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统计分析确定上网机组调峰贡献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242053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4 04: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统计分析确定上网机组调峰贡献的方法,其特征是,确定直调火电机组的总负荷率升降区间以及每台参与调峰的机组的升降负荷子区间;在相应区间内每台机组的负荷升降与该区间总负荷率的负荷升降一致时表明该台机组对全网调峰做出积极贡献,升降不一致时表明该台机组对全网调峰做出消极贡献。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以调峰贡献指数来对不同机组的调峰作用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估和排序,以实现对电网调峰期间最大贡献机组的筛选。可以对调峰机组的调峰参与程度及表现进行精准监测和分析,以便进行相应的电网调度形成市场机制进行相应奖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统计分析确定上网机组调峰贡献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火力发电
,是一种通过对调峰电厂有功功率的统计分析,评价各调峰机组一段时间内对电网调峰的贡献程度,用于电网对机组调峰作用的量化分析。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特高压电网正在逐步建成,风电、太阳能、核电等清洁能源大规模接入,火电装机容量严重过剩,电网调峰能力不足,出现了弃水、弃风、弃光现象。需要调动火电机组参与调峰的积极性,拓展调峰能力。因此,要对调峰机组的调峰参与程度及表现进行监测和分析,以便进行相应的电网调度形成市场机制进行相应奖惩。因此,如何对机组的调峰情况进行监测及排序需要一套科学、合理、公平的规则。通常,评价机组调峰贡献的常用指标是低于某负荷(如50%额定负荷)下运行的累积时长。这种方法忽略了该时段内电网对负荷变化的要求。例如,相同时间段内,机组负荷随调峰需求进行升降负荷次数越多的机组,他对全网的调峰贡献要大于一直处于低负荷运行的机组。因此,之前的评价方法无法全面客观反映各调峰机组一段时间之内的调峰表现,以此进行调度和奖惩缺少说服力,不利于激发火电机组参与调峰工作的动力。需要一种分析方法,对不同机组的调峰作用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估和排序,以实现对电网调峰期间最大贡献机组的筛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统计分析确定上网机组调峰贡献的方法,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以调峰贡献指数来对不同机组的调峰作用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估和排序,以实现对电网调峰期间最大贡献机组的筛选。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统计分析确定上网机组调峰贡献的方法,其特征是,确定直调火电机组的总负荷率升降区间以及每台参与调峰的机组的升降负荷子区间;在相应区间内每台机组的负荷升降与该区间总负荷率的负荷升降一致时表明该台机组对全网调峰做出积极贡献,升降不一致时表明该台机组对全网调峰做出消极贡献。具体步骤为:步骤一、确定需要进行电网调峰贡献评价的统计周期,并对统计周期内机组的有功功率值进行整理,每分钟取一个有功功率值,并剔除停机期间的数据;步骤二、对直调火电机组的总负荷率(直调机组实际有功功率之和/在运直调机组额定容量之和)的曲线走势情况进行判定,划分出升负荷区间和降负荷区间,直调火电机组的升负荷区间代表电网要求调峰机组升负荷,同理,降负荷区间则要求调峰机组降负荷;步骤三、在直调火电机组总负荷率的升、降负荷区间内,划分出所考察的每台调峰机组的升降负荷子区间;步骤四、在步骤三子区间内,分别计算出所考察机组的调峰贡献指数。当子区间内机组的负荷升降与该区间总负荷率的负荷升降一致时,调峰贡献指数取正值,反之取负值;步骤五、对统计周期所考察机组内全部子区间的调峰贡献指数(带正负)求和,即得到统计周期内,调峰机组的调峰贡献值,正值代表对全网调峰做出了积极贡献,正值越大,贡献越大,负值则代表对全网调峰做出了消极贡献。所述调峰贡献指数计算公式为:其中,有功功率标准差计算公式如下:(每分钟取一个有功功率值Pi,则取得有功功率值总数量为n)式中:Pi——该机组每分钟的有功功率值;P平均——该机组在统计子区间内有功功率的平均值;n——该机组在统计子区间内有功功率值的数量。