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秧苗捆扎装置、插秧器、秧苗装载箱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23041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3 22:17
水稻秧苗捆扎装置、插秧器、秧苗装载箱,用于方便对秧苗的育苗研究。水稻秧苗捆扎装置包括固定连接的插杆和夹持单元,在插杆上部固定有横杆;插秧器为条形结构,在插秧器前后两端分别固定有把手,在插秧器右侧面上设有安装腔,在插秧器底部设有若干等间距设置的凹槽,在凹槽的左端铰接安装有托块,在托块与插秧器之间设有扭簧,在扭簧的作用下托块至于凹槽内;在安装腔内固定有与凹槽一一对应的阻挡单元,在托块上设有限位槽,横杆左端的下表面和左侧面与限位槽接触,横杆右端与阻挡单元接触。秧苗装载箱为中空结构,在秧苗装载箱的下部设有气囊,在秧苗装载箱的内腔中设有若干对支撑把手的支撑架。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方便水稻的插秧作业。

Rice seedling strapping device, transplanter and seedling loading box

The rice seedling strapping device, transplanter and seedling loading box are used for seedling raising research. The rice seedling binding device comprises a fixed connecting transplanting rod and a clamping unit, and a transverse rod is fixed at the upper part of the transplanting rod; the rice seedling transplanter is a strip-shaped structure, with handles fixed at the front and back ends of the rice seedling transplanter, an installation cavity arranged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rice seedling transplanter, a number of slots arranged at equal spacing at the bottom of the rice seedling transplanter, and hinges at the left end of the slot. A bracket block is connected with a bracket, and a torsion spring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bracket block and the transplanter, and the bracket block is placed in the groove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torsion spring; a block unit corresponding to the groove is fixed in the installation cavity, and a limit groove is arranged on the bracket block;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left end of the horizontal bar and the left side of the horizontal bar are in contact with the limit groove; and the right end of the horizontal bar is in contact with the block unit. The seedling loading box has a hollow structure, an air bag is arranged at the lower part of the seedling loading box, and a plurality of supporting brackets for supporting handles are arranged in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seedling loading box. The invention can facilitate rice transplanting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稻秧苗捆扎装置、插秧器、秧苗装载箱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稻种植
