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纺纱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23718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4 0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动纺纱方法,通过对纤维束喷射空气而对纤维束进行纺纱并生成细纱,对使作用于纤维束的空气的喷射停止的定时进行控制,对附着在细纱上的纤维束部的长度进行控制,并可对细纱的纱头上形成的纤维束部的长度进行设定。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对被截断的细纱的纱头上的纤维束部长度进行控制。

A pneumatic spinning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neumatic spinning method, which spins the fiber bundle and produces a spinning yarn by injecting air into the fiber bundle, controls the timing of the air jet stopping acting on the fiber bundle, controls the length of the fiber bundle attached to the yarn, and also controls the fiber bundle formed on the yarn head. The length of the section is set. The invention can control the length of the fiber bundles on the yarn ends of the truncated yar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动纺纱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纱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动纺纱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这种领域的技术,已知日本特开2006-144136号公报所记载的纺纱单元。该纺纱单元所具备的纺纱装置为,通过向纺纱室内喷射压缩空气来产生捻回气流,并通过利用捻回气流对被导入纺纱室内的纤维束加捻来生成细纱。由纺纱装置所纺纱的细纱通过配置在下游侧的卷取装置卷绕到卷装上。在纺纱装置和卷取装置之间配置有检测细纱的纱疵的清纱器。当由清纱器检测到纱疵时,纺纱装置停止向纺纱室内喷射压缩空气,使纤维束的加捻停止。在纤维束的加捻停止的状态下卷取装置卷绕细纱,由此在纺纱室部分纤维束和细纱的连续状态被截断。在纺纱装置中被截断并由卷取装置卷绕一侧的细纱的纱头上,附着有未被加捻的纤维束部。但是,未对附着在细纱上的纤维束部的长度进行控制。因此,根据细纱纱头的纤维束部长度的不同,有可能不能够从由卷取装置卷绕的卷装容易地拉出纱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动纺纱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动纺纱方法,通过对纤维束喷射空气而对纤维束进行纺纱并生成细纱,其特征在于:对使作用于上述纤维束的空气的喷射停止的定时进行控制,对附着在细纱上的纤维束部的长度进行控制。可选的,对上述细纱的纱头上形成的上述纤维束部的长度进行设定。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气动纺纱方法,能够对被截断的细纱的纱头上的纤维束部长度进行控制。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纺纱机械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纺纱机械的纵截面图;图3是表示图1的纺纱单元的流通配管周围的硬件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动纺纱方法,气流纺纱装置100具备:气流纺纱喷嘴119,供从前辊对20送来的纤维束8插通,并且对该纤维束8赋予捻回气流;以及中空导向轴体120,前端部同轴插入于气流纺纱喷嘴119。气流纺纱喷嘴119具有:针支架123;喷嘴块134;支承该喷嘴块134的喷嘴部壳体(送风喷嘴块)153;对喷嘴部壳体153的上游侧的面进行覆盖的上盖111;以及对喷嘴部壳体153的下游侧的面进行覆盖的轴体保持部件159。针支架123具有将由上游侧的牵伸装置7牵伸的纤维束8导入的引导孔(导入路)121,此外,在从引导孔121排出的纤维束8的流路上保持有针122。针支架123的上游侧的端部贯通上盖111而向外部露出。在比针支架123更靠下游侧的位置上,在喷嘴块134上设置有锥形孔154。具有与该锥形孔154大致相等的锥角的中空导向轴体120的前端部124,同轴且隔开规定间隙地插入在该锥形孔154中。在中空导向轴体120的前端面和针支架123之间,形成有作为加捻区域的纺纱室126。针122的前端突出到该纺纱室126中,针122的前端与中空导向轴体120的前端面对置。在锥形孔154和前端部124之间形成捻回气流产生室125。在喷嘴部壳体153上形成有空气排出用空间155。在空气排出用空间155的侧部,通过配管160连接有负压源(未图示)。在空气排出用空间155的另一侧部,设置有与空气排出用空间155和喷嘴部壳体153的外部连通的送风喷嘴310。在喷嘴部壳体153上,与送风喷嘴310连通地连接有送风用配管300,该送风用配管300中流通从压缩空气供给源400供给的压缩空气。从压缩空气供给源400供给的压缩空气(送风用压缩空气),从送风喷嘴310朝向空气排出用空间155内喷射。在送风用配管300上设置有第二转换阀301,该第二转换阀301对压缩空气从压缩空气供给源400向送风喷嘴310的供给及停止进行切换。通过单元控制器32产生的控制信号来控制第二转换阀301。在喷嘴块134上设置有出口端向纺纱室126开口的多个捻回气流产生喷嘴127。这些捻回气流产生喷嘴127由在喷嘴块134上穿设的孔构成,并向纺纱室126的切线方向且向纱线输送方向下游侧倾斜地设置。在喷嘴块134和上盖111之间,在捻回气流产生喷嘴127的入口端(捻回气流产生喷嘴127的与纺纱室126侧的端部相反侧的端部)的周围,形成有压缩空气导入室128。在压缩空气导入室128的侧部,连接有供从压缩空气供给源400供给的纺纱用的压缩空气(纺纱用压缩空气)流通的流通配管(纺纱空气用流通配管)200。从压缩空气供给源400供给的压缩空气,通过流通配管200并经由压缩空气导入室128及捻回气流产生喷嘴127向纺纱室126内喷射。在流通配管200上设置有第一转换阀(纺纱用转换阀)203,该第一转换阀203对压缩空气从压缩空气供给源400向纺纱室126内的供给及停止进行切换。通过单元控制器32产生的控制信号来控制第一转换阀203。在纺纱单元2的里侧(离操作者通路较远一侧),配置有对供给压缩空气等的配管及纺纱单元2进行支承的框架等,因此对第一转换阀203的设置位置存在制约。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设置位置的制约的关系,优选将第一转换阀203设置在纺纱单元2中的近前侧(离操作者通路较近一侧)的位置、且在气流纺纱装置100附近的位置上。但是,第一转换阀203的设置位置并不限定于上述位置,能够根据有无设置空间等而设置到适宜位置。以上实施例的先后顺序仅为便于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动纺纱方法,通过对纤维束喷射空气而对纤维束进行纺纱并生成细纱,其特征在于:对使作用于上述纤维束的空气的喷射停止的定时进行控制,对附着在细纱上的纤维束部的长度进行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动纺纱方法,通过对纤维束喷射空气而对纤维束进行纺纱并生成细纱,其特征在于:对使作用于上述纤维束的空气的喷射停止的定时进行控制,对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晓静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海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