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2209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控机,包括:机箱,包括第一面板、第二面板、第三面板和第四面板,四块面板依次衔接,围成容纳腔,第一面板与第三面板相对,第二面板与第四面板相对,第一面板靠近第二面板处设有第一进风区域,第三面板靠近第二面板处设有第二进风区域,第四面板设有排风区域。电源,设置于机箱的第一面板,电源包括电源风扇,电源风扇靠近第一进风区域;主板,设置在机箱的容纳腔内,主板上设有CPU;扩展卡,平行于主板插设,在CPU与扩展卡之间设有离心散热器;系统风扇,设置在第二进风区域。本申请中CPU、离心散热器和扩展卡的堆叠式放置,节省了大量空间,左右两侧进风后侧排风的散热模式,使得整机结构更加紧凑,尺寸和体积更小。

IPC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dustrial control computer, which comprises a chassis, comprising a first panel, a second panel, a third panel and a fourth panel, four panels are connected in turn to form an accommodation chamber, the first panel is opposite to the third panel, the second panel is opposite to the fourth panel, and the first panel is near the second panel with a first air inlet area. The third panel is near the second panel with second air intake areas, and fourth panels are equipped with exhaust areas. The power supply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panel of the chassis, and the power supply includes the power supply fan, which is close to the first air inlet area; the main board is arranged in the accommodation chamber of the chassis, and the main board is provided with a CPU; the expansion card is arranged parallel to the main board, and a centrifugal radiator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CPU and the expansion card; and the system fan is arranged in the second air inlet area. . The stacked placement of CPU, centrifugal radiator and expansion card in this application saves a lot of space. The cooling mode of the left and right air inlet and side air exhaust makes the whole machine more compact, smaller size and volu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控机
本技术涉及工业控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工控机。
技术介绍
工控机具有计算机的重要属性和特征,对生产过程、机电设备以及工艺装备进行检测与控制,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工控机在工业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传统的工控机一般为4U上架式。散热方式采用前后通风的方式,前面板设有一个较大尺寸风扇(120*120*25mm)向机箱内部吹风,从机箱后侧出风,内部主板上再配有较高尺寸的正吹式散热器,进行散热操作。但是,这种散热方式中风扇和正吹式散热器尺寸较大,造成整机尺寸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工控机整机尺寸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工控机。一种工控机,包括:机箱,包括第一面板、第二面板、第三面板和第四面板,四块面板依次衔接,围成容纳腔,其中,所述第一面板与第三面板相对,所述第二面板与第四面板相对,所述第一面板靠近所述第二面板处设有第一进风区域,所述第三面板靠近所述第二面板处设有第二进风区域,所述第四面板设有排风区域;电源,设置于所述机箱的第一面板,其中,所述电源包括电源风扇,所述电源风扇靠近所述第一进风区域;主板,设置在所述机箱的容纳腔内,其中,所述主板上设有CPU;扩展卡,平行于所述主板插设,其中,在所述CPU与扩展卡之间设有离心散热器;系统风扇,设置在所述第二进风区域。上述工控机中CPU、离心散热器和扩展卡的堆叠式放置,节省了大量空间;离心散热器尺寸较小,也节省了大量空间;电源风扇和系统风扇分别设置在第一面板和第三面板,且第一面板和第三面板分别设有第一进风区域和第二进风区域,排风区域设在机箱的第四面板处,形成了左右两侧进风后侧排风的散热模式,这种散热设计整合了传统工控机内部的器件布局,使得整机结构更加紧凑,尺寸和体积更小,降低了运输和包装成本。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风区域包括第一排风区域、第二排风区域、第三排风区域和第四排风区域,分别对应不同的风道,其中,所述电源产生的热量经由所述第一排风区域排出,所述扩展卡产生的热量经由所述第三排风区域排出,所述CPU产生的热量经由所述第四排风区域排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工控机还包括供电模块,设置在靠近所述第四面板处,所述供电模块产生的热量经由所述第二排风区域排出。上述供电模块设置在靠近第四面板处,靠近排风区域,能够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工控机还包括硬盘,安装在所述第二面板靠近所述第一进风区域处,所述硬盘所产生的热量经由所述第二排风区域排出,所述硬盘的厚度方向与所述主板的厚度方向垂直。上述硬盘安装在第二面板靠近第一进风区域处,能够使来自外界的冷风带走自身产生的热量,且硬盘的厚度方向与主板的厚度方向垂直,减少了机箱在宽度上的尺寸,体积更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离心散热器包括离心风扇,以及位于所述离心风扇和CPU之间的散热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离心风扇设有进风口,以及与所述进风口垂直的出风口。