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线生产用退火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1302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5: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铜线生产用退火炉。包括具有退火腔的炉本体;盖合在炉本体上端开口处的炉盖;以及设置在炉本体底部的支脚,退火腔内固定有退火托盘,还包括进气管和均气管,所进气管穿过炉本体上端侧壁并伸入退火腔内,均气管连通至进气管上并垂直的设置在退火腔,均气管上设有出气孔,出气孔的大小从上至下依次增大,所述的炉本体底部设置有散热装置。该铜线生产用退火炉通过设置有凹槽的碳化硅陶瓷管以及缠绕在碳化硅陶瓷管的电热丝,使得加热均匀,无烟,可以实现连续退火,而且通过在退火腔内设置均气管,使炉内保护气体分布更为均匀,间接的使炉内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提高退火质量和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线生产用退火炉
本技术涉及一种退火炉,具体涉及一种铜线生产用退火炉。
技术介绍
退火指的是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铜的退火,是为了消除内应力,达到良好的可塑性。退火炉,是实施退火工艺所使用的机器。铜材退火用于改善铜材的塑性和韧性,同时软化铜材,使化学成分均匀化,去除残余应力,制成物理性能软且韧性强、不易断裂的铜丝;铜材的退火工艺,是将铜材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以一定的速度冷却。退火过程中,炉内保护气体的分布均匀性和温度均匀性很重要,关系到铜材质量均一性。现有技术中的退火炉的的保护气体的进气都是通过伸入的进气管直接进入,这种结构的进气使保护气分布不均,影响退火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铜线生产用退火炉。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铜线生产用退火炉,包括具有退火腔的炉本体;盖合在炉本体上端开口处的炉盖;以及设置在炉本体底部的支脚,所述的退火腔内固定有退火托盘,还包括进气管和均气管,所述的进气管穿过炉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线生产用退火炉,包括具有退火腔的炉本体;盖合在炉本体上端开口处的炉盖;以及设置在炉本体底部的支脚,所述的退火腔内固定有退火托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气管和均气管,所述的进气管穿过炉本体上端侧壁并伸入退火腔内,所述的均气管连通至进气管上并垂直的设置在退火腔,所述的均气管上设有出气孔,所述的出气孔的大小从上至下依次增大,所述的炉本体底部设置有散热装置,所述的退火腔内壁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的炉本体外壁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显示屏,所述的温度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显示屏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线生产用退火炉,包括具有退火腔的炉本体;盖合在炉本体上端开口处的炉盖;以及设置在炉本体底部的支脚,所述的退火腔内固定有退火托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气管和均气管,所述的进气管穿过炉本体上端侧壁并伸入退火腔内,所述的均气管连通至进气管上并垂直的设置在退火腔,所述的均气管上设有出气孔,所述的出气孔的大小从上至下依次增大,所述的炉本体底部设置有散热装置,所述的退火腔内壁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的炉本体外壁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显示屏,所述的温度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显示屏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线生产用退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盖与炉本体的接触面上设有一圈凹槽,所述的凹槽内安装有密封圈,所述的密封圈截面为椭圆形或圆形。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鹏威郑赛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兴铜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