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降膜式双源一体热泵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1999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8: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高效降膜式双源一体热泵机组,用R134a环保冷媒,优化系统方案,将制冷制热换热器分开,把冷凝器改为一氟双水结构,制冷制热共用,将普通干式蒸发器改为高效降膜式蒸发器,翅片换热器与降膜式蒸发器并联,通过电磁阀切换制冷制热模式,使冷媒在相同情况下,换热效率更高,机组运行能效更高,且更加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降膜式双源一体热泵机组
本技术涉及热泵机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降膜式双源一体热泵机组。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双源一体热泵机组由常规水冷机组及风冷热泵组成,机组的能效较低。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央空调系统对能源消耗效率的要求已开始逐步提高,在强调绿色环保的今天,迫切需要一种更加节能的机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高效降膜式双源一体热泵机组,以提高机组整体能效,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降膜式双源一体热泵机组,包括:压缩机、油分离器、气液分离器、冷凝器、蒸发器、储液器、换热器、轴流风机、四通阀、膨胀阀及若干个电磁阀;其中,压缩机出口端通过第一管路连接油分离器进口端,油分离器出口端通过第二管路连接冷凝器进口端;冷凝器出口端通过第三管路及第一电磁阀连接储液器进口端和换热器第一端,并通过第三管路及第二电磁阀连接四通阀的第一端口;储液器出口端通过第四管路、膨胀阀及第三电磁阀连接蒸发器进口端,并通过第四管路、膨胀阀及第四电磁阀连接换热器第一端;蒸发器出口端通过第五管路连接四通阀的第二端口,四通阀的第三端口通过第六管路连接气液分离器的进口端,气液分离器的出口端通过第七管路连接压缩机进口端,四通阀的第四端口通过第八管路连接换热器第二端;所述冷凝器和蒸发器的水路端口分别连接负载水路,其中,蒸发器为高效降膜式蒸发器,换热器为翅片换热器,所述轴流风机用于冷却换热器。进一步的,所述冷凝器为一氟双水结构冷凝器,制热壳层通制冷剂,制冷制热共用,传热效率更高。可选的,所述第一管路至第八管路内循环的介质为R134a环保冷媒。进一步的,所述负载水路包括冷却塔、水路三通阀及若干水路管道,其中,冷凝器水路端口一通过水管一连接冷却塔进水端,冷却塔出水端通过水管二连接冷凝器水路端口二,冷凝器水路端口三通过水管三连接蒸发器水路端口一,冷凝器水路端口四连接水路三通阀的第二端口,水路三通阀的第一端口连接负载进水管,第三端口通过水管四连通水管三,蒸发器水路端口二连接负载出水管。进一步的,上述热泵机组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四通阀、第一至第四电磁阀和水路三通阀,用于控制各个阀门的开闭或导通方向。本技术的高效降膜式双源一体热泵机组,将制冷制热换热器分开,冷凝器采用一氟双水结构冷凝器,制冷制热共用,制热壳层通制冷剂,传热效率更高,大大提高了制热运行能效。并采用高效降膜式蒸发器,提高了制冷运行能效;且翅片换热器与降膜式蒸发器并联,通过电磁阀切换制冷制热模式,使冷媒在相同情况下,换热效率更高,机组运行能效更高,且更加节能环保。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高效降膜式双源一体热泵机组实施例的组成及连接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一氟双水结构冷凝器的外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技术权利要求的限制。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效降膜式双源一体热泵机组,其至少包括:压缩机11、油分离器12、冷凝器13、蒸发器14、储液器15、换热器16、轴流风机17、气液分离器18、四通阀19、膨胀阀20及第一电磁阀31、第二电磁阀32、第三电磁阀33和第四电磁阀34。其中,压缩机11出口端通过第一管路21连接油分离器12进口端,油分离器12出口端通过第二管路22连接冷凝器13进口端;冷凝器13出口端通过第三管路23及第一电磁阀31连接储液器15进口端和换热器16第一端,并通过第三管路23及第二电磁阀32连接四通阀19的第一端口;储液器15出口端通过第四管路24、膨胀阀20及第三电磁阀33连接蒸发器14进口端,并通过第四管路24、膨胀阀20及第四电磁阀34连接换热器16第一端;蒸发器14出口端通过第五管路25连接四通阀19的第二端口,四通阀19的第三端口通过第六管路26连接气液分离器18的进口端,气液分离器18的出口端通过第七管路27连接压缩机11进口端,四通阀19的第四端口通过第八管路28连接换热器16第二端。