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预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3847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4 0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气预热器,包括热端大梁和热端扇形板,其中,热端扇形板与热端大梁相对设置;热端扇形板在周向上具有烟气端和空气端;空气预热器还包括清灰组件和第一密封组件;第一密封组件设置在烟气端,用于阻挡烟气从烟气端进入到热端扇形板与热端大梁之间;清灰组件用于将热端扇形板与热端大梁之间的灰尘从空气端吹出。由于清灰组件的存在,即使空气预热器在运转的过程中,也能够通过启动清灰组件而将热端扇形板与热端大梁之间的灰尘从空气端吹出,因而不会影响到空气预热器的运行时间,从而使空气预热器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

An air preheater

The object of the invention is to provide an air preheater, including a hot end beam and a hot end fan plate, wherein the hot end fan plate is relative to the hot end beam; the hot end fan plate has a smoke end and an air end in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the air preheater also includes a dust cleaning component and a first sealing component; the first sealing component is arranged at the smoke end; It is used to prevent flue gas from entering from the flue gas end to the hot end fan plate and the hot end beam, and the ash cleaning module is used to blow dust from the air end between the hot end fan plate and the hot end beam. Because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ash removal module, even if the air preheater is in operation, the dust between the hot-end fan plate and the hot-end beam can be blown out from the air end by starting the ash removal module. Therefore, the running time of the air preheater will not be affected, and the air preheater has a higher operating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预热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预热器。
技术介绍
空气预热器,一般简称为空预器,通常应用于多用于燃煤电站锅炉,可分为管箱式、回转式两种,其中回转式又分为风罩回转式和受热面回转式两种。电站锅炉较常采用受热面回转式预热器,在锅炉中的应用一般为两分仓、三分仓、四分仓式。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在工作时会缓慢的旋转,烟气会进入空预器的烟气侧后再被排出,而烟气中携带的热量会为空预器中的散热片所吸收,之后空预器缓慢旋转,散热片运动到空气侧,再将热量传递给进入锅炉前的空气。回转式空气预热器能提高锅炉系统的热交换性能,因此在烟气锅炉系统中有很普遍的使用。现有技术中,空气预热器热端径向密封板,也就是热端扇形板为四周封闭、有底无盖的结构。在转子从烟气侧转向空气侧时,转子内部90%左右容积中携带有含灰粒烟气,转动到空气侧后,转子中的携带灰粒会被空气流吹出转子,大部分灰粒为空气流带走,但有一部分灰粒会被通过热端扇形板和外壳之间的预留膨胀间隙处的漏风气流扰动吹到热端扇形板背面空间内,还有部分灰粒会随同经热端扇形板两侧的迷宫结构的静密封间隙的横向漏风气流漏入扇形板背面,导致该热端扇形板外端背面的积灰逐渐增多。现阶段对热端扇形板背面的积灰主要采用人工清灰的方式,使空气预热器停机后进行人工清除。这种清灰方式效率低,且会减少空气预热器的运行时间,对空气预热器的经济运行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预热器,该空气预热器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为实现所述目的的空气预热器,包括热端大梁和热端扇形板,其中,所述热端扇形板与所述热端大梁相对设置;所述热端扇形板在周向上具有烟气端和空气端;所述空气预热器还包括清灰组件和第一密封组件;所述第一密封组件设置在所述烟气端,用于阻挡烟气从所述烟气端进入到所述热端扇形板与所述热端大梁之间;所述清灰组件用于将所述热端扇形板与所述热端大梁之间的灰尘从所述空气端吹出。所述的空气预热器,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热端大梁具有底壁,所述底壁与所述热端扇形板相对设置;所述底壁上开设有出气口,所述清灰组件被设置成经由所述出气口而向所述热端扇形板与所述底壁之间吹风,以将所述热端扇形板与所述底壁之间的灰尘从所述空气端吹出。所述的空气预热器,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出气口开设在所述底壁与所述热端扇形板的烟气端相对的位置。所述的空气预热器,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出气口的数量为多个且沿所述热端扇形板的径向设置。所述的空气预热器,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出气口的形状为条形,且沿所述热端扇形板的径向延伸。所述的空气预热器,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清灰组件包括引气管路和帽体,所述帽体具有口部和内腔,所述口部与所述底壁的内侧连接并包围所述出气口,以使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内腔连通;所述引气管路与所述内腔连通,以将上游高压气体引入所述内腔,并使所述上游高压气体穿过所述出气口而吹入所述热端扇形板与所述底壁之间。所述的空气预热器,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出气口的数量为多个且沿所述热端扇形板的径向分布;所述帽体沿所述热端扇形板的径向延伸,以使所述口部包围所有所述出气口;在沿所述热端扇形板的径向由外向内的方向上,所述内腔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所述引气管路的出气口设置在所述内腔的外端。所述的空气预热器,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的两端与所述烟气端和所述热端大梁分别连接,以阻挡烟气从所述烟气端进入所述热端扇形板与所述热端大梁之间;所述密封件被设置成能够伸缩,以适应所述热端扇形板相对于所述热端大梁的距离变化。所述的空气预热器,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第一密封组件还包括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设置在所述密封件的内侧,并位于所述热端扇形板与所述热端大梁之间;所述导流板朝向所述空气端弯曲,以引导所述清灰组件朝向所述空气端吹风。所述的空气预热器,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第一密封组件还包括防磨板,所述防磨板设置在所述密封件的外侧,以保护所述密封件。所述的空气预热器,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空气预热器还包括覆盖板,所述覆盖板盖在所述热端扇形板的背面。