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丘里施肥器及施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5031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6 19:31
本申请涉及农业灌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文丘里施肥器及施肥设备。所述文丘里施肥器包括进液管、出液管和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设有进肥口和水肥混合区,所述进肥口与所述水肥混合区相连通;所述进液管与所述出液管相互朝向的一端留有间隔,且通过所述连接管连接并相通,所述间隔位于所述水肥混合区内。本申请提供的文丘里施肥器可以将肥液充分吸入,并将肥液与水进行充分混合,提高水肥的混合均匀性,以及提高文丘里施肥器的施肥效率。本申请所提供的施肥设备包括前述的文丘里施肥器,提高了施肥设备的施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文丘里施肥器及施肥设备
本申请涉及农业灌溉
,尤其涉及一种文丘里施肥器及施肥设备。
技术介绍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我国农业“十三五”规划的重要推广项目之一,因而,关于施肥装置的研究得到了业内很大程度的重视,其中,由于文丘里施肥器具有成本低廉、使用方便、无需外加动力等优点,成为了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施肥装置。现有的文丘里施肥器通常由进口段、收缩段、喉部、扩散段、出口段及吸肥段六部分组成,其基本的工作过程及原理是:水流从进口段流入,再依次经过收缩段、喉部及扩散段,最终从出口段流出,同时,肥液从吸肥段流入喉部,并伴随水流一同流入扩散段,再最终一同从出口段流出;其中,由于收缩段的横截面积比进口段的横截面积小,水流流经收缩段时,其流速急剧增大,压强骤减,并在流经喉部时压强达到负压的状态,肥液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从吸肥段进入喉部,并伴随水流一同流入扩散段,同理,由于扩散段的横截面积比喉部的横截面积大,水肥流经喉部时,其流速逐渐减小,压强逐渐增大,达到常压状态,水肥最终从出口段流出,实现水肥一体化。然而,现有的文丘里施肥器由于其结构设计不佳、使用不规范等原因,致使其存在吸肥量较小,甚至不吸肥的现象,使现有的文丘里施肥器存在施肥效率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文丘里施肥器及施肥设备,以解决现有的文丘里施肥器施肥效率低的问题。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文丘里施肥器,包括:进液管;出液管;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设有进肥口和水肥混合区,所述进肥口与所述水肥混合区相连通;所述进液管与所述出液管相互朝向的一端留有间隔,且通过所述连接管连接并相通,所述间隔位于所述水肥混合区内。进一步地,所述进液管与所述出液管相互朝向的一端的距离为10-12.5mm。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套装在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的外壁。更进一步地,所述进液管的外壁设有卡位片,所述卡位片凸出于所述外壁,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卡位片接触。进一步地,所述进液管包括等径进口段和收缩段,所述等径进口段与所述收缩段连接并相通,所述收缩段较所述等径进口段更靠近所述出液管,所述收缩段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收缩段的收缩角度为50度-60度;所述出液管包括扩散段和等径出口段,所述扩散段与所述等径出口段连接并相通,所述扩散段较所述等径出口段更靠近所述进液管,所述扩散段的扩散角度为8度-12度。进一步地,所述出液管还包括喉管段,所述喉管段与所述扩散段更靠近所述进液管的一端连接并相通,所述喉管段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喉管段的直径为6.5-8.5mm,且所述喉管段的长度为25-35mm。更进一步地,所述喉管段朝向所述收缩段的一端具有导流面,所述导流面用于将所述水肥混合区的液体导入至所述喉管段内,所述导流面的导流角度范围在60-80度。更进一步地,所述收缩段的管壁厚度小于所述等径进口段的管壁厚度;和/或所述喉管段包括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所述第一分段与所述第二分段连接并相通,且所述第一分段较所述第二分段更靠近所述进液管,所述第一分段的管壁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分段的管壁厚度。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施肥设备,所述施肥设备包括前述的任一项所述的文丘里施肥器。进一步地,所述施肥设备还包括施肥管和施肥桶,所述施肥桶通过所述施肥管与所述进肥口连通,所述进肥口朝向所述施肥桶,所述进肥口与所述施肥桶的顶面的高度差设置在80cm以内。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所提供的文丘里施肥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包括进液管、出液管和连接管,进液管与出液管相互朝向的一端留有间隔,且进液管与出液管通过连接管连接以相通,连接管设有进肥口和水肥混合区,间隔位于水肥混合区内,进肥口与水肥混合区相连通。具体的,水流可以从进液管进入到水肥混合区,肥液从进肥口进入到水肥混合区,由于水肥混合区具有较大的空间,水流和肥液可以在水肥混合区进行充分混合后,再一同从出液管流出,最终灌溉到作物中。本申请提供的文丘里施肥器可以将肥液充分吸入,并将肥液与水进行充分混合,提高水肥的混合均匀性,以及提高文丘里施肥器的施肥效率。本申请所提供的施肥设备包括前述的文丘里施肥器,提高了施肥设备的施肥效率。