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偏光转向棱镜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2938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3 1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偏光转向棱镜座,包括棱镜座和光线收集筒,第一连接轴的顶部设置有反光镜,光线收集筒的内部底端设置有滑槽,滑槽上安装有滑块,第一棱镜的顶部连接有第三连接轴,固定板的一端安装有第二棱镜,滑槽的外侧安装有手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反光镜由第一连接轴与棱镜座合页连接,反光镜能够通过第一连接轴选取合适的角度反射光线,且不使用反光镜时,方便对反光镜进行擦拭清洁,更便于光线的反射收集,可通过滑动手柄,手柄带动滑块在滑槽内滑动,方便滑块顶部的第一棱镜能够在光线收集筒的内部改变倾斜角度,便于调节光线成像的精确度,能够调节棱镜角度,方便光的转向调节,便于调节光的成像。

A new polarizing steering prism sea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ovel polarizing steering prism seat, which comprises a prism seat and a light collecting cylinder. A reflector is arranged at the top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shaft, a slide is arranged at the inner bottom of the light collecting cylinder, a slide is arranged on the slide, a third connecting shaft is connected at the top of the first prism, and a second is installed at one end of the fixing plate. The prism and the outside of the chute are provided with handles. The utility model is connected with the prism seat by the first connecting axis of the reflector, the reflector can select an appropriate angle to reflect light through the first connecting axis, and when the reflector is not used, it is convenient to wipe and clean the reflector, and is more convenient for light reflection collection. The slider can be driven in the chute by sliding handle and handle. The first prism on the top of the slider can change the inclination angle inside the light collecting cylinder, adjust the precision of the light imaging, adjust the prism angle, adjust the direction of light conveniently, and adjust the light imaging convenient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偏光转向棱镜座
本技术涉及一种棱镜座,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偏光转向棱镜座。
技术介绍
棱镜,一种由两两相交但彼此均不平行的平面围成的透明物体,用以分光或使光束发生色散,而一般的棱镜座大多为固定镜片式,不便于调节棱镜角度,不便于光的转向调节,不方便调节光成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偏光转向棱镜座,能够调节棱镜角度,方便光的转向调节,便于调节光的成像。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新型偏光转向棱镜座,包括棱镜座和光线收集筒,所述棱镜座的顶部安装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的顶部设置有反光镜,且反光镜靠近光线收集筒的一面为反光面,所述光线收集筒位于棱镜座的端部,所述光线收集筒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光孔,所述光线收集筒的内部底端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上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棱镜,所述第一棱镜的顶部连接有第三连接轴,所述第三连接轴的一端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端安装有第二棱镜,所述滑槽的外侧安装有手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通光孔与光线收集筒的横截面均为矩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反光镜通过第一连接轴与棱镜座合页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反光镜的尺寸大小与通光孔的尺寸大小相吻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手柄通过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块与第一棱镜通过第二连接轴转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反光镜由第一连接轴与棱镜座合页连接,反光镜能够通过第一连接轴选取合适的角度反射光线,且不使用反光镜时,能够放置在棱镜座的顶部,方便对反光镜进行擦拭清洁,更便于光线的反射收集,可通过滑动手柄,手柄带动滑块在滑槽内滑动,方便滑块顶部的第一棱镜能够在光线收集筒的内部改变倾斜角度,便于调节光线成像的精确度,能够调节棱镜角度,方便光的转向调节,便于调节光的成像。