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芽大戟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230605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3 2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芽大戟栽培方法,包括,将繁殖材料种植到轻基质杯中得到成杯苗,将所述成杯苗驯化培养后移栽至大田,经历大田管理、越冬管理和春季催芽后,培养直至收获;其中,所述轻基质杯使用基料制得,所述基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泥碳土60~70份、椰糠5~8份、珍珠岩5~8份、腐植酸磷肥4~5份、黄泥10~15份、漂珠6~8份、炭化稻壳10~15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能够有效的避免了因为移栽而影响成活率的问题,方便了薯块冬季保温越冬,提高春季出芽率。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方法栽培得到的红芽大戟终产量明显提高。

Cultivation methods of Euphorbia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ultivation method of Euphorbia grandiflora, which comprises planting the propagating material into a light substrate cup to obtain a cup seedling, domesticating and cultivating the cup seedling, transplanting the cup seedling to the field, cultivating it until harvesting after field management, overwintering management and spring germination stimulation, wherein the light substrate cup is prepared by using a substrate material, and the said cup is transplanted to the field. The base material consists of 60-70 portions of peat soil, 5-8 portions of coconut bran, 5-8 portions of perlite, 4-5 portions of humic acid phosphate fertilizer, 10-15 portions of yellow mud, 6-8 portions of floating pearls and 10-15 portions of carbonized rice husk.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invention can effectively avoid the problem of affecting the survival rate due to transplanting, and is convenient for the potato chips to keep warm in winter and overwinter, and improves the sprouting rate in spring. The final yield of red bud Euphorbia cultivated by the method disclosed by this invention is obviously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红芽大戟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种植
,具体涉及一种红芽大戟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红大戟(KnoxiavalerianoidesThorel.)为茜草科红芽大戟属多年生宿根草本药用植物,分布于我国南方省区,别名红芽大戟、南大戟、紫大戟、广大戟。红大戟药用部分为根,有利尿、消肿、散结等功效,治胸腹积水、二便不利,痈肿疮毒、凛病痰核等症,重用亦可治疗狂证;不仅是中成药紫金锭的主药,也是桂林天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主打产品“天和追风膏”的主要成分。多年来,所需药材均依靠野生资源获得,然而,由于红大戟原生地的植被退化、人工滥采乱挖及除草剂的广泛使用,野生资源数量急剧减少,加上野生资源结实率及种子萌发率较低,生长速度缓慢,野生药材已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潘积常早在1989年,即通过种子和分根繁殖进行引种栽培(潘积常,红芽大戟引种栽培技术);1993年后,许多研究学者利用生物技术方法对红大戟进行繁殖取得巨大突破(黄浩,药用植物红芽大戟组织培养的研究;凌征柱等,红大戟组织培养获得再生植株;陈芳清等,药用植物红芽大戟的组织培养;丘安经等,红芽大戟的组织培养),但在组培苗的移栽和栽培存活率仍是限制人工种植的一个瓶颈,移栽成活率最高仅达88.36%(黄浩等,红芽大戟组培苗移栽技术的研究)。