上述离心风扇的进风口与出风口垂直,使得离心风扇垂直地从CPU吸收热量,再平行于CPU将热量传导到外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片设有等距排列的多个翅片,所述翅片的下端部靠近所述CPU,所述翅片的上端部与所述进风口抵接。上述翅片的上端部与进风口抵接,使得离心风扇的进风口从翅片的间隙吸入冷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片的四个顶角处分别设有一根螺杆。上述螺杆用于将散热片固定到主板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片设有凸台,与所述CPU抵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面板和第三面板均设有安装架。上述安装架用于完成机箱的装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工控机拆去盖板时的左前视角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工控机拆去盖板时的右前视角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工控机拆去盖板时的后侧视角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工控机的左前视角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工控机的右前视角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工控机的后侧视角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工控机拆去盖板时的风道俯视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工控机拆去盖板和扩展卡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工控机拆去盖板、扩展卡和离心散热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工控机拆去机箱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工控机中离心散热器的进出风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工控机中散热片的上方视角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工控机中散热片的下方视角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工控机中离心风扇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工控机中电源的前侧视角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工控机中电源的后侧视角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技术实施例工控机中扩展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技术实施例工控机中POE供电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工控机100机箱110第一面板1101第一进风区域11011第二面板1102第三面板1103第二进风区域11031第四面板1104第一排风区域11041第二排风区域11042第三排风区域11043第四排风区域11044电源120电源风扇1201主板130CPU131离心散热器132离心风扇1321进风口13211出风口13212散热片1322翅片13221螺杆13222凸台13223扩展卡133系统风扇140POE供电模块150POE板1501POE支架1502硬盘160安装架170盖板18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考图1至图4、图8和图9,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工控机100,包括:机箱110,包括第一面板1101、第二面板1102、第三面板1103和第四面板1104,四块面板依次衔接,围成容纳腔,其中,第一面板1101与第三面板1103相对,第二面板1102与第四面板1104相对,第一面板1101靠近第二面板1102处设有第一进风区域11011,第三面板1103靠近第二面板1102处设有第二进风区域11031,第四面板1104设有排风区域;电源120,设置于机箱110的第一面板1101,其中,电源120包括电源风扇1201,电源风扇靠近第一进风区域11011;主板130,设置在机箱110的容纳腔内,其中,主板130上设有CPU131;扩展卡133,平行于主板130插设,其中,在CPU131与扩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包括第一面板、第二面板、第三面板和第四面板,四块面板依次衔接,围成容纳腔,其中,所述第一面板与第三面板相对,所述第二面板与第四面板相对,所述第一面板靠近所述第二面板处设有第一进风区域,所述第三面板靠近所述第二面板处设有第二进风区域,所述第四面板设有排风区域;电源,设置于所述机箱的第一面板,其中,所述电源包括电源风扇,所述电源风扇靠近所述第一进风区域;主板,设置在所述机箱的容纳腔内,其中,所述主板上设有CPU;扩展卡,平行于所述主板插设,其中,在所述CPU与扩展卡之间设有离心散热器;系统风扇,设置在所述第二进风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包括第一面板、第二面板、第三面板和第四面板,四块面板依次衔接,围成容纳腔,其中,所述第一面板与第三面板相对,所述第二面板与第四面板相对,所述第一面板靠近所述第二面板处设有第一进风区域,所述第三面板靠近所述第二面板处设有第二进风区域,所述第四面板设有排风区域;电源,设置于所述机箱的第一面板,其中,所述电源包括电源风扇,所述电源风扇靠近所述第一进风区域;主板,设置在所述机箱的容纳腔内,其中,所述主板上设有CPU;扩展卡,平行于所述主板插设,其中,在所述CPU与扩展卡之间设有离心散热器;系统风扇,设置在所述第二进风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区域包括第一排风区域、第二排风区域、第三排风区域和第四排风区域,分别对应不同的风道,其中,所述电源产生的热量经由所述第一排风区域排出,所述扩展卡产生的热量经由所述第三排风区域排出,所述CPU产生的热量经由所述第四排风区域排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控机,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洪波王玉章
申请(专利权)人: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