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菌棒补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25067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6 1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食用菌菌棒补水装置,两个注射器的筒体对称设置在一基板的两侧,两个注射器一端设置的活塞上所装的活塞杆位于筒体外侧的端部连接一推动板,该推动板能沿着活塞的轴向方向往复移动,每个注射器的开口处均安装一个单向出阀,每个单向出阀上设置一个针头,在开口旁侧的筒体上设置一个进口,每个进口处均安装一个单向进阀,每个单向进阀上设置一个快拆接头,每个快拆接头通过水管连通水源,所述推动板由基板下方设置的电机驱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无需操作人员拔出活塞杆和推回活塞杆,能够同时进行相邻两个菌棒的补水操作,操作过程简便、工作效率高、不易疲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用菌菌棒补水装置
本技术属于食用菌种植用设备创新
,尤其是一种食用菌菌棒补水装置。
技术介绍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国内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常见的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口蘑、红菇、灵芝、虫草、松露、白灵菇和牛肝菌等。食用菌生长在菌棒中,菌棒填充有机质、木屑等物,装袋后的开口处接种菌块,然后将菌棒码放在菌棒架上或堆垒成垛,有些食用菌在种植过程中需要定期的补水,而补水时直接喷洒在菌体上是不科学的,必须通过针头插入菌棒内,然后直接将水注射到菌棒内,现有技术中,人们需要手持注射器,定量进行注水,但这样的操作方式操作非常繁琐、工作效率低,长时间操作后极易疲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同时能同时对多个菌棒进行注水且操作简便、不易疲劳的一种食用菌菌棒补水装置。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食用菌菌棒补水装置,包括注射器,注射器的筒体一端设置活塞,筒体另一端设置开口,其特征在于:两个注射器的筒体对称设置在一基板的两侧,两个注射器一端设置的活塞上所装的活塞杆位于筒体外侧的端部连接一推动板,该推动板能沿着活塞的轴向方向往复移动,每个注射器的开口处均安装一个单向出阀,每个单向出阀上设置一个针头,在开口旁侧的筒体上设置一个进口,每个进口处均安装一个单向进阀,每个单向进阀上设置一个快拆接头,每个快拆接头通过水管连通水源,所述推动板由基板下方设置的电机驱动。而且,所述推动板中部设置一丝母,该丝母套装在沿基板长方向设置的丝杠的外缘,推动板的两侧端部均通过一个连接件与该侧的活塞杆端部连接。而且,所述筒体外缘设置多个安装套,每个安装套均通过连接板与基板连接。而且,所述丝杠远离注射器的端部外缘套装一锥齿轮,该锥齿轮与丝杠下方的另一锥齿轮啮合连接,该另一锥齿轮与基板内由上至下设置的转轴上端连接,该转轴下端与基板底部把手内嵌装的电机输出轴连接。而且,所述注射器下方的基板底面上设置一前把手,该前把手内设置电池组,该电池组与所述把手前侧设置的开关和所述电机串联连接,该开关能控制电机正转或反转。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中,基板两侧通过连接板和安装套设置有两个注射器,每个注射器的前端设置针头,每个注射器的后端的活塞杆后端不共同连接一推动板,该推动板中部设置的丝母套装在基板上设置的丝杠外缘,该丝杠通过锥齿轮副与基板底面的把手内的电机连接。