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的连接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2329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1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电缆的连接器结构,包括:壳体,内部形成第一容腔,第一容腔的两端形成第一安装孔及第二安装孔,壳体的端面开设有环设于第一安装孔外围的第一密封槽;绝缘本体,内部形成有多个第二容腔,第二容腔的两端形成第一插接孔及第二插接孔,绝缘本体一端自第一安装孔插置于第一容腔;多个接线端子,设置于第二容腔内;多个第一电缆,自第一插接孔伸入第二容腔并与接线端子可导电连接;以及第二电缆,经第二安装孔伸入第二容腔,第二电缆的内端形成多股导体分支,每股导体分支与对应的接线端子可导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缆的连接器结构能防止水汽进入电气设备,从而有效保护电气设备不被损坏,增强电缆的连接器结构的防水性能。

Connector structure of cab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nnector structure of a cable,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in which a first capacity cavity is formed, a first installation hole and a second installation hole are formed at both ends of the first capacity cavity, a first sealing groove is arranged around the first installation hole at the end face of the shell, and an insulating body with a plurality of second capacity cavities and a second capacity cavity formed inside. A first plug hole and a second plug hole are formed at both ends, and one end of the insulation body is inserted into the first capacitor cavity from the first installation hole; a plurality of wiring terminals are arranged in the second capacitor cavity; a plurality of first cables are extended into the second capacitor cavity from the first plug hole and ar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wiring terminal; and a second cable is extended into the first capacitor cavity through the second installation hole. The inner end of the second cable forms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 branches, and each conductor branch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the corresponding terminal. The cable connector structure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prevent water vapor from entering the electrical equipment, thereby effectively protecting the electrical equipment from being damaged and enhancing the waterproof performance of the cable connector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缆的连接器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缆的连接器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的不断发展,车用电连接器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为了适应行车的复杂环境,尤其是雨天行驶,为了保护我们电气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防水性能要求较高,传统的电连接器防水性能较差,在潮湿环境下容易使水汽进入电连接器所插接的电气设备内部,对电气设备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电缆的连接器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缆的连接器结构防水性能差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电缆的连接器结构,包括:壳体,内部形成有两端贯通的第一容腔,所述第一容腔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安装孔及第二安装孔,所述壳体的邻近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端面开设有环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外围的第一密封槽;绝缘本体,内部形成有多个两端贯通的第二容腔,所述第二容腔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插接孔及第二插接孔,所述绝缘本体一端自所述第一安装孔插置于所述第一容腔并与所述第一容腔的内壁面密封配合;多个接线端子,一一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容腔内;多个第一电缆,一一对应所述接线端子,所述第一电缆自对应的所述第一插接孔伸入所述第二容腔并与所述接线端子的一端可导电连接;以及第二电缆,经所述第二安装孔、第一容腔及第二插接孔伸入所述第二容腔,所述第二电缆的内端形成多股导体分支,每股所述导体分支与对应的所述接线端子的另一端可导电连接;第一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槽。优选地,所述接线端子的外周壁开设有沿周向延伸的第二密封槽,所述电缆的连接器结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密封槽适配的第二密封圈。优选地,所述第二容腔的内壁凸设有沿周向延伸的定位凸台,所述接线端子的外周壁凸设有沿周向延伸的定位环,所述定位环背离所述第二插接孔的一面抵接于所述定位凸台。优选地,该电缆的连接器结构还包括卡爪,所述卡爪包括两端敞口并环设于所述接线端子外周壁的围板,所述围板开设有多个沿周向间隔设置的通孔,所述通孔的背向所述第一插接孔的内缘沿靠近所述第二插接孔并远离所述第二容腔轴心的方向倾斜延伸形成弹片,所述弹片的自由端的外壁面弹性抵接于所述第二容腔的内壁面,且所述弹片的自由端的端面抵接于所述定位凸台。优选地,所述容腔在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一端设有定位挡块,所述第二电缆的内端面抵接于所述定位挡块,且所述定位挡块开设有多个供所述导体分支穿过的过孔。优选地,所述第一容腔的内壁开设有定位槽,所述绝缘本体的外周壁凸设有与所述定位槽适配的外凸起。