专利申请号为CN201510810887.5的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大戟组培苗栽培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的栽培方法得到的红大戟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和最后植株成活率均在95%以上,基本上有效解决了红大戟组培苗的人工栽培规模化成活率低的瓶颈问题。但是,在该方法中,是将组培苗直接移栽到种植畦上,不仅需要小心操作,而且对于种植畦的要求较高,重复利用种植畦时比较麻烦,并且幼苗需要再次适应种植畦的环境,即使幼苗能够存活下来,在越冬的时候往往根部容易腐坏而影响来年的生长。以前为了确保产量,人工种植时常常需要在冬季挖出薯根,在室中或窑中,埋在通气、湿润的沙或木屑中假植,到次年将薯根重新种植,种植管护工作量较大。专利申请号为CN201510810887.5的专利技术中,在红芽大戟组培苗出现倒苗后,用枯草和稻草覆盖在种植畦面,至次年春,长出新芽后将种植畦面的枯草和稻草揭去,循环该步骤至3~4年后红芽大戟药材的收获,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过程比较繁琐,耗费人工;同时在雨水较多的时候难以排水,导致部分红芽大戟虽然能够发芽,但是根部因为水分过多而使得薯块腐坏进而无法使用,最终红芽大戟药材的收获量还是不容乐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的缺陷,并提供以后将说明的优点。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他优点,现提供一种红芽大戟栽培方法,通过将繁殖材料种植到轻基质杯中得到成杯苗,将所述成杯苗驯化培养后移栽至大田,经历大田管理、越冬管理和春季催芽后,培养直至收获。减少移栽过程中对植株的伤害,有利于第二年快速生长,不仅増加产量还减少人工。换言之,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芽大戟栽培方法,包括:将繁殖材料种植到轻基质杯中得到成杯苗,将所述成杯苗驯化培养后移栽至大田,经历大田管理、越冬管理和春季催芽后,培养直至收获;其中,所述轻基质杯使用基料制得,所述基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泥碳土60~70份、椰糠5~8份、珍珠岩5~8份、腐植酸磷肥4~5份、黄泥10~15份、漂珠6~8份、炭化稻壳10~15份。使得制作出来的轻基质杯透气性能好,且可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腐殖质和微生物数量,增加土壤团里结构,提高土壤的肥力和质量,为红大戟的生长创造优良的环境。优选的是,所述基料混合均匀后分装至无纺布袋中制成所述轻基质杯,然后将制成的轻基质杯装在育苗架的空盘上,盖上薄膜备用。采用无纺布袋可以达到防潮的目的,使得当雨水过于充盈的时候种植地中的水分不能过多的溢到基质杯中,同时无纺布袋透气性好,利于繁殖材料的将水分排出基质杯。优选的是,所述繁殖材料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红大戟组培苗经过炼苗30天后,洗去基部的培养基,得到幼苗,所述幼苗即为所述繁殖材料。洗去基部的培养基,防止细菌滋生而导致根部腐烂。优选的是,将所述幼苗移栽到所述轻基质杯中,并喷清水定根,经过喷雾消毒后盖上薄膜保湿,得到成杯苗。优选的是,所述成杯苗驯化培养具体包括:在得到所述成杯苗的第3天进行消毒,之后每周消毒1次,在10天后喷施水溶肥,90天后可以出圃进行移栽大田操作。优选的是,所述移栽大田操作包括以下步骤:将种植地深耕犁翻,曝晒10天后撒肥,种植地耙细将肥料混匀并整平畦面,按高度为20cm、宽度为1.5m起畦,做好排水沟并在畦边用红砖砌边形成所述大田;按照10cm×10cm的规格将驯化培养后的成杯苗移栽至所述大田,覆土并淋上足够的水定根且在畦边种植两排玉米。优选的是,所述大田管理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成杯苗移栽至大田后的1~7天保水保湿,10天后正常管护,25~30天后浇施尿素或复合肥水溶液。优选的是,所述越冬管理包括:在冬天温度下降至10度以下前,用黑色塑料网覆盖在大田上保温,并禁止人工淋水。黑色塑料网在白天吸收热量增温,晚上可以起到保温的效果;雨水较多时还方便排水通风,防止因为雨水蓄积在幼苗上而造成幼苗根部腐烂。优选的是,所述春季催芽包括:待次年气温稳定在18℃以上后,揭去黑色塑料网,喷施EM菌液进行催芽;且长出新芽后正常管理培养,第3年秋季或冬季即可收获。优选的是,所述的轻基质杯在移栽前1天用高锰酸钾水溶液浇透进行消毒;所述的幼苗在移栽前浸泡于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5分钟。