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文丘里施肥器的截面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文丘里施肥器的进液管的截面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文丘里施肥器的出液管的截面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文丘里施肥器的收缩角度的大小与吸肥量的大小的关系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文丘里施肥器的扩散角度的大小与吸肥量的大小的关系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文丘里施肥器的部分结构参数的大小与吸肥量的大小的关系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文丘里施肥器的间距、喉管段直径及喉管段长度的大小与吸肥量的大小的效应图。附图标记:100-文丘里施肥器;10-进液管;11-等径进口段;12-收缩段;20-出液管;21-等径出口段;22-扩散段;23-喉管段;231-导流面;232-第一分段;233-第二分段;30-连接管;31-进肥口;32-水肥混合区;40-卡位片;200-施肥管。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文丘里施肥器100,该文丘里施肥器100包括进液管10、出液管20和连接管30,进液管10和出液管20可以通过连接管30相连通,前述三者可以做成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通过焊接、胶接、铆接、螺纹连接等其他固定连接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其中,胶接具体可以采用PVC胶水进行粘接,PVC胶水具有操作简单、粘接强度高、密封性能好、耐寒热等优点,故比较适用于供水、供肥管网。连接管30设有进肥口31和水肥混合区32,进肥口31与水肥混合区32相连通,进肥口31用于与施肥设备的施肥管200相连通,具体进肥口31与施肥管200可以采用宝塔接头连接,装卸方便,肥液从进肥口31进入到空间较大的水肥混合区32内,并与水流混合,该连接管30具体可以是一种UPVC管螺纹三通,分别将进液管10、出液管20和施肥管200连通起来,UPVC管具有耐腐蚀性和柔软性好的优点,故比较适用于供水、供肥管网;并且,进液管10与出液管20相互朝向的一端留有间隔,该间隔位于水肥混合区32内,这样一方面增大了水肥混合区32的空间,使水、肥可以充分混合,另一方面,还可以防止肥液喷进以及水肥混合时,碰撞到进液管10与出液管20的管壁,造成不必要的能量损失。具体过程可以是,水流可以从进液管10进入到水肥混合区32,肥液可以从进肥口31进入到水肥混合区32,由于水肥混合区32具有较大的空间,水流和肥液可以在水肥混合区32进行充分混合后,再一同从出液管20流出,最终灌溉到作物中。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文丘里施肥器100可以将肥液充分吸入,并将肥液与水进行充分混合,提高水肥的混合均匀性,以及提高文丘里施肥器100的施肥效率。值得说明的是,进液管10可以包括等径进口段11和收缩段12,收缩段12的横截面的直径小于或等于等径进口段11的横截面的直径,等径进口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文丘里施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液管;出液管;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设有进肥口和水肥混合区,所述进肥口与所述水肥混合区相连通;所述进液管与所述出液管相互朝向的一端留有间隔,且通过所述连接管连接并相通,所述间隔位于所述水肥混合区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文丘里施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液管;出液管;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设有进肥口和水肥混合区,所述进肥口与所述水肥混合区相连通;所述进液管与所述出液管相互朝向的一端留有间隔,且通过所述连接管连接并相通,所述间隔位于所述水肥混合区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丘里施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与所述出液管相互朝向的一端的距离为10-12.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丘里施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套装在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的外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文丘里施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的外壁设有卡位片,所述卡位片凸出于所述外壁,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卡位片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丘里施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包括等径进口段和收缩段,所述等径进口段与所述收缩段连接并相通,所述收缩段较所述等径进口段更靠近所述出液管,所述收缩段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收缩段的收缩角度为50度-60度;所述出液管包括扩散段和等径出口段,所述扩散段与所述等径出口段连接并相通,所述扩散段较所述等径出口段更靠近所述进液管,所述扩散段的扩散角度为8度-12度。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东王海涛莫彦许迪张彦群龚时宏李巧灵赵月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