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针织机选针组合构件
:本技术涉及针织圆机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针织圆机的提花针、挺针和针筒构件。
技术介绍
:常规的针织机提花针既要【对应针筒(盘)做径向或轴向】摆动,同时又要【对应针筒(盘)做轴向或径向】对织针做推动运动,即摆动同时又做推动的双向运动。因此双向运动的提花针运动曲线带来对应复杂的三角机构,针织机编织的稳定性由此因素变差,提花针的制作工艺精度也由此变为繁琐。针织机编织织物时存在较大的选针误差,织物次品率较高,针织机进纱路数也相应较低,针织机编织机构(三角和织针的)动程颇大;同时复杂的提花针双向运动增加了针织机的运转负荷,降低了针织机的运转速度,增加了针织机的制造成本。然而,简单地把提花针一分为二,分解为分体式提花针+挺针片往往又存在两者结合不佳,带来编织难度增加,机械精度要求大幅度提高,选针动作误差增加等种种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针织机选针组合构件,它大大的提高了针织机选针的准确度,提高了针织机的工作效率,降低了针织机的动能。彻底解决了因分体式提花针和挺针片的两者结合不佳,带来编织难度增加,机械精度要求大幅度 ...
【技术保护点】
1.针织机选针组合构件,包括提花针(1)、挺针片(2)和针筒(3),提花针(1)包括针身(1b)、针尾(1a)和针头(1c),其特征在于:针身(1b)为流线型且身为弹性弯曲体,其宽度由针头向针尾逐渐收窄,针身(1b)分布有N个选针齿(1d);提花针(1)配置在针筒(3)的针槽(3a)中;提花针(1)上成型有与针织机活络三角相配合的控制凸块或凹块(1fa),提花针(1)的针尾(1a)为弧状凸出块状,该弧状凸出块状嵌入针筒(3)的针槽(3d)底部位置的摆动中心U型凹槽中;提花针(1)的针头(1c)设置有挺针片导向槽,挺针片导向槽具有提花针微凹状滞粘凹槽(1H)和提花针微凸状滞粘 ...
【技术特征摘要】
1.针织机选针组合构件,包括提花针(1)、挺针片(2)和针筒(3),提花针(1)包括针身(1b)、针尾(1a)和针头(1c),其特征在于:针身(1b)为流线型且身为弹性弯曲体,其宽度由针头向针尾逐渐收窄,针身(1b)分布有N个选针齿(1d);提花针(1)配置在针筒(3)的针槽(3a)中;提花针(1)上成型有与针织机活络三角相配合的控制凸块或凹块(1fa),提花针(1)的针尾(1a)为弧状凸出块状,该弧状凸出块状嵌入针筒(3)的针槽(3d)底部位置的摆动中心U型凹槽中;提花针(1)的针头(1c)设置有挺针片导向槽,挺针片导向槽具有提花针微凹状滞粘凹槽(1H)和提花针微凸状滞粘凸状体(1h);与挺针片中设有的挺针微凸状滞粘凸状体(2F)和挺针微凹状滞粘凹状体(...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