通过植物和轻基质杯的双重消毒减少病害的发生,为后面的炼苗驯化做好准备,同时避免伤口未愈合就腐烂现象发生,提高成活率。所述红大戟组培苗的炼苗的条件为:用荫网遮盖且遮荫度不低于70%、荫网的颜色为绿色、荫网内的湿度为80~100%以及荫网内的温度为25~28℃;模拟恶劣环境给予幼苗适应期,提高幼苗对环境的适应性,提高幼苗光合作用的能力,促使组培苗健壮,最终达到组培苗移栽成活的目的。所述炼苗在组培瓶中进行,具体为:打开组培瓶的瓶口,置于室内阴凉处3天,再静置于强度为80微特斯拉的磁场中30min,再置于波长为900nm的红外线中20min,对幼苗进行过渡锻炼,以增强幼苗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所述成杯苗驯化培养中,所述水溶肥为1~1.5wt‰的矿物黄腐酸水溶液,不仅对抗旱有重要作用,还能提高植物抗逆能力,有效的促进大红戟生长。可以出圃的成杯苗在进行移栽大田操作前对幼苗喷施植物抗蒸腾剂,所述的植物抗蒸腾剂为粉末型抗蒸腾剂经过6000~8000倍稀释后的水溶液,植物抗蒸腾剂能够封闭植物表面气孔,并在植物枝干及叶面表层可形成超薄透光的保护膜,有效抑制植物体内水分过度蒸腾,最大程度降低因移植、干旱及风蚀所造成损伤,并延缓代谢,同时网状结构及其分子间隙具有透气性,能够保证植物的正常呼吸与通气,提高成活率。所述移栽大田操作中,所述的撒肥具体为:每667平方米种植地撒施钙镁磷肥200kg和腐熟有机肥1000kg。为大红戟的生长提供所需的营养,合理撒肥不仅能够将养分充足供应,避免浪费,同时也避免了过多的肥料残留而造成的作物中毒反而影响作物的成活率。所述的EM菌液采用0.5%EM发酵稀释液。EM菌在土壤中极易生存繁殖,所以能较快而稳定地占据土壤中的生态地位,形成有益的微生物菌的优势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芽大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繁殖材料种植到轻基质杯中得到成杯苗,将所述成杯苗驯化培养后移栽至大田,经历大田管理、越冬管理和春季催芽后,培养直至收获;其中,所述轻基质杯使用基料制得,所述基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泥碳土60~70份、椰糠5~8份、珍珠岩5~8份、腐植酸磷肥4~5份、黄泥10~15份、漂珠6~8份、炭化稻壳10~15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芽大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繁殖材料种植到轻基质杯中得到成杯苗,将所述成杯苗驯化培养后移栽至大田,经历大田管理、越冬管理和春季催芽后,培养直至收获;其中,所述轻基质杯使用基料制得,所述基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泥碳土60~70份、椰糠5~8份、珍珠岩5~8份、腐植酸磷肥4~5份、黄泥10~15份、漂珠6~8份、炭化稻壳10~15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芽大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基料混合均匀后分装至无纺布袋中制成所述轻基质杯,然后将制成的轻基质杯装在育苗架的空盘上,盖上薄膜备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芽大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繁殖材料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红大戟组培苗经过炼苗30天后,洗去基部的培养基,得到幼苗,所述幼苗即为所述繁殖材料。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芽大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幼苗移栽到所述轻基质杯中,并喷清水定根,经过喷雾消毒后盖上薄膜保湿,得到成杯苗。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红芽大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杯苗驯化培养具体包括:在得到所述成杯苗的第3天进行消毒,之后每周消毒1次,在10天后喷施水溶肥,90天后可以出圃进行移栽大田操作。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红芽大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栽大田操作包括以下步骤:将种植地深耕犁翻,曝晒10天后撒肥,种植地耙细将肥料混匀并整平畦面,按高度为20cm、宽度为1.5m起畦,做好排水沟并在畦边用红砖砌边形成所述大田;按照10cm×10cm的规格将驯化培养后的成杯苗移栽至所述大田,覆土并淋上足够的水定根且在畦边种植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东南黄浩韦莹姚绍嫦黎颖青胡春兰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