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佳臻专利>正文

伞骨蜂巢改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138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伞骨蜂巢改进结构,尤其是一种结构轻巧、便于安装的伞骨蜂巢改进结构。它包括中棒、上、下蜂巢及伞骨包头等,上蜂巢固定于中棒顶端,中棒滑插于下蜂巢轴芯滑孔,伞骨穿入上、下蜂巢的插孔定位,所述上、下蜂巢于轴向位置环状间隔设有挠性臂,各挠性臂自由端设有插孔,另在挠性臂外侧设有贯通至插孔的粘胶注入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大大减少了伞骨组装的繁多手工工序,节约成本,提高了工效。(*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伞骨蜂巢改进结构,尤其是一种结构轻巧、便于安装的伞骨蜂巢改进结构。现有技术中,依结构可概分为洋伞、折伞、抗风伞、自动伞、高尔夫球伞……等等,每一种结构型态均依其使用场合及用途而有其独特之功能,以适应众多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就其蜂巢而言,不外乎都具有上蜂巢、下蜂巢,该上蜂巢、下蜂巢均等距环状设置若干剖槽,剖槽可供伞骨对合,然后配合铁丝穿过各伞骨和剖槽,使伞骨端部得以枢设于剖槽中,使伞骨及上蜂巢、下蜂巢能配合伞面开、合而一体连动。因组装伞骨必须经过人工将上、下伞骨绑线固定于上、下蜂巢的程序,且一个蜂巢须重覆、频繁地绑线十余支以上的伞骨,不但因动作次数增繁多而耗费工时,绑线的工作效率亦无法提高,更难以提高经济效益。再则,该上、下蜂巢无法直接和碳纤维伞骨结合,究其原因,碳纤维虽一经成型后确有结构强固、重量轻之优点,但如经进行破坏性加工(例如钻孔)时,其碳纤维便会于该处形成结构脆弱点,故而现今碳纤维伞骨并无法直接进行钻孔来供穿线加工,所以大都会在纤维伞骨端部射出成型的塑性接头,利用该塑性接头枢设于上、下蜂巢,但这一结构却使制造过程及成本增加。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伞骨蜂巢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伞骨蜂巢改进结构,包括中棒、上、下蜂巢及伞骨包头等,上蜂巢固定于中棒顶端,中棒滑插于下蜂巢轴芯滑孔,伞骨穿入上、下蜂巢的插孔定位,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蜂巢于轴向位置环状间隔设有挠性臂,各挠性臂自由端设有插孔,另在挠性臂外侧设有贯通至插孔的粘胶注入孔。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佳臻
申请(专利权)人:李佳臻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