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镜筒及拍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26253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7 0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镜头镜筒及拍摄装置。镜头镜筒,包括:第一透镜保持部,保持第一透镜;第一引导轴,与所述第一透镜的光轴相平行地引导所述第一透镜保持部;第一驱动部,在所述第一引导轴的轴方向上驱动所述第一透镜保持部;第二透镜保持部,保持不同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第二透镜;第二引导轴,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光轴相平行地引导所述第二透镜保持部;以及第二驱动部,在所述第二引导轴的光轴方向上驱动所述第二透镜保持部;一对所述第一驱动部夹持光轴且相对配置。

Lens barrel and shoot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lens barrel and a shooting device. A lens lens holder includes a first lens holder to hold the first lens, a first guiding axis to guide the first lens holder in parallel with the optical axis of the first lens, a first driving portion to drive the first lens holder in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first guiding axis, and a second lens holder to maintain a difference from the first lens holder. The second lens of the first lens, the second guiding axis guiding the second lens holding portion in parallel with the optical axis of the second lens, and the second driving portion driving the second lens holding portion in the optical axis direction of the second guiding axis, and a pair of the first driving portions holding the optical axis and relative disposi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镜头镜筒及拍摄装置本申请是国际申请日为2012年9月5日、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2/005638、国家申请号为201280042825.9、专利技术名称为“镜头组件、镜头镜筒及拍摄装置”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镜头组件、镜头镜筒及拍摄装置。
技术介绍
有一种搭载有致动器等非光学部件的镜头镜筒(专利文献1参照)。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镜头镜筒中的非光学部件要避开入射光的光路进行配置。因此,如果非光学部件的搭载数量增加,则会使镜头镜筒的外径变大。解决问题的方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提供了一种镜头组件,包括:第一透镜保持部,保持第一透镜;一对第一引导轴,夹持第一透镜的光轴且彼此相对配置,与光轴相平行地引导第一透镜保持部;一对第一驱动部,在与光轴正交的面内分别设置于与一对第一引导轴成约90度相位的位置,沿一对第一引导轴驱动第一透镜保持部;第二透镜保持部,保持不同于第一透镜的第二透镜;一对第二引导轴,夹持光轴且彼此相对,分别与一对第一引导轴相邻接配置,与光轴相平行地引导第二透镜保持部;以及第二驱动部,在与光轴正交的面内设置于一对第一驱动部的任一方与一对第二引导轴中的任一方之间,沿一对第二引导轴驱动第二透镜保持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提供了一种镜头镜筒,包括:上述镜头镜筒、缩筒部,能够相对于镜头组件与光轴相平行地进退;以及缩筒驱动部,设置在一对第一驱动部中的任一方与一对第一引导轴及一对第二引导轴中的任一个之间,且设置在与设置有第二驱动部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处,驱动缩筒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式提供了一种拍摄装置,包括:上述镜头镜筒以及对经镜头镜筒入射的像光进行拍摄的拍摄部。另外,上述
技术实现思路
并未列举出本专利技术的全部必要特征,这些特征组的子组合也有可能构成专利技术。附图说明图1为单反相机100的示意性剖视图。图2为单反相机100的示意性剖视图。图3为多组一体组件201内部的立体图。图4为多组一体组件201的局部后视图。图5为多组一体组件201的后视图。图6为第一透镜组210及第二透镜组220的立体图。图7为第一透镜组210及第二透镜组220的后视图。图8为表示镜头镜筒200的内部配置的立体图。图9为表示镜头镜筒200的内部配置的立体图。图10为表示镜头镜筒200的内部配置的后视图。图11为表示镜头镜筒200的内部配置的立体图。图12为表示镜头镜筒200的内部配置的立体图。图13为表示镜头镜筒200的内部配置的后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但以下实施方式并非对权利要求书所涉及的专利技术进行限定。并且,下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特征组合也并非全部为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特征。