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隔热连接结构、门窗及门窗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20992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4:4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门窗隔热连接结构、门窗及门窗制作方法,其中,门窗隔热连接结构包括内窗框、外窗框和隔热条,所述内窗框一侧设有第一翻边或第一折边,所述外窗框一侧设有第二翻边或第二折边,所述内窗框与所述外窗框通过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折边相配合连接或通过所述第二翻边和所述第一折边相配合连接,所述隔热条设于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折边连接处或所述第二翻边和所述第一折边连接处,且所述第一折边和所述第二折边设于所述隔热条内,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部分包裹所述隔热条。所述内窗框与所述外窗框通过相互之间的拉力拉住,结构简单;所述隔热条阻断了热量的传递,减弱了冷桥和热桥效应,增加了门窗的隔热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门窗隔热连接结构、门窗及门窗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门窗隔热连接结构、门窗及门窗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冷桥和热桥是南北方对同一事物现象的叫法,主要是指在建筑物外围护结构与外界进行热量传导时,由于围护结构中的某些部位的传热系数明显大于其他部位,使得热量集中地从这些部位快速传递,从而增大了建筑物的空调、采暖负荷及能耗。在房屋的结构中,门窗框带来的冷桥或热桥效应远高于其他部位,由于门窗框结构相对复杂,对材料的要求高,一般的材料难以同时兼顾保温性、耐用性和易用性。一般的房屋建筑,尤其是装配式房屋建筑中,门窗框部位的冷桥或热桥效应严重,从而导致了房屋的隔热性能下降,浪费了大量能源,不利于装配式房屋建筑的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门窗隔热连接结构、门窗及门窗制作方法。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门窗隔热连接结构,包括内窗框、外窗框和隔热条,所述内窗框一侧设有第一翻边或第一折边,所述外窗框一侧设有第二翻边或第二折边,所述内窗框与所述外窗框通过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折边相配合连接或通过所述第二翻边和所述第一折边相配合连接,所述隔热条设于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折边连接处或所述第二翻边和所述第一折边连接处,且所述第一折边和所述第二折边设于所述隔热条内,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部分包裹所述隔热条。进一步在于,所述第一翻边、所述第一折边、所述第二翻边和所述第二折边均具有90度或45度的夹角。进一步在于,所述隔热条的材料为聚酰胺。一种门窗,包括第一窗框、第二窗框和第三窗框,所述第一窗框、所述第二窗框和所述第三窗框均包括门窗隔热连接结构,所述第二窗框设于所述第一窗框内侧,且与所述第一窗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窗框活动连接所述第二窗框。进一步在于,所述第三窗框和所述第二窗框上均设有密封条,且所述密封条设于所述第三窗框与所述第二窗框连接处。进一步在于,所述第一窗框的外窗框外侧设有第一卡条和第二卡条,所述第二卡条与所述第一卡条相配合连接形成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窗框与所述第二窗框通过第一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钉穿设所述第一卡条,且所述第一螺钉位于第一容纳腔内;所述第二卡条一侧与所述第一窗框的内窗框之间夹设玻璃。进一步在于,所述第三窗框的内窗框内侧设有第三卡条和第四卡条,所述第四卡条与所述第三卡条相配合连接形成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三卡条通过第二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窗框,且所述第二螺钉位于第二容纳腔内;所述第四卡条一侧与所述第三窗框的外窗框之间夹设玻璃。一种门窗制作方法,门窗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金属板材拉制成数个型材,所述型材包括内窗框和外窗框,所述内窗框一侧设有第一翻边或第一折边,所述外窗框一侧设有第二翻边或第二折边;将所述内窗框与所述外窗框通过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折边相配合连接或通过所述第二翻边和所述第一折边相配合连接,且连接处的断桥中压制隔热条。进一步在于,将所述内窗框和外窗框连接成第一窗框、第二窗框和第三窗框,所述第二窗框设于所述第一窗框内侧,且与所述第一窗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窗框活动连接所述第二窗框,所述第一窗框固定于墙体上,且在所述第三窗框和所述第二窗框的连接处设置密封条,使所述第三窗框和所述第二窗框连接时无缝隙。进一步在于,通过第一螺钉在所述第一窗框的外窗框外侧固定第一卡条,在所述第一卡条上卡接第二卡条,在所述第二卡条一侧与所述第一窗框的内窗框之间夹设玻璃;通过第二螺钉在所述第三窗框的内窗框内侧固定第三卡条,在所述第三卡条上卡接第四卡条,且在所述第四卡条一侧与所述第三窗框的外窗框之间夹设玻璃。