档案中呈现。S24,个人档案将对组织或所设权限范围内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武斌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三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