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28012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7 2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反锁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反锁用锁舌、联动板、第二传动杆、第一传动杆、拨动叉和转动轴,用转动轴带动拨动叉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拨动叉的叉头推动第一传动杆向前或向后做水平运动,第一传动杆运动时推动第二传动杆绕旋转轴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二传动杆上端的第三连接块跟随第二传动杆转动,并沿着联动板上的滑动槽的轨迹带动联动板向下或向上运动,从而带动锁舌缩进、伸出,实现开锁和上锁。本反锁机构中的转动轴无需钥匙带动,人们用手带动转动轴转动即可完成上锁和开锁,避免了用钥匙上锁和开锁的麻烦,方便用户使用。本反锁机构结构简单,稳定性强,能提高锁具的安全性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反锁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反锁用锁舌、联动板、第二传动杆、第一传动杆、拨动叉和转动轴,用转动轴带动拨动叉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拨动叉的叉头推动第一传动杆向前或向后做水平运动,第一传动杆运动时推动第二传动杆绕旋转轴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二传动杆上端的第三连接块跟随第二传动杆转动,并沿着联动板上的滑动槽的轨迹带动联动板向下或向上运动,从而带动锁舌缩进、伸出,实现开锁和上锁。本反锁机构中的转动轴无需钥匙带动,人们用手带动转动轴转动即可完成上锁和开锁,避免了用钥匙上锁和开锁的麻烦,方便用户使用。本反锁机构结构简单,稳定性强,能提高锁具的安全性能。【专利说明】反锁机构
本技术涉及锁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提高锁具安全性能的反锁机构。
技术介绍
家家户户的房门上都安装有门锁。由于人在屋内时,屋外的人仍能用钥匙开锁,安全性能低,所以现有的门锁一般都具有带圆柱形锁舌的反锁机构,但是,现有的反锁机构在上锁和开锁时均需要钥匙,极为不便,给用户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提高安全性能的反锁机构,旨在实现反锁机构的结构简单,无需钥匙,手动即可完成上锁和开锁,方便用户使用。本技术提出一种反锁机构,安装在锁壳内,包括依次连接的反锁用锁舌、联动板、第二传动杆、第一传动杆、拨动叉和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可转动连接在所述锁壳内,所述拨动叉的一端与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拨动叉的另一端设有拨动用叉头,在所述第一传动杆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叉头适配的第一连接块,所述叉头与所述第一连接块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传动杆为呈夹角设置的曲杆,所述第二传动杆的夹角部可转动的铰接在所述锁壳内,所述第二传动杆下端设有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块置于所述连接槽中;在所述第二传动杆的上端垂直固定连接一第三连接块,在所述联动板上设有向上倾斜的滑动槽,所述第三连接块置于所述滑动槽中,使所述第二传动杆转动带动所述第三连接块在所述滑动槽中的运动转换成所述锁舌的伸缩运动。优选地,所述第二传动杆的夹角部通过垂直固定连接在所述锁壳内的铰接轴铰接,在所述联动板上镂空设有供所述铰接轴通过的轨道,所述铰接轴置于所述轨道中。优选地,在所述第一传动杆上设有至少一个安装槽,垂直固定连接在所述锁壳内的连接柱置于在所述安装槽中,使所述第一传动杆定位;所述安装槽的长度与所述第一传动杆的移动距离适配。优选地,在所述转动轴的上端连接一旋转钮,所述锁壳上设有供所述旋转钮通过的通孔,所述旋转钮设置在所述锁壳外侧。优选地,所述转动轴与所述拨动叉为一体化成型制造。本技术的反锁机构的有益效果为:用转动轴带动拨动叉向顺时针方向转动,拨动叉的叉头与第一传动杆上的第一连接块连接,在拨动叉转动时,叉头推动第一传动杆向前做水平运动,从而第一传动杆推动第二传动杆绕旋转轴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二传动杆上端的第三连接块跟随第二传动杆转动,第三连接块从上向下转动,并沿着滑动槽的轨迹带动联动板向下运动,使锁舌向锁壳内缩进,实现开锁;用转动轴带动拨动叉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在拨动叉转动时,叉头拉动第一传动杆向后做水平运动,从而第一传动杆推动第二传动杆绕旋转轴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二传动杆上端的第三连接块从下向上转动,并沿着滑动槽的轨迹带动联动板向上运动,使锁舌从锁壳内伸出,实现上锁。本反锁机构中的转动轴无需钥匙带动,人们用手带动转动轴转动即可完成上锁和开锁,避免了用钥匙上锁和开锁的麻烦,方便用户使用。