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巷道用活动式支撑骨板支护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巷道支护
,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施工工期短、可重复利用和“冒顶片帮”防护效果好的巷道用活动式支撑骨板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冒顶片帮是指矿井、隧道、涵洞开挖、衬砌过程中因开挖、检查、处理浮石或支护不当,巷道顶部或侧壁围岩在受到爆破震动、外力扰动、地压变化、围岩应力释放时岩块突然垮塌掉落对作业人员造成伤害的事故。作业面、巷道侧壁的垮塌现象称为片帮,顶部垮落称为冒顶。井下金属或非金属矿山都属于高危行业,其中“冒顶片帮”是危险性最大、发生频率最高的安全事故之一,约占采矿作业事故的40%以上。目前,预防和防护井下巷道“冒顶片帮”安全事故的措施(或支护方式)主要有巷道整体式混凝土浇筑支护、钢拱架支护、锚网喷砼支护、素混凝土喷射支护等。上述支护方式虽然基本能够有效预防和防护“冒顶片帮”,但却也存在工序繁琐、工期较长、工人劳动强度大、造价高、无法或者难以重复利用的缺点。特别是广泛采用的工字钢梯形刚性支架支护,由于刚性支架不能适应围岩的变形移动,又无力阻止围岩的变形,难以避免因超载支护而造成变形和破坏。因此,对于井下矿山刚性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巷道用活动式支撑骨板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挡板(1)、侧挡板(2)、顶转轴(3)、侧转轴(4)、弹片(5)、限位弹片(6)、弹性压缩杆(7)、扭转支撑机构(8)、支柱(9)、支柱支撑机构(10),所述上挡板(1)一端与顶转轴(3)铰接且另一端与侧转轴(4)固定连接或铰接,所述侧挡板(2)的上端与侧转轴(4)固定连接或铰接,所述顶转轴(3)沿巷道延伸方向设置且两侧铰接的上挡板(1)形成倒“U”形或“Λ”形,所述弹片(5)两侧分别与顶转轴(3)两侧铰接的上挡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弹片(6)呈“C”形结构并设置于侧转轴(4)连接的上挡板(1)下表面与侧挡板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巷道用活动式支撑骨板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挡板(1)、侧挡板(2)、顶转轴(3)、侧转轴(4)、弹片(5)、限位弹片(6)、弹性压缩杆(7)、扭转支撑机构(8)、支柱(9)、支柱支撑机构(10),所述上挡板(1)一端与顶转轴(3)铰接且另一端与侧转轴(4)固定连接或铰接,所述侧挡板(2)的上端与侧转轴(4)固定连接或铰接,所述顶转轴(3)沿巷道延伸方向设置且两侧铰接的上挡板(1)形成倒“U”形或“Λ”形,所述弹片(5)两侧分别与顶转轴(3)两侧铰接的上挡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弹片(6)呈“C”形结构并设置于侧转轴(4)连接的上挡板(1)下表面与侧挡板(2)内侧面,所述限位弹片(6)一侧与上挡板(1)的下表面或侧挡板(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侧转轴(4)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弹性压缩杆(7)之压缩端铰接,所述弹性压缩杆(7)之固定端与支柱(9)的一端铰接,所述扭转支撑机构(8)的两端分别与弹性压缩杆(7)之固定端及支柱(9)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柱(9)远离扭转支撑机构(8)连接端的另一端设置于巷道底板上,所述扭转支撑机构(8)可通过自身的弹性扭力支撑弹性压缩杆(7)之固定端相对支柱(9)展开,所述支柱支撑机构(10)一端与支柱(9)固定连接或铰接并使支柱(9)支撑于巷道底板或与巷道壁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巷道用活动式支撑骨板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侧转轴(4)连接的上挡板(1)下表面与侧挡板(2)内侧面的限位拉杆(11),所述限位拉杆(11)包括相互铰接的上限位杆(11A)及下限位杆(11B),所述上限位杆(11A)远离铰接端的另一端与上挡板(1)铰接,所述下限位杆(11B)远离铰接端的另一端与侧挡板(2)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巷道用活动式支撑骨板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侧转轴(4)外侧的限位板(12),所述限位板(12)一端与上挡板(1)固定连接且另一端竖直设置于侧挡板(2)的外侧面。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巷道用活动式支撑骨板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挡板(1)包括沿巷道延伸方向间隔平行设置的上骨架、固定并覆盖于上骨架的上盖板,所述上骨架的两端分别与顶转轴(4)及侧转轴(5)铰接,所述侧挡板(2)包括沿巷道延伸方向间隔竖直设置的侧骨架、固定并覆盖于侧骨架的侧盖板,所述侧骨架的上端与侧转轴(5)铰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巷道用活动式支撑骨板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压缩杆(7)为弹性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立杰,赵永平,杜陆军,李平,邢志华,蔺朝晖,徐刚,杨德源,
申请(专利权)人:邓立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