另一方面,冷凝器13和蒸发器14的水路端口分别连接负载水路,其中,负载水路包括冷却塔41、水路三通阀42及若干水路管道,其中,冷凝器13水路端口一通过水管一43连接冷却塔41进水端,冷却塔41出水端通过水管二44连接冷凝器13水路端口二,冷凝器13水路端口三通过水管三45连接蒸发器14水路端口一,冷凝器13水路端口四连接水路三通阀42的第二端口,水路三通阀42的第一端口连接负载进水管51,第三端口通过水管四46连通水管三45,蒸发器14水路端口二连接负载出水管52。本技术实施例中,上述的冷凝器13为一氟双水结构冷凝器,如图2所示为其外型结构示意图,其制热壳层通制冷剂,制冷制热共用,传热效率更高。同时,蒸发器14为高效降膜式蒸发器,换热器16为翅片换热器,轴流风机17用于冷却换热器16。其中,冷凝器13为一氟双水。为了符合环保要求,作为优选实施方案,第一管路至第八管路选用合适直径型号的铜管,其内循环的介质为R134a环保冷媒。进一步的,上述的热泵机组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四通阀、第一至第四电磁阀和水路三通阀,用于控制各个阀门的开闭或导通方向。上述实施例中的热泵机组,仅给出了对本技术技术方案有贡献的必要的组成部分及其连接关系,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了上述必要组成部分及其连接关系,实际中热泵机组还可包括其它组成部分,比如必要的温度、气压检测及指示仪表,特殊状态下的冷媒加注、回流管路及连接、密封、减压、开关阀门等装置,在此不作详细说明。下面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上述实施例中热泵机组的各个工况流程(其中介质流向可参考图中不同的指示箭头):1、制冷工况:电磁阀:第一、第三电磁阀打开,第二、第四电磁阀关闭,四通阀不通电,介质依次经过:压缩机、油分离器、冷凝器、第一电磁阀、储液器、膨胀阀、第三电磁阀、蒸发器、四通阀、气液分离器、压缩机,水路三通阀切至1-3流向。2、制热工况:电磁阀:第一、第四电磁阀打开,第二、第三电磁阀关闭,四通阀通电,介质依次经过:压缩机、油分离器、冷凝器、第一电磁阀、储液器、膨胀阀、第四电磁阀、翅片换热器、四通阀、气液分离器、压缩机,水路三通阀切至1-2流向。3、除霜工况:电磁阀:第二、第三电磁阀打开,第一、第四电磁阀关闭,四通阀不通电,介质依次经过:压缩机、油分离器、冷凝器、第二电磁阀、四通阀、翅片换热器、储液器、膨胀阀、第三电磁阀3、蒸发器、四通阀、气液分离器、压缩机,水路三通阀切至1-3流向。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降膜式双源一体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11)、油分离器(12)、冷凝器(13)、蒸发器(14)、储液器(15)、换热器(16)、轴流风机(17)、气液分离器(18)、四通阀(19)、膨胀阀(20)及若干个电磁阀;其中,压缩机(11)出口端通过第一管路(21)连接油分离器(12)进口端,油分离器(12)出口端通过第二管路(22)连接冷凝器(13)进口端;冷凝器(13)出口端通过第三管路(23)及第一电磁阀(31)连接储液器(15)进口端和换热器(16)第一端,并通过第三管路(23)及第二电磁阀(32)连接四通阀(19)的第一端口;储液器(15)出口端通过第四管路(24)、膨胀阀(20)及第三电磁阀(33)连接蒸发器(14)进口端,并通过第四管路(24)、膨胀阀(20)及第四电磁阀(34)连接换热器(16)第一端;蒸发器(14)出口端通过第五管路(25)连接四通阀(19)的第二端口,四通阀(19)的第三端口通过第六管路(26)连接气液分离器(18)的进口端,气液分离器(18)的出口端通过第七管路(27)连接压缩机(11)进口端,四通阀(19)的第四端口通过第八管路(28)连接换热器(16)第二端;所述冷凝器(13)和蒸发器(14)的水路端口分别连接负载水路,其中,蒸发器(14)为高效降膜式蒸发器,换热器(16)为翅片换热器,所述轴流风机(17)用于冷却换热器(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降膜式双源一体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11)、油分离器(12)、冷凝器(13)、蒸发器(14)、储液器(15)、换热器(16)、轴流风机(17)、气液分离器(18)、四通阀(19)、膨胀阀(20)及若干个电磁阀;其中,压缩机(11)出口端通过第一管路(21)连接油分离器(12)进口端,油分离器(12)出口端通过第二管路(22)连接冷凝器(13)进口端;冷凝器(13)出口端通过第三管路(23)及第一电磁阀(31)连接储液器(15)进口端和换热器(16)第一端,并通过第三管路(23)及第二电磁阀(32)连接四通阀(19)的第一端口;储液器(15)出口端通过第四管路(24)、膨胀阀(20)及第三电磁阀(33)连接蒸发器(14)进口端,并通过第四管路(24)、膨胀阀(20)及第四电磁阀(34)连接换热器(16)第一端;蒸发器(14)出口端通过第五管路(25)连接四通阀(19)的第二端口,四通阀(19)的第三端口通过第六管路(26)连接气液分离器(18)的进口端,气液分离器(18)的出口端通过第七管路(27)连接压缩机(11)进口端,四通阀(19)的第四端口通过第八管路(28)连接换热器(16)第二端;所述冷凝器(13)和蒸发器(14)的水路端口分别连接负载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河源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