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执手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1561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6: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执手锁,包括锁体、外执手、内执手、与外执手相连接的前方条以及与内执手相连接的后方条,所述后方条和前方条均置于锁体的转动孔内,所述前方条一端部与后方条相抵触,另一端部设有抵触弹簧;在内执手上设有凸轮旋钮和联动件,所述联动件的一端部与凸轮旋钮相配合,联动件的另一端部与后方条相抵触;当旋转凸轮旋钮时,凸轮旋转会推动联动件向前移动,从而带动前方条驱使后方条置于转动孔外,使得前方条旋转过程无法驱动锁体,从而导致外执手无法通过前方条开启锁体,可以避免外执手遭受到强力按压等外界蓄意破坏,提高其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执手锁
本技术涉及门锁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执手锁。
技术介绍
单舌执手锁由于锁体小,对安装空间要求低,便于安装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但单舌执手锁本身强度不高,容易外界破坏,比如安装酒店或者其他一些娱乐产所的卫生间门上,就更遭到人为蓄意破坏,执手锁通常包括外执手、内执手、前方条、后方条及锁体,外执手的通过前方条与锁体联动连接,旋转外执手驱动锁体的锁舌伸缩,内执手的通过后方条与锁体联动连接,旋转内执手驱动锁体的锁舌伸缩,执手锁在正常状态下可通过旋转外执手和内执手均可以开启锁体,而在门内进行反锁状态时,外执手和内执手均需要在解锁的状况下才能旋转开锁,并且锁体在反锁状态下外执手不能转动,当外执手遭受到强力按压等外界蓄意破坏时,会导致锁体内部结构的损坏,同时也会导致门容易被强行开启,也降低其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执手锁,在反锁状态时,能驱使后方条与锁体相分离,可以避免外执手遭受到强力按压等外界蓄意破坏,提高其安全性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执手锁,包括锁体、外执手、内执手、与外执手相连接的前方条以及与内执手相连接的后方条,所述后方条和前方条均置于锁体的转动孔内,所述前方条一端部与后方条相抵触,另一端部设有抵触弹簧;在内执手上设有凸轮旋钮和联动件,所述联动件的一端部与凸轮旋钮相配合,联动件的另一端部与后方条相抵触;当旋转凸轮旋钮时,凸轮旋转会推动联动件向前移动,从而带动前方条驱使后方条置于转动孔外。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后方条设有抵触凹槽,所述前方条设有顶杆,所述抵触凹槽设有应急弹簧,所述顶杆置于抵触凹槽内与应急弹簧相抵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凸轮旋钮设有凸轮部,所述联动件的配合面设有与凸轮部相配合的凹陷槽,当旋转凸轮旋钮时,所述凸轮部旋转出凹陷槽,驱使联动件向前移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凸轮部设有定位卡台,所述凸轮旋钮旋转过程中,所述定位卡台与凹陷槽的边缘处相扣合。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联动件的外侧壁设有导向部,所述内执手的安装孔设有与导向部相配合的导向槽,所述联动件套设有复位弹簧,当外执手带动联动件反向旋转时,联动件会在复位弹簧作用下复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凸轮旋钮设有连接杆,所述联动件设有连接杆相配合的连接孔。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后方条设有内分离片,所述前方条设有外分离片,所述内分离片的外侧设有若干个切口,所述外分离片设有与切口相配合的扣合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前方条设有解锁部,所述外执手与解锁部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解锁孔,所述解锁孔上设有密封盖。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抵触弹性件为锥形弹簧,所述锥形弹簧的小端部与前方条相抵触,所述锥形弹簧的大端部朝向解锁孔。本技术有益效果:当人们在房间内时,只需要旋转凸轮旋钮,凸轮旋转会推动联动件向前移动,从而带动前方条驱使后方条置于转动孔外,使得前方条旋转过程无法驱动锁体,从而导致外执手无法通过前方条开启锁体,可以避免外执手遭受到强力按压等外界蓄意破坏,提高其安全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执手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执手锁的爆炸图;图3为凸轮旋钮和联动件的装配图;图4为凸轮旋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联动件的结构示意图一;图6为后方条与前方条分离时的状态图;图7为内执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外执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锁体;2、外执手;21、解锁孔;3、内执手;31、导向槽;4、前方条;41、抵触凹槽;42、解锁部;5、后方条;51、顶杆;6、抵触弹簧;7、凸轮旋钮;71、凸轮部;711、定位卡台;8、联动件;81、凹陷槽;82、导向部;9、应急弹簧;10、连接杆;11、连接套。