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春雨专利>正文

一种自带动力可遥控的救生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6139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7 0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带动力可遥控的救生圈,包括U形的救生圈本体,它还包括安装于救生圈本体两末端的推进器、储电池、动力控制电路、接收装置、遥控器;所述动力控制电路和推进器电性相连,所述接收装置接收遥控器的无线信号,并通过动力控制电路控制推进器工作;所述推进器可360度自由旋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够通过自身结构的重力调节保持动力推进方向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带动力可遥控的救生圈
本技术涉及救生圈,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自带动力可遥控的救生圈。
技术介绍
救生圈是水上救生设备的一种,通常由泡沫塑料或其他比重较小的轻型材料制成。救生圈的形状为环状,中间开口,使用者将上身穿过中间开口并把双手搭在救生圈上,就可在放松的状态下利用救生圈的浮力浮在水面上,当有人意外落水或在海上救援时,拯救人员需要开船至落水者附近或海滩现场,然后将救生圈抛洒至落水者旁边,落水者抓取到救生圈后才能较为安全地继续等待救援,拯救人员也才有充裕的时间更加安全地实施救援。现有的救生圈都是需要人工抛洒,这一方面要求拯救人员必须赶到落水现场,但若现场环境不利于救援艇航行,则极为影响救援工作,甚至无法顺利实施救援,而若需要同时对多名落水者施加救援,则需要反复移动至各个落水者位置,然后分别抛洒救生圈,导致救援速度缓慢;另一方面,救生圈一般都较为厚重,而重量较轻的又容易受风力或者空气阻力影响,导致救生圈抛洒的准确性极难控制,而又因落水者大多都是不会游泳的,一些会游泳的落水者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也会耗费了大量的体力,如果拯救人员不能顺利将救生圈抛洒至落水者旁边,落水者就无法抓住救生圈,即使拯救人员多余的救生圈进行重新抛洒,也必将极大地耽误救援工作。另外,若落水者位置无法供救生船驶入,或拯救人员没有救生船,使用现有的救生设备将无法对落水者进行施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带动力可遥控的救生圈,该救生圈能够通过自身结构的重力调节保持动力推进的方向。本技术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自带动力可遥控的救生圈,包括U形的救生圈本体,它还包括安装于救生圈本体两末端的推进器、储电池、动力控制电路、接收装置、遥控器;所述动力控制电路和推进器电性相连,所述接收装置接收遥控器的无线信号,并通过动力控制电路控制推进器工作;所述推进器可360度自由旋转。优选的,所述推进器包括可360度自由转动地安装于救生圈本体末端的壳体、安装于壳体内侧的排水管;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进水的第一栅格,所述排水管的进水口与第一栅格贯通连接,所述排水管的出水口朝向救生圈本体开口方向;所述排水管中部设置有一抽水机构,带动水从进水口流向出水口。优选的,所述抽水机构包括一电机和桨叶,所述电机固定安装于壳体的侧壁,所述桨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桨叶通过连杆固定于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优选的,所述壳体通过滑环360度可转动安装于U形救生圈本体的两末端。优选的,所述电机为防水电机,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可进水的第二栅格,该电机的安装部位与第二栅格连通。优选的,所述排水管与抽水机构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优选的,所述壳体为圆柱形,且排水管的出水口与所述壳体的底部连通。优选的,所述动力控制电路和接收装置为一整体设计内置于救生圈本体的U形底端圆头状位置,所述储电池安装于救生圈本体的U形底端圆头状位置。优选的,所述救生圈本体的两侧均安装有用于手握的把手绳;所述救生圈本体上安装有信号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推进器与救生圈本体的360度可旋转安装,使推进器能够利用自身重力作用保持动力推进装置的方向,可避免救生圈抛掷位置不当或翻转,而造成推进器工作障碍。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自带动力可遥控的救生圈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推进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推进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一;图4是图2中推进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二。