,具体地说是一种水稻秧苗捆扎装置、插秧器、秧苗装载箱。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在进行水稻的育苗研究时,通常是人工徒手将水稻秧苗插入田中,当田中水流较大时,水稻秧苗容易被冲散,进而影响育苗。此外,插秧时水稻秧苗间距不等,操作者需要在田中拉着装有秧苗的竹筐,竹筐拖泥带水不易拉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秧苗捆扎装置、插秧器、秧苗装载箱,用于方便对秧苗的育苗研究。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水稻秧苗捆扎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固定连接的插杆和夹持单元,在插杆的上部固定有横杆,夹持单元包括与插杆固连的、圆弧形的第一夹持板、与第一夹持板铰接连接的圆弧形的第二夹持板、设置在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之间的扭簧、设置在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内侧的捆扎弹簧,在扭簧的作用下第一、第二夹持板接触围成一个四周封闭的腔体。进一步地,在插杆的外壁上可拆卸的安装有固定筒,在固定筒的侧壁上固定有固定块,固定块与第一夹持板固定连接。进一步地,在第一夹持板的一端固定有固定板,第一夹持板通过固定板与固定块固连;在第二夹持板的一端固定有活动板。进一步地,在第一、第二夹持板的内侧还分别设有海绵,第一、第二夹持板接触后捆扎弹簧设置在两海绵之间。插秧器,其特征是,所述插秧器为条形结构,在插秧器前后两端分别固定有把手,在插秧器的右侧面上设有安装腔,在插秧器的底部设有若干等间距设置的凹槽,在凹槽的左端铰接安装有托块,在托块与插秧器之间设有扭簧,在扭簧的作用下托块至于凹槽内;在安装腔内固定有与凹槽一一对应的阻挡单元,在托块上设有限位槽,横杆左端的下表面和左侧面与限位槽接触,横杆右端与阻挡单元接触。进一步地,阻挡单元包括中空结构的锁止器、滑动设置在锁止器内的滑板、固定在滑板上的锁止杆、设置在滑板与锁止器内壁之间的锁止弹簧,锁止杆的底部设有倾斜面,倾斜面朝向插秧器的右侧,安装腔与凹槽之间通过贯通孔连通起来,在锁止弹簧的作用下锁止杆的下部穿过贯通孔后置于凹槽内,锁止杆的左侧面与横杆接触。进一步地,还包括卸载单元,卸载单元包括转动安装在安装腔内的转轴、固定在转轴上的若干拉线,拉线的下端与对应的锁止杆固连。秧苗装载箱,其特征是,所述秧苗装载箱为顶部敞口的中空结构,在秧苗装载箱的下部设有气囊,在秧苗装载箱的内腔中设有若干对支撑架,在支撑架的顶部设有安装槽,在安装槽内设有U形的垫子,插秧器两端的把手置于垫子内并与垫子接触。进一步地,在秧苗装载箱的底部设有中空的底座,气囊为圆环形结构并固定在底座的侧壁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稻秧苗捆扎装置、插秧器、秧苗装载箱,可以方便实现对秧苗的捆扎,在进行插秧时可以一次完成对多组秧苗的插秧操作,插秧效率高;秧苗装载箱可以漂浮在水面上,进而方便秧苗的转移;插秧时,多组秧苗可以等间距插在泥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水稻秧苗捆扎装置的俯视图;图2为插杆的示意图;图3为捆扎单元的示意图;图4为插秧器的侧视图;图5为插秧器与水稻秧苗捆扎装置的插杆的装配示意图之一;图6为插秧器与水稻秧苗捆扎装置的插杆的装配示意图之二;图7为操作插秧器使得水稻秧苗捆扎装置插入泥中的示意图;图8为卸载单元的示意图;图9为阻挡单元的示意图;图10为秧苗装载箱的正视图;图11为秧苗装载箱的俯视图;图12为秧苗装载箱的仰视图;图13为在田中移动秧苗装载箱时的示意图;图14为支撑架的示意图;图中:1插杆,11尖部,12横杆,13固定筒,14固定块,2第一夹持板,20凸起,21固定板,22第二夹持板,23活动板,24铰接轴,25扭簧,26捆扎弹簧,27海绵,28第一挡板,29第二挡板,3插秧器,31把手,32安装腔,33凹槽,34托块,341耳板,342手柄,35贯通孔,36锁止器,361锁止杆,362滑板,363锁止弹簧,364倾斜面,365转轴,366拉线,367旋钮,37限位槽,4水,41泥土,5秧苗装载箱,51底座,52气囊,53支撑架,531竖杆,54垫子,55安装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水稻秧苗捆扎装置、插秧器、秧苗装载箱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详细描述。水稻秧苗捆扎装置:如图1至图3所示,水稻秧苗捆扎装置包括插杆1和夹持单元,如图2所示,插杆1为金属杆或塑料杆,插杆为塑料件时应保证足够的结构强度。插杆的下部为尖部11,以方便轻松的将插杆插入泥中。在插杆的上部固定有横杆12,横杆可以与插杆一体制造,横杆的设置使得插杆呈“L”形结构。在插杆的外壁上固定有固定筒13,固定筒为圆筒状结构,固定筒可以为金属件或塑料件。固定筒与插杆之间可以焊接固定,也可以通过螺栓固定。在固定筒的外壁上设有固定块14,固定块与固定筒一体成型,固定块上背离固定筒的一面为安装面,该安装面为竖直面,在安装面上固定有夹持单元。