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棱镜座;2、光线收集筒;3、橡胶垫;4、第一连接轴;5、反光镜;6、通光孔;7、滑槽;8、滑块;9、第二连接轴;10、第一棱镜;11、第三连接轴;12、固定板;13、第二棱镜;14、手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其中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全部指的是相同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本技术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偏光转向棱镜座,包括棱镜座1和光线收集筒2,棱镜座1的顶部安装有橡胶垫3,防止反光镜5在棱镜座1上受到碰撞损伤,橡胶垫3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连接轴4,第一连接轴4的顶部设置有反光镜5,且反光镜5靠近光线收集筒2的一面为反光面,光线收集筒2位于棱镜座1的端部,光线收集筒2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光孔6,光线收集筒2的内部底端设置有滑槽7,滑槽7上安装有滑块8,滑块8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接轴9,第二连接轴9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棱镜10,第一棱镜10的顶部连接有第三连接轴11,第三连接轴11的一端安装有固定板12,固定板12的一端安装有第二棱镜13,滑槽7的外侧安装有手柄14。进一步的,通光孔6与光线收集筒2的横截面均为矩形,通光孔6为矩形,方便光通过通光孔6照射至光线收集筒2内,且便于在光线收集筒2内安装矩形的第一棱镜10。反光镜5通过第一连接轴4与棱镜座1合页连接,通过第一连接轴4能够使反光镜5在棱镜座1的顶部进行旋转,方便反光镜5能够通过第一连接轴4选取合适的角度反射光线,且不使用反光镜5时,能够放置在棱镜座1的顶部,方便对反光镜5进行擦拭清洁,更便于光线的反射收集。反光镜5的尺寸大小与通光孔6的尺寸大小相吻合,便于通过反光镜5将光线由通光孔6反射至光线收集筒2的内部。手柄14通过滑块8与滑槽7滑动连接,可通过滑动手柄14,手柄14带动滑块8在滑槽7内滑动,方便滑块8顶部的第一棱镜10能够在光线收集筒2的内部改变倾斜角度,便于调节光线成像的精确度。滑块8与第一棱镜10通过第二连接轴9转动连接,能够使滑块8在滑槽7内滑动时,第一棱镜10通过第二连接轴9改变第一棱镜10在光线收集筒2内的角度,便于第一棱镜10将光线反射至第二棱镜13处。具体的,在棱镜座1的顶部安装有橡胶垫3,防止反光镜5在棱镜座1上受到碰撞损伤,橡胶垫3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连接轴4,第一连接轴4的顶部设置有反光镜5,且反光镜5靠近光线收集筒2的一面为反光面,光线收集筒2位于棱镜座1的端部,光线收集筒2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光孔6,反光镜5通过第一连接轴4与棱镜座1合页连接,通过第一连接轴4能够使反光镜5在棱镜座1的顶部进行旋转,方便反光镜5能够通过第一连接轴4选取合适的角度反射光线,且不使用反光镜5时,能够放置在棱镜座1的顶部,方便对反光镜5进行擦拭清洁,更便于光线的反射收集,可通过滑动手柄14,手柄14带动滑块8在滑槽7内滑动,方便滑块8顶部的第一棱镜10能够在光线收集筒2的内部改变倾斜角度,便于调节光线成像的精确度。本技术通过反光镜5由第一连接轴4与棱镜座1合页连接,反光镜5能够通过第一连接轴4选取合适的角度反射光线,且不使用反光镜5时,能够放置在棱镜座1的顶部,方便对反光镜5进行擦拭清洁,更便于光线的反射收集,可通过滑动手柄14,手柄14带动滑块8在滑槽7内滑动,方便滑块8顶部的第一棱镜10能够在光线收集筒2的内部改变倾斜角度,便于调节光线成像的精确度,能够调节棱镜角度,方便光的转向调节,便于调节光的成像。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偏光转向棱镜座,包括棱镜座(1)和光线收集筒(2),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座(1)的顶部安装有橡胶垫(3),所述橡胶垫(3)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连接轴(4),所述第一连接轴(4)的顶部设置有反光镜(5),且反光镜(5)靠近光线收集筒(2)的一面为反光面,所述光线收集筒(2)位于棱镜座(1)的端部,所述光线收集筒(2)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光孔(6),所述光线收集筒(2)的内部底端设置有滑槽(7),所述滑槽(7)上安装有滑块(8),所述滑块(8)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接轴(9),所述第二连接轴(9)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棱镜(10),所述第一棱镜(10)的顶部连接有第三连接轴(11),所述第三连接轴(11)的一端安装有固定板(12),所述固定板(12)的一端安装有第二棱镜(13),所述滑槽(7)的外侧安装有手柄(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偏光转向棱镜座,包括棱镜座(1)和光线收集筒(2),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座(1)的顶部安装有橡胶垫(3),所述橡胶垫(3)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连接轴(4),所述第一连接轴(4)的顶部设置有反光镜(5),且反光镜(5)靠近光线收集筒(2)的一面为反光面,所述光线收集筒(2)位于棱镜座(1)的端部,所述光线收集筒(2)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光孔(6),所述光线收集筒(2)的内部底端设置有滑槽(7),所述滑槽(7)上安装有滑块(8),所述滑块(8)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接轴(9),所述第二连接轴(9)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棱镜(10),所述第一棱镜(10)的顶部连接有第三连接轴(11),所述第三连接轴(11)的一端安装有固定板(12),所述固定板(1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怀军董登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德谊光学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