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SMK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4178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4 04:47
为了具有防水功能且将后方侧小型化,电连接器(1)具有:绝缘性的壳体(10)、被保持于壳体(10)的导电性的接触件(20)、以及收纳壳体(10)的外壳,该接触件(20)具备有:于壳体(10)的前方侧露出而连接于对方侧连接器的对方侧接触件的连接部(21a、21b)、及比壳体(10)更往后方突出的端子部(22a、22b);该外壳具备有:具备开口于前方而可将对方侧连接器插入的嵌合部(31)的前方外壳构件(30)、及设置于前方外壳构件(30)的后方的比前方外壳构件(30)更小径的后方外壳构件(40),壳体(10)与狭窄部(42)之间成为密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防水功能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以往,对于被安装于电子机器等机器的电连接器,要求设有防止外部的液体进入机器的内部的防水功能。该电连接器必须防止从外部侵入嵌合部的液体侵入机器的壳体内部,该嵌合部为了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而露出于机器的壳体外表面。专利文献1揭示具有防水功能的电连接器,其具备筒状的外壳、及保持接触件并收纳于外壳的绝缘性的支承部,将外壳与支承部之间的间隙以环状的密封材密闭。专利文献1的电连接器构成为,于支承部的外周设置凹部,并于此凹部嵌入密封材。[先前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033671号公报然而,于专利文献1中,为了将密封材保持于支承部的外周,于外壳与接触件之间必须有用来配置壳体与密封材的空间,而具有无法小型化的问题。尤其,近年来对于电子机器等机器有小型化及薄型化的要求,若可将用于配置端子部(连接于机器的壳体内部的基板的导电部)的电连接器的后方侧小型化,则可有效地将安装电连接器的机器更加小型化及薄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具有防水功能且将配置接触件的端子部的后方侧小型化的电连接器。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具有:绝缘性的保持构件、被保持于前述保持构件的导电性的接触件、以及筒状的外壳,该接触件具备有:于前述保持构件的前方侧露出而连接于对方侧连接器的对方侧接触件的连接部、及比前述保持构件突出的端子部;该外壳,收纳前述保持构件且具备有:大径部及直径比前述大径部小的小径部,该大径部具备开口于前方而可将对方侧连接器插入的嵌合部;该小径部设置于前述大径部的后方而使前述端子部突出,前述保持构件与前述小径部之间成为密闭。将外壳的小径部与保持构件之间的空间密闭来防水,且使设于外壳的大径部的后方的小径部成为直径比大径部小来将后方侧小型化。依据本专利技术,可具有防水功能且将让接触件的端子部突出的后方侧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形态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形态的电连接器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形态的电连接器的侧视图。图4是图2的A-A剖面图。图5是构成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形态的电连接器的一次成型品的立体图。图6是构成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形态的电连接器的二次成型品的立体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形态的电连接器的剖面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形态的电连接器的剖面图。(符号说明)1:电连接器2:电连接器3:电连接器10:壳体11:主体部12:板状部20:接触件20a:第一接触件20b:第二接触件21a:连接部21b:连接部22a:端子部22b:端子部30:前方外壳构件31:嵌合部40:后方外壳构件41:扩径部42:狭窄部50:外部防水构件60:遮蔽板100:一次成型品111:前方突出部112:后方突出部112a:后端部112b:空间112c:防水树脂部112d:前端部113:外方突出部114:台阶部150:二次成型品210:第一壳体211:主体部212:板状部220:第二壳体230:内部防水构件300:零件310:壳体311:主体部312:板状部320:封装构件2111:前方突出部2112:后方突出部2113:外方突出部2114:台阶部3111:前方突出部3112:后方突出部3113:外方突出部3114:台阶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适当参照附图,关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的电连接器,详细地进行说明。