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正维专利>正文

沙地沙漠上铺设水泥集水面与种植林木草地的间作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2060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沙地沙漠上铺设水泥集水面与植造林草地的间作技术,其特征在于在沙地沙漠上铺设水泥集水面供水,固沙和兼做道路的造林种草。(*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防沙、固沙、节水造林
所谓集水面就是利用光滑平整不易渗水的,带有一定坡度的固体表面,收集自然降水的设施。间作技术是指田地分块间插种植或它用的田间管理操作方法。集水面和间作技术,自古就有民间的运作。在有关文献中也很常见。但未见形成专利。如国家林业局编“退耕还林技术模式”,李顺编著“淡水危机与节水技术”中均未见有关表述。至于在沙地沙漠中采用集水面与林草地间作的造林方法,还是本人首次提出的。因此,它已构成了专利技术专利的要求条件。以往在沙地上造林种草,由于干旱缺水,流沙侵害是很难成功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部分的解决缺水和流沙问题,以确保未来能成功地在沙地沙漠中造林。本技术的具体内容为1、根据所要改造的沙地的年降水量和林草地的需水量,来确定集水面与林草地的科学比例。2、根据该沙地的地形,来设计集水面的坡度与集水流向。3、在考虑集水面兼做道路或它用,以及成本合算的前提下,来确定铺设集水面的厚度。4、按照林草充分采光和土地增服的要求,来确定集水面与林草地的间作布局。5、按上述设计要求平整沙地,来铺设水泥地面的集水面。6、选择适合于该沙地生长环境的树种草种,在铺集水面余下的沙地上造林种草。在不同时期内,运作适宜的林与草的科学间作。目的在于增加土壤肥力,增加收入,以利造林成功。本技术与现有的造林技术相比有较明显的优越性。1、水泥地面的集水面的固沙明显地强于打草格子方法固沙。而且,兼有做道路或它用的功效。2、本技术与现有的在沙地沙漠周边民间的粗放式造林方法相比,有取代灌溉和节约用水的优点。有便于田间管理,造林成功率高的优点。3、本技术是到目前为止,唯一能在较恶劣的沙地沙漠中,实现大面积造林的方法,实现集约式经营的方法。 附图说明图1是集水面和林草地的十亩平沙地平面布置图。图2是图1的纵切面剖视图。附图表明按其流沙地的具体情况,以1∶1的比例铺设水泥地面的集水面和造杨树林的布置情况,其中充分考虑了流沙风向,林地采光和集水面兼做交通或它用的要求。剖视图进一步说明集水面的坡度,集水流向以及种树的位置。图中1为集水面、2林草地、3沙地、4集水面切面及集水流向。由于本技术中铺设集水面成本相对较高。因此,要选择环境相对较好的沙地来运作。这样能减少铺集水面面积,节约资金投入以利发展。如附图就选择一例条件好的平沙地。集水面的兼做它用也是实现本技术的很好方式。如图2中一块20cm厚的集水面就是兼做道路用的。总之,按照本技术具体内容运作,本着先易后难,在沙地周边的畜水地区,逐步向沙地中心推进的原则;本着少投入多收益的间作方法,才是实现本技术的最好方式。权利要求1.沙地沙漠上铺设水泥集水面与植造林草地的间作技术,其特征在于在沙地沙漠上铺设水泥集水面供水,固沙和兼做道路的造林种草。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沙地沙漠上铺设水泥集水面与植造林草地的间作技术,其特点是在沙地沙漠上铺设水泥集水面供水,固沙和兼做道路的造林种草。本专利技术实现后具有如下优点1.水泥地面的集水面的固沙明显地强于打草格子方法固沙。而且,兼有做道路或它用的功效。2.本技术与现有的在沙地沙漠周边民间的粗放式造林方法相比,有取代灌溉和节约用水的优点。有便于田间管理,造林成功率高的优点。3.本技术是到目前为止,唯一能在较恶劣的沙地沙漠中,实现大面积造林的方法,实现集约式经营的方法。文档编号A01G23/00GK1544760SQ20031010520公开日2004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27日专利技术者孙正维 申请人:孙正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正维
申请(专利权)人:孙正维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