本反锁机构结构简单,稳定性强,能提高锁具的安全性能。【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反锁机构的一实施例中反锁机构为上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反锁机构的一实施例中反锁机构为开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和图2,提出本技术的反锁机构的一实施例,该反锁机构安装在锁壳内,包括依次连接的反锁用锁舌10、联动板20、第二传动杆30、第一传动杆40、拨动叉50和转动轴60,转动轴60可转动连接在锁壳内,拨动叉50的一端与转动轴60固定连接,可通过转动转动轴60来带动拨动叉50转动。拨动叉50的另一端设有拨动用叉头51,第一传动杆40呈平直设置,在第一传动杆40的一端设有与叉头51适配的第一连接块41,叉头51与第一连接块41连接,在拨动叉50转动时,叉头51拨动第一连接块41,带动第一传动杆40向前或向后水平运动。第一传动杆40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块42。第二传动杆30为呈夹角设置的曲杆,第二传动杆30的夹角部通过垂直固定连接在锁壳内的铰接轴33可转动的铰接在锁壳内,第二传动杆30可绕铰接轴33转动。第二传动杆30下端设有连接槽31,第二连接块42置于连接槽31中,在第一传动杆40在做向前或向后的水平运动时,第二连接块42在连接槽31中带动第二传动杆30绕铰接轴33转动。在第二传动杆30的上端垂直固定连接一第三连接块32,在联动板20上设有向上倾斜的滑动槽21,第三连接块32置于滑动槽21中,在第二传动杆30绕铰接轴33转动时,第三连接块32沿着滑动槽21的轨迹带动联动板20向上或向下运动,从而带动锁舌10做伸缩运动。滑动槽21两端之间的水平距离与第三连接块32转动的水平位移相等。在第三连接块32转动至滑动槽21的下端部时,锁舌10伸出,实现上锁;在第三连接块32转动至滑动槽21的上端部时,锁舌10缩进,实现开锁。在联动板20上镂空设有供铰接轴33通过的轨道,铰接轴33置于轨道中。在第二传动杆30转动带动联动板20做上、下运动时,铰接轴33从轨道通过。锁舌10伸出时,铰接轴33置于轨道的下端,锁舌10缩进时,铰接轴33置于轨道的上端。在第一传动杆40上设有至少一个安装槽43,垂直固定连接在锁壳内的连接柱44置于在安装槽43中,使第一传动杆40定位,结构更加稳固。安装槽43的长度与第一传动杆40的移动距离适配,在第一传动杆40向前或向后移动至安装槽43与连接柱44接触时,停止运动。转动轴60与拨动叉50为一体化成型制造。在转动轴60的上端连接一旋转钮,锁壳上设有供旋转钮通过的通孔,旋转钮设置在锁壳外侧,通过旋转钮带动转动轴60转动,便于用户使用。通过旋转钮带动拨动叉50向顺时针方向转动,拨动叉50的叉头51与第一传动杆40上的第一连接块41连接,在拨动叉50转动时,叉头51推动第一传动杆40向前做水平运动,从而第一传动杆40推动第二传动杆30绕旋转轴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二传动杆30上端的第三连接块32跟随第二传动杆30转动,第三连接块32从上向下转动,并沿着滑动槽21的轨迹带动联动板20向下运动,使锁舌10向锁壳内缩进,实现开锁;通过旋转钮带动拨动叉50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在拨动叉50转动时,叉头51拉动第一传动杆40向后做水平运动,从而第一传动杆40推动第二传动杆30绕旋转轴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二传动杆30上端的第三连接块32从下向上转动,并沿着滑动槽21的轨迹带动联动板20向上运动,使锁舌10从锁壳内伸出,实现上锁。本反锁机构中的转动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反锁机构,安装在锁壳内,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反锁用锁舌、联动板、第二传动杆、第一传动杆、拨动叉和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可转动连接在所述锁壳内,所述拨动叉的一端与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拨动叉的另一端设有拨动用叉头,在所述第一传动杆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叉头适配的第一连接块,所述叉头与所述第一连接块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传动杆为呈夹角设置的曲杆,所述第二传动杆的夹角部可转动的铰接在所述锁壳内,所述第二传动杆下端设有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块置于所述连接槽中;在所述第二传动杆的上端垂直固定连接一第三连接块,在所述联动板上设有向上倾斜的滑动槽,所述第三连接块置于所述滑动槽中,使所述第二传动杆转动带动所述第三连接块在所述滑动槽中的运动转换成所述锁舌的伸缩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钊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爱而福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