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1至图8对本技术一种执手锁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执手锁,包括锁体1、外执手2、内执手3、与外执手2相连接的前方条4以及与内执手3相连接的后方条5,所述后方条5和前方条4均置于锁体1的转动孔内,所述外执手2可以通过前方条4驱动锁体1的锁舌伸缩实现开启或者关闭,所述内执手3可以通过后方条5驱动锁体1的锁舌伸缩实现开启或者关闭。所述前方条4一端部与后方条5相抵触,另一端部设有抵触弹簧6;在内执手3上设有凸轮旋钮7和联动件8,所述联动件8的一端部与凸轮旋钮7相配合,联动件8的另一端部与后方条5相抵触;其中所述前方条4设有抵触凹槽41,所述后方条5设有顶杆51,所述抵触凹槽41设有应急弹簧9,所述顶杆51置于抵触凹槽41内与应急弹簧9相抵触。当旋转凸轮旋钮7时,凸轮旋转会推动联动件8向前移动,从而带动前方条4驱使后方条5置于转动孔外,使得前方条4旋转过程无法驱动锁体1,从而导致外执手2无法通过前方条4开启锁体1,外执手2空转,可以避免外执手2遭受到强力按压等外界蓄意破坏,提高其安全性能。其中所述凸轮旋钮7设有凸轮部71,所述联动件8的配合面设有与凸轮部71相配合的凹陷槽81,当旋转凸轮旋钮7时,所述凸轮部71旋转出凹陷槽81,驱使联动件8向前移动,其中所述凸轮部71的数量为两个,对称分布在凸轮旋转的配合面上,使得凸轮旋钮7在旋转过程,更加稳定可靠推动联动件8向前移动,其中所述凸轮旋钮7设有连接杆10,所述联动件8设有连接杆10相配合的连接孔,使得凸轮旋转和联动件8相对移动过程,不会发生偏移,使得凸轮旋钮7与联动件8始终实现精准配合。其中所述凸轮部71设有定位卡台711,所述凸轮旋钮7旋转过程中,所述定位卡台711与凹陷槽81的边缘处相扣合,避免凸轮旋钮7旋转过度。所述联动件8的外侧壁设有导向部82,所述内执手3的安装孔设有与导向部82相配合的导向槽31,使得联动件8通过导向部82与导向槽31配合,实现联动件8前后直线移动,同时也使得联动件8移动过程更加稳定可靠,并且内执手3在反向旋转时,使得凸轮旋钮7的凸轮部71重新置于凹陷槽81内,所述联动件8套设有复位弹簧,凸轮旋钮7的凸轮部71重新对准凹陷槽81内,使得所述联动件8在复位弹簧作用下,凸轮部71重新置于凹陷槽81内,前方条4会在抵触弹簧6作用重新与后方条5相连接,实现快速解锁,此时顶杆51缩进后方条5内,实现自动解除反锁状态。所述前方条4设有解锁部42,所述外执手2与解锁部42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解锁孔21,所述解锁孔21上设有密封盖,防止门外应急装置无故开启,保证执手锁的安全性,当出现紧急情况时,通过解锁孔21按压解锁部42,前方条4会压缩应急弹簧9,前方条4朝向后方条5移动,此时前方条4会重新置于锁体1的转动孔上驱动锁体1,转动外执手2通过前方条4开启锁体1,实现在门外可快速解锁。所述前方条4设有连接套11,所述前方条4通过连接套11与外执手2相连接,所述前方条4穿过连接套11与抵触弹簧6相连接,便于前方条4安装,同时前方条4前后移动,可以稳定流畅。其中所述抵触弹簧6为锥形弹簧,所述锥形弹簧的小端部与前方条4相抵触,便于抵触弹簧6安装。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执手锁,包括锁体、外执手、内执手、与外执手相连接的前方条以及与内执手相连接的后方条,其特征是:所述后方条和前方条均置于锁体的转动孔内,所述前方条一端部与后方条相抵触,另一端部设有抵触弹簧;在内执手上设有凸轮旋钮和联动件,所述联动件的一端部与凸轮旋钮相配合,联动件的另一端部与后方条相抵触;当旋转凸轮旋钮时,凸轮旋转会推动联动件向前移动,从而带动前方条驱使后方条置于转动孔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执手锁,包括锁体、外执手、内执手、与外执手相连接的前方条以及与内执手相连接的后方条,其特征是:所述后方条和前方条均置于锁体的转动孔内,所述前方条一端部与后方条相抵触,另一端部设有抵触弹簧;在内执手上设有凸轮旋钮和联动件,所述联动件的一端部与凸轮旋钮相配合,联动件的另一端部与后方条相抵触;当旋转凸轮旋钮时,凸轮旋转会推动联动件向前移动,从而带动前方条驱使后方条置于转动孔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执手锁,其特征是:所述后方条设有抵触凹槽,所述前方条设有顶杆,所述抵触凹槽设有应急弹簧,所述顶杆置于抵触凹槽内与应急弹簧相抵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执手锁,其特征是:所述凸轮旋钮设有凸轮部,所述联动件的配合面设有与凸轮部相配合的凹陷槽,当旋转凸轮旋钮时,所述凸轮部旋转出凹陷槽,驱使联动件向前移动。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光次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瓯海利尔达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