如图3所示,夹持单元包括第一夹持板2、第二夹持板22、铰接轴24、捆扎弹簧26和海绵27,第一夹持板2和第二夹持板22均为圆弧形结构,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对应的圆心角小于180度,在第一夹持板的右端固定有固定板21,固定板与第一夹持板可以一体成型。在第二夹持板的右端固定有活动板23,在第一、第二夹持板的右端还分别设有凸起20,两凸起之间通过铰接轴24铰接连接,在第一、第二夹持板之间还设有扭簧25,扭簧中部套在铰接轴上,扭簧的两端分别于第一、第二夹持板接触,这样在扭簧的作用下第一、第二夹持板围成一个四周封闭、上下开口的腔体。在第一、第二夹持板的内侧分别设有捆扎弹簧26,捆扎弹簧的两端与第一或第二夹持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捆扎弹簧的螺距介于0.5-1mm之间。在第一、第二夹持板的内侧还分别设有海绵27,海绵的两端与第一、第二夹持板的内壁接触固定。自然状态下,海绵呈直线状,第一、第二夹持板接触后,两捆扎弹簧置于两海绵之间。在第一夹持板右端的内壁上固定有第一挡板28,在第一夹持板左端的内壁上固定有第二挡板29,在第二夹持板右端的内壁上也固定有第一挡板28,在第二夹持板左端的内壁上也固定有第二挡板29,第一、第二挡板均为橡胶件。捆扎秧苗时,捏住活动板,使得第一、第二夹持板分离,然后将秧苗放入捆扎弹簧、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的空间,然后松开活动板,此时在扭簧的作用下第一、第二夹持板再次接触,进而两捆扎弹簧将秧苗夹紧,当秧苗较多时,两捆扎弹簧外扩挤压海绵,海绵的设置对秧苗起到辅助夹持的作用。第一、第二挡板的设置,可以避免秧苗进入第一、第二夹持板之间的缝隙。捆扎弹簧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实现对秧苗的捆扎,另一方面其自身的弹性又能防止对秧苗造成伤害。海绵的设置,除了对秧苗进行夹紧外,其自身良好的吸水性还可以为水稻提供水分。插秧时,将插杆插入泥中即可,此时秧苗的根部与泥土接触。为实现对插杆的插放,将插杆安装在插秧器上。插秧器: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插秧器3为条形结构,在插秧器上部的两端分别固定有把手31,使用时,操作者手握把手,可以一个人操作,也可以两个人一块操作。在插秧器的右侧面设有安装腔32,在插秧器的底部设有若干等间距设置的凹槽33,凹槽与安装腔相互独立。在凹槽的左端铰接安装有托块34,托块为条形结构,在托块的顶部设有耳板341,托块通过耳板与插秧器铰接,在托块与插秧器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水稻秧苗捆扎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固定连接的插杆和夹持单元,在插杆的上部固定有横杆,夹持单元包括与插杆固连的、圆弧形的第一夹持板、与第一夹持板铰接连接的圆弧形的第二夹持板、设置在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之间的扭簧、设置在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内侧的捆扎弹簧,在扭簧的作用下第一、第二夹持板接触围成一个四周封闭的腔体。

【技术特征摘要】
1.水稻秧苗捆扎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固定连接的插杆和夹持单元,在插杆的上部固定有横杆,夹持单元包括与插杆固连的、圆弧形的第一夹持板、与第一夹持板铰接连接的圆弧形的第二夹持板、设置在第一夹持板与第二夹持板之间的扭簧、设置在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内侧的捆扎弹簧,在扭簧的作用下第一、第二夹持板接触围成一个四周封闭的腔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秧苗捆扎装置,其特征是,在插杆的外壁上可拆卸的安装有固定筒,在固定筒的侧壁上固定有固定块,固定块与第一夹持板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稻秧苗捆扎装置,其特征是,在第一夹持板的一端固定有固定板,第一夹持板通过固定板与固定块固连;在第二夹持板的一端固定有活动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稻秧苗捆扎装置,其特征是,在第一、第二夹持板的内侧还分别设有海绵,第一、第二夹持板接触后捆扎弹簧设置在两海绵之间。5.插秧器,其特征是,所述插秧器为条形结构,在插秧器前后两端分别固定有把手,在插秧器的右侧面上设有安装腔,在插秧器的底部设有若干等间距设置的凹槽,在凹槽的左端铰接安装有托块,在托块与插秧器之间设有扭簧,在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坤丁汉凤杨永义辛富刚白静马玉敏段乃彬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