所述的空气预热器,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空气预热器还包括第二密封组件,所述第二密封组件设置在所述热端扇形板的外端与所述空气预热器的壳体之间。所述的空气预热器,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第二密封组件包括上盖板和填隙板;所述上盖板的一端密封连接在所述外端上,另一端沿轴向弯曲延伸,以与所述外端限定出具有第一开口的第一间隙;所述填隙板包括水平边和竖直边,所述水平边沿径向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水平缘板上,所述竖直边被设置成从所述第一开口伸入所述第一间隙,以与所述第一间隙组成迷宫密封。所述的空气预热器,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第二密封组件还包括防跳板,所述防跳板与所述水平缘板限定出具有第二开口的第二间隙;所述水平边沿径向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二间隙中。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空气预热器,包括热端大梁和热端扇形板,其中,热端扇形板与热端大梁相对设置;热端扇形板在周向上具有烟气端和空气端;空气预热器还包括清灰组件和第一密封组件;第一密封组件设置在烟气端,用于阻挡烟气从烟气端进入到热端扇形板与热端大梁之间;清灰组件用于将热端扇形板与热端大梁之间的灰尘从空气端吹出。由于清灰组件的存在,即使空气预热器在运转的过程中,也能够通过启动清灰组件而将热端扇形板与热端大梁之间的灰尘从空气端吹出,因而不会影响到空气预热器的运行时间,从而使空气预热器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比较例中空气预热器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图3为图1中B-B处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热端扇形板的示意图,显示了覆盖板;图5为图2中C方向的示意图;图6为图5中D-D处的剖视图;图7为图5中E-E方向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公开了多种不同的实施的主题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或者实施例。为简化公开内容,下面描述了各元件和排列的具体实例,当然,这些仅仅为例子而已,并非是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例如在说明书中随后记载的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方或者上面形成,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直接联系的方式形成的实施方式,也可包括在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形成附加特征的实施方式,从而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可以不直接联系。另外,这些公开内容中可能会在不同的例子中重复附图标记和/或字母。该重复是为了简要和清楚,其本身不表示要讨论的各实施方式和/或结构间的关系。进一步地,当第一元件是用与第二元件相连或结合的方式描述的,该说明包括第一和第二元件直接相连或彼此结合的实施方式,也包括采用一个或多个其他介入元件加入使第一和第二元件间接地相连或彼此结合。需要注意的是,图1至图7均仅作为示例,其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条件绘制的,并且不应该以此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实际要求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预热器,包括热端大梁(16)和热端扇形板(5),其中,所述热端扇形板(5)与所述热端大梁(16)相对设置;所述热端扇形板(5)在周向上具有烟气端(5a)和空气端(5b);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预热器(900)还包括清灰组件(90)和第一密封组件(91);所述第一密封组件(91)设置在所述烟气端(5a),用于阻挡烟气从所述烟气端(5a)进入到所述热端扇形板(5)与所述热端大梁(16)之间;所述清灰组件(90)用于将所述热端扇形板(5)与所述热端大梁(16)之间的灰尘从所述空气端(5b)吹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预热器,包括热端大梁(16)和热端扇形板(5),其中,所述热端扇形板(5)与所述热端大梁(16)相对设置;所述热端扇形板(5)在周向上具有烟气端(5a)和空气端(5b);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预热器(900)还包括清灰组件(90)和第一密封组件(91);所述第一密封组件(91)设置在所述烟气端(5a),用于阻挡烟气从所述烟气端(5a)进入到所述热端扇形板(5)与所述热端大梁(16)之间;所述清灰组件(90)用于将所述热端扇形板(5)与所述热端大梁(16)之间的灰尘从所述空气端(5b)吹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预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端大梁(16)具有底壁(16a),所述底壁(16a)与所述热端扇形板(5)相对设置;所述底壁(16a)上开设有出气口(39),所述清灰组件(90)被设置成经由所述出气口(39)而向所述热端扇形板(5)与所述底壁(16a)之间吹风,以将所述热端扇形板(5)与所述底壁(16a)之间的灰尘从所述空气端(5b)吹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预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39)开设在所述底壁(16a)与所述热端扇形板(5)的烟气端(5a)相对的位置。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预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39)的数量为多个且沿所述热端扇形板(5)的径向设置。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预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39)的形状为条形,且沿所述热端扇形板(5)的径向延伸。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预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灰组件(90)包括引气管路(90a)和帽体(40),所述帽体(40)具有口部(40a)和内腔(40b),所述口部(40a)与所述底壁(16a)的内侧连接并包围所述出气口(39),以使所述出气口(39)与所述内腔(40b)连通;所述引气管路(90a)与所述内腔(40b)连通,以将上游高压气体引入所述内腔(40b),并使所述上游高压气体穿过所述出气口(39)而吹入所述热端扇形板(5)与所述底壁(16a)之间。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预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39)的数量为多个且沿所述热端扇形板(5)的径向分布;所述帽体(40)沿所述热端扇形板(5)的径向延伸,以使所述口部(40a)包围所有所述出气口(39);在沿所述热端扇形板(5)的径向由外向内的方向上,所述内腔(40b)的横截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晓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敖征实业有限公司上海敖韩实业有限公司上海旭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