优选地,所述壳体外周面邻近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外端凸设有搭接板,所述搭接板在所述第一密封槽的外围开设有多个沿周向间隔设置的装配孔。优选地,该电缆的连接器结构还包括嵌设于所述装配孔的装配套筒;所述装配孔的内壁凸设有多个沿周向间隔设置的凸筋,所述凸筋抵接于所述装配套筒的外周壁。优选地,该电缆的连接器结构还包括嵌设于所述第二电缆的外周壁与第一容腔的内周壁之间的加固片。优选地,所述壳体采用塑胶材料、并通过镶件注塑工艺制成。本技术电缆的连接器结构通过在第一安装孔的外围开设第一密封槽,并在第一密封槽中放置第一密封圈,使得在绝缘本体插接于电气设备时,第一密封圈能与电气设备的插接结构配合,防止水汽从插接处进入电气设备,从而有效保护电气设备不被损坏,增强电缆的连接器结构的防水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电缆的连接器结构一实施例的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绝缘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接线端子的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中卡爪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壳体11第一容腔12第一安装孔13第二安装孔14第一密封槽20绝缘本体21第二容腔22第一插接孔23第二插接孔30接线端子40第一电缆50第二电缆51导体分支60第一密封圈31第二密封槽70第二密封圈211定位凸台32定位环80卡爪81围板811通孔812弹片111定位挡块112过孔113定位槽24外凸起151装配孔33透孔15搭接板100加固片90装配套筒91凸筋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电缆的连接器结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该电缆的连接器结构,包括:壳体10,内部形成有两端贯通的第一容腔11,所述第一容腔11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安装孔12及第二安装孔13,所述壳体10的邻近所述第一安装孔12的端面开设有环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12外围的第一密封槽14;绝缘本体20,内部形成有多个两端贯通的第二容腔21,所述第二容腔21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插接孔22及第二插接孔23,所述绝缘本体20一端自所述第一安装孔12插置于所述第一容腔11并与所述第一容腔11的内壁面密封配合;多个接线端子30,一一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容腔21内;多个第一电缆40,一一对应所述接线端子30,所述第一电缆40自对应的所述第一插接孔22伸入所述第二容腔21并与所述接线端子30的一端可导电连接;以及第二电缆50,经所述第二安装孔13、第一容腔11及第二插接孔23伸入所述第二容腔21,所述第二电缆50的内端形成多股导体分支51,每股所述导体分支51与对应的所述接线端子30的另一端可导电连接;第一密封圈60,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槽14。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通过包胶注塑工艺制成,绝缘本体20一般采用绝缘材质制成,绝缘本体20内部的第二容腔21用以绝缘保护并安装固定置于其内的接线端子30,绝缘本体20的外端用于与电气设备插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插接孔22开设于绝缘本体20的外端,第二插接孔23开设于绝缘本体20的内端,第二容腔21通过第二插接孔23与第一容腔11连通。接线端子30的两端开设有套接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内部形成有两端贯通的第一容腔,所述第一容腔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安装孔及第二安装孔,所述壳体的邻近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端面开设有环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外围的第一密封槽;绝缘本体,内部形成有多个两端贯通的第二容腔,所述第二容腔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插接孔及第二插接孔,所述绝缘本体一端自所述第一安装孔插置于所述第一容腔并与所述第一容腔的内壁面密封配合;多个接线端子,一一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容腔内;多个第一电缆,一一对应所述接线端子,所述第一电缆自对应的所述第一插接孔伸入所述第二容腔并与所述接线端子的一端可导电连接;以及第二电缆,经所述第二安装孔、第一容腔及第二插接孔伸入所述第二容腔,所述第二电缆的内端形成多股导体分支,每股所述导体分支与对应的所述接线端子的另一端可导电连接;第一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内部形成有两端贯通的第一容腔,所述第一容腔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安装孔及第二安装孔,所述壳体的邻近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端面开设有环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外围的第一密封槽;绝缘本体,内部形成有多个两端贯通的第二容腔,所述第二容腔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插接孔及第二插接孔,所述绝缘本体一端自所述第一安装孔插置于所述第一容腔并与所述第一容腔的内壁面密封配合;多个接线端子,一一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容腔内;多个第一电缆,一一对应所述接线端子,所述第一电缆自对应的所述第一插接孔伸入所述第二容腔并与所述接线端子的一端可导电连接;以及第二电缆,经所述第二安装孔、第一容腔及第二插接孔伸入所述第二容腔,所述第二电缆的内端形成多股导体分支,每股所述导体分支与对应的所述接线端子的另一端可导电连接;第一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的外周壁开设有沿周向延伸的第二密封槽,所述电缆的连接器结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密封槽适配的第二密封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腔的内壁凸设有沿周向延伸的定位凸台,所述接线端子的外周壁凸设有沿周向延伸的定位环,所述定位环背离所述第二插接孔的一面抵接于所述定位凸台。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卡爪,所述卡爪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青林徐文军张强李玮鹏卿光智刘成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沃尔新能源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沃尔核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沃尔特种线缆有限公司常州市沃尔核材有限公司乐庭电线工业惠州有限公司惠州乐庭电子线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