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玻璃钢模壳的气动脱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215315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6: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玻璃钢模壳的气动脱模装置,包括玻璃钢模壳和脱模结构,所述玻璃钢模壳包括上模壳和下模壳,所述上模壳和下模壳之间形成空腔;所述上模壳中间设有矩形开口,所述矩形开口下部对应的空腔内布设有脱模结构;所述脱模结构包括气动喷嘴、立柱、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所述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均布设在矩形开口内,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不相邻的两端分别与上模壳铰接;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的下部布设有立柱;所述立柱的两侧分别布设有气动喷嘴,所述气动喷嘴的进气口布设在下模壳的外部,气动喷嘴的出气口布设在下模壳的上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降低了在模壳施工时拆模板难度,也减小了玻璃钢模壳的损坏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玻璃钢模壳的气动脱模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玻璃钢模壳的气动脱模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现代大规模的公共建筑多采用所示混凝土密肋楼盖。为了降低混凝土密阞楼盖施工成本,加快施工速度,混凝土密肋楼盖一般使用模壳作为模板,模壳通常为玻璃钢模壳,混凝土密肋楼盖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由于模壳面积比较大(大于1㎡),加之玻璃钢模壳与混凝土密肋楼盖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用常规脱模方法,如撬拉等,很容易使模壳损坏,从而减少了玻璃钢模壳周转次数,加大了模板施工成本。因此亟需设计一种用于玻璃钢模壳的气动脱模装置,在模壳施工时拆模板难度大为减小,也减小了玻璃钢模壳的损坏概率,从而降低了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玻璃钢模壳的气动脱模装置,降低了在模壳施工时拆模板难度,也减小了玻璃钢模壳的损坏概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玻璃钢模壳的气动脱模装置,包括玻璃钢模壳和脱模结构,所述玻璃钢模壳呈“几”字形,所述玻璃钢模壳包括上模壳和下模壳,所述上模壳和下模壳之间形成空腔;所述上模壳中间设有矩形开口,所述矩形开口下部对应的空腔内布设有脱模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玻璃钢模壳的气动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钢模壳和脱模结构,所述玻璃钢模壳呈“几”字形,所述玻璃钢模壳包括上模壳(1)和下模壳(5),所述上模壳(1)和下模壳(5)之间形成空腔;所述上模壳(1)中间设有矩形开口,所述矩形开口下部对应的空腔内布设有脱模结构;所述脱模结构包括气动喷嘴(6)、立柱(8)、第一顶板(2)和第二顶板(4),所述第一顶板(2)和第二顶板(4)相邻水平布设,所述第一顶板(2)和第二顶板(4)均布设在矩形开口内,所述第一顶板(2)和第二顶板(4)不相邻的两端分别与上模壳(1)铰接;所述第一顶板(2)和第二顶板(4)的下部布设有立柱(8),所述立柱(8)呈“T”...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玻璃钢模壳的气动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钢模壳和脱模结构,所述玻璃钢模壳呈“几”字形,所述玻璃钢模壳包括上模壳(1)和下模壳(5),所述上模壳(1)和下模壳(5)之间形成空腔;所述上模壳(1)中间设有矩形开口,所述矩形开口下部对应的空腔内布设有脱模结构;所述脱模结构包括气动喷嘴(6)、立柱(8)、第一顶板(2)和第二顶板(4),所述第一顶板(2)和第二顶板(4)相邻水平布设,所述第一顶板(2)和第二顶板(4)均布设在矩形开口内,所述第一顶板(2)和第二顶板(4)不相邻的两端分别与上模壳(1)铰接;所述第一顶板(2)和第二顶板(4)的下部布设有立柱(8),所述立柱(8)呈“T”型,立柱(8)的底部与下模壳(5)固定连接,所述立柱(8)的上表面布设有密封垫(3);所述立柱(8)的两侧分别布设有气动喷嘴(6),所述气动喷嘴(6)的进气口布设在下模壳(5)的外部,气动喷嘴(6)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窦峰立彭光明余礼奎谭少林靳廷彦余杰黄朝敏龚礼议靳廷斌李涛马丙欣杨荣领刘兴峰陈广艳杨林霞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育兴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