附图标记说明:10-救生圈本体,20-推进器,21-壳体,22-排水管,23-抽水机构,24-把手绳,25-第一栅格,26-第二栅格,27-电机,28-进水口,29-出水口,30-连杆,31-箱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固定”、“连接”、“前”、“后”、“左”、“右”、“顶”、“底”以及类似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技术所用第一、第二只是为了方便编号而设置。如图1~4所示,一种自带动力可遥控的救生圈,包括U形的救生圈本体10,它还包括安装于救生圈本体10两末端的推进器20、储电池、动力控制电路、接收装置、遥控器;该储电池、动力控制电路、接收装置均设置于救生圈本体10内。其中,动力控制电路和接收装置为一整体设计内置于救生圈本体的U形底端圆头状位置,并经过防水处理。储电池安装于救生圈本体的U形底端圆头状位置。动力控制电路和推进器20电性相连,接收装置接收遥控器的无线信号,并通过动力控制电路控制推进器工作;平行于U形救生圈所在纸面的平面为横向平面,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为纵向,救生圈纵向中心点所在的横向平面为横向中心平面,则救生圈沿横向中心平面对称设置。该对称设置可提高救生圈在水中的平衡性和行进速度,同时也容易控制方向,以及方便落水者趴卧或抓紧。推进器20包括可360度自由转动地安装于救生圈本体末端的壳体21、安装于壳体21内侧的排水管22。该推进器20相对救生圈本体10能够360绕自身轴线旋转,可以通过设置在壳体21端面上的滑环等实现。壳体21的外形可以设置成中空的圆柱形、椭圆体形,或者末端开口的桶型等。该排水管22为非直线形。该排水管22的进水口与壳体21的侧壁固定且连通。本实施例中,壳体21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进水的第一栅格25,排水管22的进水口28与第一栅格25贯通连接,排水管22的出水口29朝向救生圈本体10开口方向;为了使整体运作平稳,可以将排水管22的出水口29进行固定。优选的,当壳体21为圆柱形或椭圆体形,出水口连通且固定于壳体21的末端底面。排水管22中部设置有一抽水机构23,排水管22与抽水机构23位于壳体21的同一侧。抽水机构23带动水从进水口28流向出水口29,从而产生反向推力,带动救生圈前行。本实施例中,抽水机构23包括一电机27和桨叶,电机固定安装于壳体21的侧壁,桨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腔内中部,且桨叶通过连杆30固定于电机27的动力输出端,电机27带动桨叶旋转,产生真空,将水从进水口28抽入,出水口29排出,推动救生圈运动。将救生圈从高处抛落水中,推进器20的工作位置可能位于水面上,导致救生圈无法顺利工作,导致救生圈放入水中时需要很小心区分正方面,又或者救生圈在水上移动时因波浪或风力的影响而发生翻转。如此,在救生圈下水时,推进器20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排水管22以及抽水机构23转动,置于水面下,可避免以上情况发生。优选的,可在排水管22和抽水机构23的一侧设置金属块,以增加重力。电机27为防水电机,壳体21上设置有可进水的第二栅格26,在第二栅格26的位置上设置有用于安放电机27的箱体31,本实施例中,电机27为防水电机,水可通过第二栅格26进入箱体31中,进而用于冷却电机27因工作而产生的热量,提高救生圈的可靠性。救生圈本体10的两侧均安装有用于手握的把手绳24,方便落水者抓握;救生圈本体10上安装有信号灯,在雾气浓烈的水上环境中,使落水者更加容易看到救生圈,同时提高其求生意志。救生圈本体10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带动力可遥控的救生圈,包括U形的救生圈本体,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安装于救生圈本体两末端的推进器、储电池、动力控制电路、接收装置、遥控器;所述动力控制电路和推进器电性相连,所述接收装置接收遥控器的无线信号,并通过动力控制电路控制推进器工作;所述推进器可360度自由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带动力可遥控的救生圈,包括U形的救生圈本体,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安装于救生圈本体两末端的推进器、储电池、动力控制电路、接收装置、遥控器;所述动力控制电路和推进器电性相连,所述接收装置接收遥控器的无线信号,并通过动力控制电路控制推进器工作;所述推进器可360度自由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带动力可遥控的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器包括可360度自由转动地安装于救生圈本体末端的壳体、安装于壳体内侧的排水管;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进水的第一栅格,所述排水管的进水口与第一栅格贯通连接,所述排水管的出水口朝向救生圈本体开口方向;所述排水管中部设置有一抽水机构,带动水从进水口流向出水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带动力可遥控的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机构包括一电机和桨叶,所述电机固定安装于壳体的侧壁,所述桨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桨叶通过连杆固定于电机的动力输出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雨
申请(专利权)人:王春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