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双面发电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透明背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17902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7: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光伏电池背板膜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双面发电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透明背板。该透明背板从上到下依次由耐候层、第一粘接层、基体层、第二粘接层、高透阻隔层组成;耐候层为透明耐候性PET薄膜,厚度为30~180μm;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为聚氨酯、丙烯酸酯或环氧树脂体系中的一种,厚度为5~15μm;基体层为透明耐候PMMA薄膜,厚度为120~200μm;高透阻隔层为环状聚烯烃COC薄膜,厚度为50~150μm。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三种透明薄膜组合成新型的耐候背板,具有高透光性能,适应双面光伏发电组件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双面发电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透明背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背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双面发电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透明背板。
技术介绍
太阳能背板作为太阳能电池的重要封装材料,对保护电池寿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光伏发电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太阳能电池的发电效率,在保证背板基本电气绝缘性、湿气阻隔性和耐候性的条件下,发电增益更高的背板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一些通过提高反射率的背板得以广泛应用,随着电池技术的提高,双面发电电池也备受关注,传统的双玻组件由于易碎、重量过大不易安装等原因让其应用受到制约。透明背板的出现让双面发电技术出现新的应用前景。现有的透明背板产品主要为PET结构背板,该类型的背板经过湿热老化出现隐裂发脆发黄的现象,耐候性较差。现有技术公开号为CN104201224A专利技术了一种涂覆型的透明背板,通过含氟的耐候涂层和和内层粘接涂层制取了一种高透高剥离强度且可根据需求调节雾度大小的透明背板。但涂层背板耐磨性较差,且阻隔性也不理想,容易出现耐候层老化变薄水汽穿透导致组件发电效率降低并失效的风险,并且以PET为基材的涂层背板透光率也不是特别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双面发电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透明背板。该背板具有极高的透光率,大大提高电池片反面的发电效率,而且该背板采用复合结构,耐磨耐候性满足双面发电组件的需求。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选用可见光透光率极高的PMMA树脂和环烯烃共聚物COC,它们的透光率高达90%以上,并且采用三层薄膜复合的结构,抗磨损和抗老化性能优异。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透明背板从上到下依次由耐候层、第一粘接层、基体层、第二粘接层、高透阻隔层组成;耐候层为透明耐候性PET薄膜,厚度为30~180μm;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为聚氨酯、丙烯酸酯或环氧树脂体系中的一种,厚度为5~15μm;基体层为透明耐候PMMA薄膜,厚度为120~200μm;高透阻隔层为环状聚烯烃COC薄膜,厚度为50~150μm。所述的透明耐候性PET薄膜由以下重量份组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90~98份改性树脂0~10份增塑剂0~5份成核剂0.1~1份抗水解剂1~6份其中改性树脂为HDPE或PC中的一种;成核剂为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和高分子中的一种,较优的,为高分子类离子聚合物;抗水解剂为聚碳化二亚胺。所述的透明耐候性PMMA薄膜由以下重量份组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80~95份增韧剂0~15份增塑剂0~5份紫外吸收剂2~5份光稳定剂1~5份抗氧剂0.1~2份其中增韧剂为核壳结构的MBS或ACR增韧剂或接枝改性的丙烯酸树脂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增塑剂为环氧大豆油、邻苯二酸二辛酯或偏苯三酸三辛酯中的一种;紫外吸收剂为UV-234、UV-360、UV-329中的一种;光稳定剂为受阻胺光稳定剂950、944、325和770中的一种;抗氧剂为1010和168的复配混合物。所述的环状聚烯烃COC薄膜由以下重量份组成:环状聚烯烃树脂50~95份聚烯烃树脂0~30份紫外吸收剂2~5份光稳定剂1~5份抗氧剂0.1~2份其中聚烯烃树脂为聚烯烃树脂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中密度聚乙烯(M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丙烯(PP)、聚烯烃弹性体(POE)、茂金属聚乙烯(mPE)中的一种或多种;紫外吸收剂为UV-531、UV-326、UV-234中的一种或多种;光稳定剂为受阻胺光稳定剂950、625、362和626中的一种或多种;抗氧剂为1010和168的复配混合物。所述的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为聚氨酯、丙烯酸酯或环氧树脂体系中的一种,较优的,为丙烯酸酯体系;所述的透明耐候性PET薄膜采用流延双向拉伸工艺制取;所述的透明耐候性PMMA薄膜采用流延法制取;所述的环状聚烯烃COC薄膜采用流延法或吹膜法中的一种制取,较优的,为吹膜法。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采用透明耐候PET作为空气面层,具有抗磨损吸收紫外的效果。2、本专利技术的基材层采用高透、耐候性优良的PMMA材料,能提高太阳能电池发电效率且具有良好的粘接性。3、本专利技术的内层材料同样选用高透光率的环烯烃共聚物COC材料,不仅能和EVA拥有较高的粘接强度,而且具有较高的阻隔性及耐热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透明背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说明如下:1、透明耐候PET薄膜;2、透明耐候PMMA薄膜;3、透明阻隔COC薄膜;4、第一粘接层;5、第二粘接层。