图中,x轴、y轴及z轴,形成3轴正交坐标系统,将y轴的正方向作为前方、将y轴的负方向作为后方、将x轴方向作为左右方向、将z轴的正方向作为上方、以及将z轴的负方向作为下方来进行说明。(第一实施形态)<电连接器的构造>关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形态的电连接器1的构造,一边参照图1至图4,一边于以下详细地进行说明。本实施形态的电连接器1具有:壳体10、接触件20、前方外壳构件30、后方外壳构件40、外部防水构件50、以及遮蔽板60。壳体10,由具有绝缘性的材料所形成,是用于保持接触件20的保持构件。壳体10,于沿着接触件20的外周面紧贴于接触件20的部分包含硅烷偶联剂。壳体10,于使接触件20往后方突出的后端部不含硅烷偶联剂。在此,硅烷偶联剂,具有可与无机质材料化学键结的反应基、及可与有机质材料化学键结的反应基,而具有可将有机质材料与无机质材料结合的性质。壳体10,具备有主体部11及板状部12。主体部11,用于保持接触件20,并如图4所示,具备有:往前方突出的前方突出部111、往后方突出的后方突出部112、以及于前方突出部111与后方突出部112之间且比前方突出部111及后方突出部112更往外方突出的外方突出部113。于外方突出部113设有台阶部114。后方突出部112,由不含硅烷偶联剂的前端部112d、不含硅烷偶联剂的后端部112a、以及包含硅烷偶联剂的防水树脂部112c所构成,该前端部112d,从外方突出部113的后端往后方突出;该后端部112a,设置于壳体10的后端;该防水树脂部112c,设置于前端部112d与后端部112a之间。防水树脂部112c,沿着接触件20的外周面紧贴于接触件20,且沿着后方外壳构件40的内周面的周方向紧贴于后方外壳构件40。构成防水树脂部112c的树脂,与构成板状部12、前方突出部111、后端部112a、前端部112d及外方突出部113的树脂为不同种类的树脂,具有熔融温度比构成板状部12、前方突出部111、后端部112a、前端部112d及外方突出部113的树脂更低的性质。另外,前端部112d与后端部112a与防水树脂部112c的如图3所示的边界线,虽为了便于说明而明确地记载,但前端部112d与防水树脂部112c的连接的部分会在后述的制造步骤中进行熔融及结合,且后端部112a与防水树脂部112c的连接的部分会在后述的制造步骤中进行熔融及结合,因而该部分实际上是不明确的。板状部12,是板状,比主体部11更往前方突出,且前端侧比前方外壳构件30更往前方突出。接触件20,由具有导电性的材料所形成,被保持于壳体10。接触件20,由第一接触件20a、及配置于第一接触件20a的下方的第二接触件20b所构成。第一接触件20a与第二接触件20b,藉由壳体10而彼此绝缘。第一接触件20a具备有:连接部21a及端子部22a,该连接部21a,于壳体10的前方侧露出且于板状部12的上面露出而连接于未图示的对方侧连接器的对方侧接触件;该端子部22a,比壳体10更往后方突出而焊接于未图示的基板的导电部。第一接触件20a,其连接部21a与端子部22a之间被埋设于前方突出部111、后方突出部112及外方突出部113。第一接触件20a,沿着外周面紧贴于防水树脂部112c。第一接触件20a的紧贴于防水树脂部112c的部分,具有朝左右方向及上方弯折的形状。第二接触件20b具备有:连接部21b及端子部22b,该连接部21b,于壳体10的前方侧露出且于板状部12的下面露出而连接于未图示的对方侧连接器的对方侧接触件;该端子部22b,比壳体10更往后方突出而焊接于未图示的基板。第二接触件20b,其连接部21b与端子部22b之间被埋设于前方突出部111、后方突出部112及外方突出部113。第二接触件20b,沿着外周面紧贴于防水树脂部112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有:绝缘性的保持构件、被保持于所述保持构件的导电性的接触件、筒状的外壳,所述接触件具备有:于所述保持构件的前方侧露出而连接于对方侧连接器的对方侧接触件的连接部、比所述保持构件突出的端子部,所述外壳收纳所述保持构件且具备有:大径部及直径比所述大径部小的小径部,该大径部具备开口于前方而能将对方侧连接器插入的嵌合部;该小径部设置于所述大径部的后方而使所述端子部突出,所述保持构件与所述小径部之间成为密闭。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4.07 JP 2017-076956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有:绝缘性的保持构件、被保持于所述保持构件的导电性的接触件、筒状的外壳,所述接触件具备有:于所述保持构件的前方侧露出而连接于对方侧连接器的对方侧接触件的连接部、比所述保持构件突出的端子部,所述外壳收纳所述保持构件且具备有:大径部及直径比所述大径部小的小径部,该大径部具备开口于前方而能将对方侧连接器插入的嵌合部;该小径部设置于所述大径部的后方而使所述端子部突出,所述保持构件与所述小径部之间成为密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野直行
申请(专利权)人:SMK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