使用时,将开关拨向一方,使电机正转,然后带动丝杠转动,丝母带动活塞由筒体内向外移动,水自进口处的单向进阀进入筒体内,到一定量后,将开关拨回关闭位,然后将两个针头插入相邻的两个菌棒内,将开关拨向另一方,使电机反转,丝杠反向转动,丝母带动活塞向筒体内移动,水自开口处的单向出阀、针头进入菌棒内,待所有水推出后,将开关拨回关闭位,完成一次注水,上述过程无需操作人员拔出活塞杆和推回活塞杆,能够同时进行相邻两个菌棒的补水操作,操作过程简便、工作效率高、不易疲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仰视图;图3是图1的丝母带动推动板后将活塞自筒体内拉出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下述实施例是说明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下述实施例来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一种食用菌菌棒补水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注射器,注射器的筒体6一端设置活塞5,筒体另一端设置开口4,本技术的创新在于:两个注射器的筒体对称设置在一基板13的两侧,两个注射器一端设置的活塞上所装的活塞杆9位于筒体外侧的端部连接一推动板11,该推动板能沿着活塞的轴向方向往复移动,每个注射器的开口处均安装一个单向出阀3,每个单向出阀上设置一个针头2,在开口旁侧的筒体上设置一个进口18,每个进口处均安装一个单向进阀19,每个单向进阀上设置一个快拆接头20,每个快拆接头通过水管连通水源,所述推动板由基板下方设置的电机25驱动。本实施例中,推动板中部设置一丝母12,该丝母套装在沿基板长方向设置的丝杠14的外缘,丝杠两端通过铰座17与基板连接,推动板的两侧端部均通过一个连接件10与该侧的活塞杆端部连接,连接件可以是内部具有内螺纹的结构。筒体外缘设置多个安装套7,每个安装套均通过连接板8与基板连接。丝杠远离注射器的端部外缘套装一锥齿轮16,该锥齿轮与丝杠下方的另一锥齿轮15啮合连接,该另一锥齿轮与基板内由上至下设置的转轴22上端连接,该转轴位于基板所制通孔23内的外缘的上方和下方均套装一轴承21,两个轴承的外圈与通孔处的基板的内壁连接,该转轴下端与基板底部把手26内嵌装的电机输出轴连接。注射器下方的基板底面上设置一前把手27,该前把手内设置电池组,该电池组与所述把手前侧设置的开关24和所述电机串联连接,该开关能控制电机正转或反转。本技术的使用过程是:1.将开关拨向一方,使电机正转,然后带动丝杠转动,丝母带动活塞由筒体内向外移动,水自进口处的单向进阀进入筒体内,到一定量后,比如达到筒体外的某一刻度后,将开关拨回关闭位;2.将两个针头末端1插入相邻的两个菌棒内,将开关拨向另一方,使电机反转,丝杠反向转动,丝母带动活塞向筒体内移动,水自开口处的单向出阀、针头进入菌棒内,待所有水推出后,将开关拨回关闭位;3.换另外连个菌棒完成下一次补水操作。本技术中,基板两侧通过连接板和安装套设置有两个注射器,每个注射器的前端设置针头,每个注射器的后端的活塞杆后端不共同连接一推动板,该推动板中部设置的丝母套装在基板上设置的丝杠外缘,该丝杠通过锥齿轮副与基板底面的把手内的电机连接。上述过程无需操作人员拔出活塞杆和推回活塞杆,能够同时进行相邻两个菌棒的补水操作,操作过程简便、工作效率高、不易疲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食用菌菌棒补水装置,包括注射器,注射器的筒体一端设置活塞,筒体另一端设置开口,其特征在于:两个注射器的筒体对称设置在一基板的两侧,两个注射器一端设置的活塞上所装的活塞杆位于筒体外侧的端部连接一推动板,该推动板能沿着活塞的轴向方向往复移动,每个注射器的开口处均安装一个单向出阀,每个单向出阀上设置一个针头,在开口旁侧的筒体上设置一个进口,每个进口处均安装一个单向进阀,每个单向进阀上设置一个快拆接头,每个快拆接头通过水管连通水源,所述推动板由基板下方设置的电机驱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菌菌棒补水装置,包括注射器,注射器的筒体一端设置活塞,筒体另一端设置开口,其特征在于:两个注射器的筒体对称设置在一基板的两侧,两个注射器一端设置的活塞上所装的活塞杆位于筒体外侧的端部连接一推动板,该推动板能沿着活塞的轴向方向往复移动,每个注射器的开口处均安装一个单向出阀,每个单向出阀上设置一个针头,在开口旁侧的筒体上设置一个进口,每个进口处均安装一个单向进阀,每个单向进阀上设置一个快拆接头,每个快拆接头通过水管连通水源,所述推动板由基板下方设置的电机驱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菌棒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板中部设置一丝母,该丝母套装在沿基板长方向设置的丝杠的外缘,推动板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志会王洪芸张琳琳刘艳华曹春英刘冬梅杨翠萍刘学丽贺伟李童瑶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渔桥蔬菜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