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铰链中的二段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2816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3 1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门铰链中的二段力结构,特点是包括铰链杯、“U”形轴、第一及二转轴、外壳、连动件、连接件及单向扭簧;连动件的左部通过第二转轴转动的设在外壳内,连动件的右部通过“U”形轴的一轴与铰链杯转动连接;连接件左端部通过第一转轴转动的设在外壳内,连接件的右端部通过“U”形轴的另一轴与铰链杯转动连接;单向扭簧套设在第一转轴上,单向扭簧的一脚抵靠在外壳的内壁上,单向扭簧的另一脚抵靠在连动件上。其优点为:结构紧凑,阻尼器能装在外壳的端部,装配方便,缓冲力稳定,使用寿命长,方便维修及精度高。

Two stage force structure in door hing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two-section force structure in a door hing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a hinge cup, a U-shaped shaft, a first and two rotating shafts, a housing, a connecting member, a connecting member and a one-way torsion spring; the left part of the connecting member is rotated through the second rotating shaft and is arranged in the outer shell; the right part of the connecting member is rotate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hinge cup through one axis of the U-shaped shaft. The left end of the connector is rotated through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and is arranged in the outer shell, and the right end of the connector is rotate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hinge cup through the other axis of the \U\ shaped shaft; the one-way torsion spring sleeve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one foot of the one-way torsion spring rests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outer shell, and the other foot of the one-way torsion spring rests on the connecting piec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mpact structure, easy assembly, stable cushioning force, long service life, convenient maintenance and high precision, and the damper can be installed at the end of the sh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门铰链中的二段力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门铰链中的二段力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具有二段力的门铰链结构复杂,扭簧是双向扭簧,双向扭簧占用较大的位置,阻尼器需装在外壳的中部,底座不可拆,这样结构的门铰链体积较大,配件多,装配不方便,门铰链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紧凑,阻尼器能装在外壳的端部,装配方便,缓冲力稳定,使用寿命长,方便维修,精度高的具有门铰链中的二段力结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其是一种具有门铰链中的二段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铰链杯、“U”形轴、第二转轴、外壳及连动件;其中所述连动件的左部通过第二转轴转动的设在外壳内,连动件的右部通过“U”形轴的一轴与铰链杯转动连接;连接件及第一转轴;所述连接件左端部通过第一转轴转动的设在外壳内,连接件的右端部通过“U”形轴的另一轴与铰链杯转动连接;以及单向扭簧;所述单向扭簧套设在第一转轴上,所述单向扭簧的一脚抵靠在外壳的内壁上,单向扭簧的另一脚抵靠在连动件上,当铰链杯完全打开时,单向扭簧的另一脚抵靠在连动件的上端面上,当铰链杯处于临界状态时,单向扭簧的另一脚抵靠在连动件的上端面与尾部之间,当铰链杯完全关闭时,单向扭簧的另一脚抵靠在连动件的尾部上。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为:结构紧凑,阻尼器能装在外壳的端部,装配方便,缓冲力稳定,使用寿命长,方便维修及精度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的右视图;图3是图2中铰链杯处于打开状态时的A-A剖视图;图4是图2中铰链杯处于临界状态时的A-A剖视图;图5是图2中铰链杯处于关闭状态时的A-A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互相结合。在本技术描述中,术语“左”及“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要求本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及“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至图5所示,其是具有门铰链中的二段力结构,包括:铰链杯1、“U”形轴4、第二转轴6、外壳7及连动件8;其中所述连动件8的左部通过第二转轴6转动的设在外壳7内,连动件8的右部通过“U”形轴的一轴41与铰链杯1转动连接;连接件2及第一转轴5;所述连接件2左端部通过第一转轴5转动的设在外壳7内,连接件2的右端部通过“U”形轴的另一轴42与铰链杯1转动连接;以及单向扭簧3;所述单向扭簧3套设在第一转轴5上,所述单向扭簧3的一脚31抵靠在外壳7的内壁上,单向扭簧3的另一脚32抵靠在连动件8上,当铰链杯1完全打开时,单向扭簧3的另一脚32抵靠在连动件8的上端面81上,当铰链杯1处于临界状态时,单向扭簧3的另一脚32抵靠在连动件8的上端面81与尾部82之间,当铰链杯1完全关闭时,单向扭簧3的另一脚32抵靠在连动件8的尾部82上。工作时,当铰链杯1完全打开时,单向扭簧3的另一脚32抵靠在连动件8的上端面81上,第二转轴6承受单向扭簧3的压力从而使铰链杯1能自由摆动;当铰链杯1与垂直面的夹角是45°至50°时,单向扭簧3的另一脚32抵靠在连动件8的上端面8与连动件8的尾部82之间,此时铰链杯1处于临界状态,如果铰链杯1向外转动则铰链杯1能自由摆动,如果铰链杯1向内转动则铰链杯1在单向扭簧3的作用下自动向内转动;当铰链杯1与垂直面的夹角小于45°时,单向扭簧3的另一脚32抵靠在连动件8的尾部82,第二转轴6承受的单向扭簧3的压力减小,单向扭簧3产生的压力能带动连动件8转动,连动件8转动带动铰链杯1向内转动从而能自动关门。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出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及变形仍落入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门铰链中的二段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铰链杯(1)、“U”形轴(4)、第二转轴(6)、外壳(7)及连动件(8);其中,所述连动件(8)的左部通过第二转轴(6)转动的设在外壳(7)内,连动件(8)的右部通过“U”形轴的一轴(41)与铰链杯(1)转动连接;连接件(2)及第一转轴(5);其中,所述连接件(2)左端部通过第一转轴(5)转动的设在外壳(7)内,连接件(2)的右端部通过“U”形轴的另一轴(42)与铰链杯(1)转动连接;以及单向扭簧(3);所述单向扭簧(3)套设在第一转轴(5)上,所述单向扭簧(3)的一脚(31)抵靠在外壳(7)的内壁上,单向扭簧(3)的另一脚(32)抵靠在连动件(8)上,当铰链杯(1)完全打开时,单向扭簧(3)的另一脚(32)抵靠在连动件(8)的上端面(81)上,当铰链杯(1)处于临界状态时,单向扭簧(3)的另一脚(32)抵靠在连动件(8)的上端面(81)与尾部(82)之间,当铰链杯(1)完全关闭时,单向扭簧(3)的另一脚(32)抵靠在连动件(8)的尾部(82)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铰链中的二段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铰链杯(1)、“U”形轴(4)、第二转轴(6)、外壳(7)及连动件(8);其中,所述连动件(8)的左部通过第二转轴(6)转动的设在外壳(7)内,连动件(8)的右部通过“U”形轴的一轴(41)与铰链杯(1)转动连接;连接件(2)及第一转轴(5);其中,所述连接件(2)左端部通过第一转轴(5)转动的设在外壳(7)内,连接件(2)的右端部通过“U”形轴的另一轴(42)与铰链杯(1)转动连接;以及单向扭簧(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业林劳庆军朱海辉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天斯五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