图1为镜头镜筒200的示意性剖视图。单反相机100包括镜头镜筒200及相机本体300。在图1中,装设于单反相机100上的镜头镜筒200处于伸展为全长的伸筒状态。另外,出于简化说明的目的,在下述说明中,相对于装设在相机本体300上的镜头镜筒200,将物体侧记为单反相机100的前侧或正面侧。另外,相对于镜头镜筒200,将从物体远离的一侧记为单反相机100的后侧或背面侧。进一步地,在下述说明中,记为周向的情形是指用与光轴X相正交的面将镜头镜筒200切开时呈现出的圆形截面的周向。还有进一步地,在下述说明中,记为径向的情形是指该圆形截面的径向。镜头镜筒200包括由沿着光轴X配置的第一透镜组210、第二透镜组220、第三透镜组230、第四透镜组240及第五透镜组250形成的光学系统。镜头镜筒200包括:与镜头侧安装部260相结合的固定筒270、以及相对于固定筒270沿光轴X方向移动的缩筒部214。固定筒270通过设置于后端的镜头侧安装部与相机本体300的本体侧安装部360相结合。从而成为能够将镜头镜筒200及相机本体300看成一体的单反相机100。镜头侧安装部260及本体侧安装部360的结合能够通过预定操作来解除。从而在相机本体300中也能够装设具有相同规格的镜头侧安装部260的其他镜头镜筒200。据此,能够在单反相机100中根据拍摄意图来更换镜头镜筒200。缩筒部214以能够沿着与光轴X相平行的方向移动的方式被固定筒270支撑。缩筒部214在驱动环217的驱动下相对于固定筒270沿光轴X方向移动,从而改变镜头镜筒200的全长。驱动环217通过由旋转致动器218驱动的驱动齿轮219而被进行旋转驱动。作为驱动缩筒部214进退的旋转致动器218,最好使用输出扭距大的直流(DC)电动机。在处于图中所示的伸筒状态下的镜头镜筒200中,缩筒部214相对于固定筒270前进,使镜头镜筒200伸展到全长。从而在第一透镜组210与第三透镜组230之间形成供第二透镜组220移动的间隔。第一透镜组210被第一透镜保持部212保持。第一透镜保持部212固定于缩筒部214的前端。使得第一透镜组210在缩筒部214移动时与缩筒部214共同沿光轴X方向移动。从镜头镜筒200的物体侧入射到第一透镜组210的入射光束经过缩筒部214的内侧到达第二透镜组220。另外,第一透镜组210仅在缩筒部214进行伸筒或缩筒时发生移动。在镜头镜筒200的光学系统进行对焦或变倍时,第一透镜组210不发生移动。第二透镜组220由第二透镜保持部222保持。第二透镜保持部222通过卡合部224与第二组引导轴226相卡合并被其支撑。由于第二组引导轴226的前端相对于第一透镜保持部212固定,因此当第一透镜保持部212移动时,被第二组引导轴226支撑的第二透镜保持部222也共同移动。另外,第二透镜保持部222具有与丝杠229相啮合的齿条部227。丝杠229与旋转致动器228共同被收容于箱体部221中,并相对于第一透镜保持部212固定。当旋转致动器228动作时,被第二组引导轴226引导的第二透镜保持部222相对于第一透镜保持部212沿光轴X方向相对移动。由此,当镜头镜筒200的光学系统在进行变倍时,第二透镜组220相对于第一透镜组210沿光轴X方向相对移动。第三透镜组230被第三透镜保持部232保持。第三透镜保持部232相对于单元箱体280固定。单元箱体280相对于固定筒270固定。由此,第三透镜组230无论是在镜头镜筒200在伸筒状态与缩筒状态之间进行变化时,还是在镜头镜筒200进行变倍或对焦时,均不相对于固定筒270移动。另外,第三透镜组230包括防抖透镜234。防抖透镜234由防抖致动器238驱动并沿着与光轴X相交叉的方向移位。从而对由于镜头镜筒200的移位而产生的图像模糊进行校正。第四透镜组240及第五透镜组250分别由第四透镜保持部242及第五透镜保持部252保持。第四透镜保持部242及第五透镜保持部252分别由单个的第四组引导轴246或第五组引导轴256支撑。第四组引导轴246及第五组引导轴256均相对于单元箱体280固定。由此,第四透镜保持部242及第五透镜保持部252被第四组引导轴246或第五组引导轴256引导,相对于固定在单元箱体280上的第三透镜组230沿光轴X方向单独移动。从而使第四透镜组240及第五透镜组250实现镜头镜筒200的光学系统的变倍或对焦。如此,单元箱体280直接或间接支撑第三透镜组230、第四透镜组240及第五透镜组250,形成作为包含多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镜头镜筒,包括:第一透镜保持部,保持第一透镜;第一引导轴,与所述第一透镜的光轴相平行地引导所述第一透镜保持部;第一驱动部,在所述第一引导轴的轴方向上驱动所述第一透镜保持部;第二透镜保持部,保持不同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第二透镜;第二引导轴,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光轴相平行地引导所述第二透镜保持部;以及第二驱动部,在所述第二引导轴的光轴方向上驱动所述第二透镜保持部;一对所述第一驱动部夹持光轴且相对配置。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9.06 JP 2011-194094;2012.03.05 US 61/606,7691.一种镜头镜筒,包括:第一透镜保持部,保持第一透镜;第一引导轴,与所述第一透镜的光轴相平行地引导所述第一透镜保持部;第一驱动部,在所述第一引导轴的轴方向上驱动所述第一透镜保持部;第二透镜保持部,保持不同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第二透镜;第二引导轴,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光轴相平行地引导所述第二透镜保持部;以及第二驱动部,在所述第二引导轴的光轴方向上驱动所述第二透镜保持部;一对所述第一驱动部夹持光轴且相对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镜筒,其中,一对所述第一驱动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户川久宪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尼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