具体实施方式这种太阳能电池组件用透明背板从上到下依次由耐候层、第一粘接层、基体层、第二粘接层、高透阻隔层组成;耐候层为透明耐候性PET薄膜,厚度为30~180μm;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为聚氨酯、丙烯酸酯或环氧树脂体系中的一种,厚度为5~15μm;基体层为透明耐候PMMA薄膜,厚度为120~200μm;高透阻隔层为环状聚烯烃COC薄膜,厚度为50~150μm。透明耐候性PET薄膜由以下重量份组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90~98份改性树脂0~10份增塑剂0~5份成核剂0.1~1份抗水解剂1~6份其中改性树脂为HDPE或PC中的一种;成核剂为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和高分子中的一种;抗水解剂为聚碳化二亚胺。成核剂为高分子类离子聚合物。透明耐候性PMMA薄膜由以下重量份组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80~95份增韧剂0~15份增塑剂0~5份紫外吸收剂2~5份光稳定剂1~5份抗氧剂0.1~2份其中增韧剂为核壳结构的MBS或ACR增韧剂或接枝改性的丙烯酸树脂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增塑剂为环氧大豆油、邻苯二酸二辛酯或偏苯三酸三辛酯中的一种;紫外吸收剂为UV-234、UV-360、UV-329中的一种;光稳定剂为受阻胺光稳定剂950、944、325和770中的一种;抗氧剂为1010和168的复配混合物。环状聚烯烃COC薄膜由以下重量份组成:环状聚烯烃树脂50~95份聚烯烃树脂0~30份紫外吸收剂2~5份光稳定剂1~5份抗氧剂0.1~2份其中聚烯烃树脂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中密度聚乙烯(M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丙烯(PP)、聚烯烃弹性体(POE)、茂金属聚乙烯(mPE)中的一种或多种;紫外吸收剂为UV-531、UV-326、UV-234中的一种或多种;光稳定剂为受阻胺光稳定剂950、625、362和626中的一种或多种;抗氧剂为1010和168的复配混合物。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为丙烯酸酯。透明耐候性PET薄膜采用流延双向拉伸工艺制取。透明耐候性PMMA薄膜采用流延法制取。环状聚烯烃COC薄膜采用流延法或吹膜法中的一种制取。优选例环状聚烯烃COC薄膜采用吹膜法。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透明背板的透明耐候层PET薄膜,其厚度为80μm;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均为透明的丙烯酸酯胶水,厚度均为8μm;透明耐候PMMA薄膜厚度为150μm;透明阻隔COC薄膜厚度为100μm。其中PET薄膜的配方如下: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90.8份改性树脂PC4份增塑剂DOP3份成核剂沙林树脂0.2份抗水解剂碳化二亚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双面发电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透明背板,其特征在于:从上到下依次由耐候层、第一粘接层、基体层、第二粘接层、高透阻隔层组成;耐候层为透明耐候性PET薄膜,厚度为30~180μm;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为聚氨酯、丙烯酸酯或环氧树脂体系中的一种,厚度为5~15μm;基体层为透明耐候PMMA薄膜,厚度为120~200μm;高透阻隔层为环状聚烯烃COC薄膜,厚度为50~150μ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双面发电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透明背板,其特征在于:从上到下依次由耐候层、第一粘接层、基体层、第二粘接层、高透阻隔层组成;耐候层为透明耐候性PET薄膜,厚度为30~180μm;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为聚氨酯、丙烯酸酯或环氧树脂体系中的一种,厚度为5~15μm;基体层为透明耐候PMMA薄膜,厚度为120~200μm;高透阻隔层为环状聚烯烃COC薄膜,厚度为50~150μm。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双面发电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透明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明耐候性PET薄膜由以下重量份组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90~98份改性树脂0~10份增塑剂0~5份成核剂0.1~1份抗水解剂1~6份其中改性树脂为HDPE或PC中的一种;成核剂为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和高分子中的一种;抗水解剂为聚碳化二亚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双面发电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透明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成核剂为高分子类离子聚合物。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双面发电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透明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明耐候性PMMA薄膜由以下重量份组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80~95份增韧剂0~15份增塑剂0~5份紫外吸收剂2~5份光稳定剂1~5份抗氧剂0.1~2份其中增韧剂为核壳结构的MBS或ACR增韧剂或接枝改性的丙烯酸树脂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增塑剂为环氧大豆油、邻苯二酸二辛酯或偏苯三酸三辛酯中的一种;紫外吸收剂为UV-234、UV-360、UV-329中的一种;光稳定剂为受阻胺光稳定剂9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俊黄欢李建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回天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