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以调峰贡献指数来对不同机组的调峰作用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估和排序,以实现对电网调峰期间最大贡献机组的筛选。2、可以对调峰机组的调峰参与程度及表现进行精准监测和分析,以便进行相应的电网调度形成市场机制进行相应奖惩。可以协助机组的调峰情况监测及排序形成一套科学、合理、公平的规则,调动火电机组参与调峰的积极性,拓展调峰能力。3、步骤三中划分出所考察的调峰机组的升降负荷子区间,对应总符合率升降区间,可以精准检测到某机组某一时间段对全网调峰的贡献情况。4、步骤四中计算出机组的调峰贡献指数可以得到精确的参考数据,用以量化对电网调峰期间最大贡献机组的筛选。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负荷升降区间的判定方法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统计周期内A、B、C三台机组负荷率与省内直调火电机组平均负荷率的走势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及应用实例来详细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山东省内A、B、C等3台机组为例,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按照图1流程得到了机组的调峰能力指数排序。根据需要确定评价周期为15h,并从中调处取得该时间段内每分钟的有功功率值,三台机组的负荷率及省内直调火电机组的总负荷率情况如图3所示。对省内直调火电机组的总负荷率变化情况进行判定,划分出升负荷区间和降负荷区间。判定方法如附图2所示。判定结果为0-10.5h内平均负荷率为升负荷区间,10.5-15h内为降负荷区间。1)分别在0-10.5h和10.5-15h区间内对A、B、C三台机组的升降负荷情况进行判定,判定方法同上。A、B两台机组在这两个区间内均只有一个单调的子区间,C机组在0-10.5h区间内有0-4和4-10.5两个子区间,在区间10.5-15区间内只有一个单调递增的子区间,判定结果如表1所示。表1三台机组子区间划分及符号判断2)分别计算各子区间内的调峰贡献指数,结果如表2所示。调峰贡献指数Z计算公式如下:其中,有功功率P的标准差计算公式如下:(每分钟取一个有功功率值Pi,则取得有功功率值总数量为n)式中:Pi——该机组每分钟的有功功率值;P平均——该机组在统计子区间内有功功率的平均值;n——该机组在统计子区间内有功功率值的数量;三台机组调峰贡献指数计算表对统计周期内全部子区间内的调峰贡献指数(带正负)求和,即得到统计周期内,调峰机组的调峰贡献值,结果如表1所示。A、B、C三台机组的在统计周期内总的调峰贡献指数分别为+37.56、+9.74和-17.28,即A、B机组对电网调峰做出了积极贡献,且A机组贡献大于B机组,C机组对电网调峰做出了消极贡献。上述实施例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统计分析确定上网机组调峰贡献的方法,其特征是,确定直调火电机组的总负荷率升降区间以及每台参与调峰的机组的升降负荷子区间;在相应区间内每台机组的负荷升降与该区间总负荷率的负荷升降一致时表明该台机组对全网调峰做出积极贡献,升降不一致时表明该台机组对全网调峰做出消极贡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统计分析确定上网机组调峰贡献的方法,其特征是,确定直调火电机组的总负荷率升降区间以及每台参与调峰的机组的升降负荷子区间;在相应区间内每台机组的负荷升降与该区间总负荷率的负荷升降一致时表明该台机组对全网调峰做出积极贡献,升降不一致时表明该台机组对全网调峰做出消极贡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统计分析确定上网机组调峰贡献的方法,其特征是,具体步骤为:步骤一、确定需要进行电网调峰贡献评价的统计周期,并对统计周期内机组的有功功率值进行整理,每分钟取一个有功功率值,并剔除停机期间的数据;步骤二、对直调火电机组的总负荷率(直调机组实际有功功率之和/在运直调机组额定容量之和)情况进行判定,划分出升负荷区间和降负荷区间;步骤三、在直调火电机组总负荷率的升、降负荷区间内,划分出所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兴森苏建军王勇刘科王海超张绪辉王守恩胡志宏刘景龙张利孟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