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所述内窗框与所述外窗框通过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折边相配合连接或通过所述第二翻边和所述第一折边相配合连接,所述内窗框与所述外窗框通过相互之间的拉力拉住,结构简单;所述隔热条设于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折边连接处或所述第二翻边和所述第一折边连接处,所述隔热条阻断了热量的传递,减弱了冷桥和热桥效应,增加了门窗的隔热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门窗隔热连接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图2是门窗的截面示意图;图3是门窗的部分立体图;图4是图3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中各附图标记为:1、内窗框,2、外窗框,3、隔热条,11、第一翻边,12、第一折边,21、第二翻边,22、第二折边,4、第一窗框,41、第一卡条,42、第二卡条,43、第一容纳腔,5、第二窗框,6、第三窗框,61、第三卡条,62、第四卡条,63、第二容纳腔,7、密封条,8、第一螺钉,9、第二螺钉,10玻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描述。一种门窗隔热连接结构,根据图1所示,包括内窗框1、外窗框2和隔热条3,所述内窗框1一侧设有第一翻边11或第一折边12,所述外窗框2一侧设有第二翻边21或第二折边22,所述内窗框1与所述外窗框2通过所述第一翻边11和所述第二折边22相配合连接或通过所述第二翻边21和所述第一折边12相配合连接,所述隔热条3设于所述第一翻边11和所述第二折边22连接处或所述第二翻边21和所述第一折边12连接处,且所述第一折边12和所述第二折边22设于所述隔热条3内,所述第一翻边11和所述第二翻边21部分包裹所述隔热条3。所述内窗框1与所述外窗框2通过所述第一翻边11和所述第二折边22相配合连接或通过所述第二翻边21和所述第一折边12相配合连接,所述内窗框1与所述外窗框2通过相互之间的拉力拉住,结构简单;所述隔热条3设于所述第一翻边11和所述第二折边22连接处或所述第二翻边21和所述第一折边12连接处,所述隔热条3阻断了热量的传递,减弱了冷桥或热桥效应,增加了门窗的隔热性能。根据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翻边11、所述第一折边12、所述第二翻边21和所述第二折边22均具有90度或45度的夹角。将所述第一折边12和所述第二折边22设于所述隔热条3内,再通过所述第一翻边11和所述第二翻边21部分包裹所述隔热条3,设置所述第一翻边11、所述第一折边12、所述第二翻边21和所述第二折边22的夹角均为90度或45度可以使得第一翻边11、所述第一折边12、所述第二翻边21和所述第二折边22相互间更好受力,连接更加稳定可靠,进而使得所述内窗框1与所述外窗框2通过所述隔热条3传递的拉力相互拉住。现有的隔热条一般通过聚氨酯所制的材料进行隔热,但聚氨酯耐高温能力差,且容易起泡,必须采用真空脱泡;固化后胶体表面不平滑且韧性较差,抗老化能力、抗震和紫外线都很弱、胶体容易变色。本专利技术所述隔热条3的材料为聚酰胺。聚酰胺机械强度高、软化点高、耐热以及耐磨损。一种门窗,根据图2-4所示,包括第一窗框4、第二窗框5和第三窗框6,所述第一窗框4、所述第二窗框5和所述第三窗框6均包括门窗隔热连接结构,所述第二窗框5设于所述第一窗框4内侧,且与所述第一窗框4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窗框6活动连接所述第二窗框5。通过所述第一窗框4固定于墙体上,形成具有隔热性能的固定支撑结构;再将所述第二窗框5固定于所述第一窗框4内,所述第二窗框5与所述第三窗框6相配合活动连接,实现门窗的关闭或打开,所述第二窗框5与所述第三窗框6均具有隔热性能。根据图2所示,所述第三窗框6和所述第二窗框5上均设有密封条7,且所述密封条7设于所述第三窗框6与所述第二窗框5连接处。设置的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门窗隔热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窗框、外窗框和隔热条,所述内窗框一侧设有第一翻边或第一折边,所述外窗框一侧设有第二翻边或第二折边,所述内窗框与所述外窗框通过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折边相配合连接或通过所述第二翻边和所述第一折边相配合连接,所述隔热条设于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折边连接处或所述第二翻边和所述第一折边连接处,且所述第一折边和所述第二折边设于所述隔热条内,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部分包裹所述隔热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窗隔热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窗框、外窗框和隔热条,所述内窗框一侧设有第一翻边或第一折边,所述外窗框一侧设有第二翻边或第二折边,所述内窗框与所述外窗框通过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折边相配合连接或通过所述第二翻边和所述第一折边相配合连接,所述隔热条设于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折边连接处或所述第二翻边和所述第一折边连接处,且所述第一折边和所述第二折边设于所述隔热条内,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部分包裹所述隔热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窗隔热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所述第一折边、所述第二翻边和所述第二折边均具有90度或45度的夹角。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窗隔热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条的材料为聚酰胺。4.一种门窗,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窗框、第二窗框和第三窗框,所述第一窗框、所述第二窗框和所述第三窗框均包括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门窗隔热连接结构,所述第二窗框设于所述第一窗框内侧,且与所述第一窗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窗框活动连接所述第二窗框。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窗框和所述第二窗框上均设有密封条,且所述密封条设于所述第三窗框与所述第二窗框连接处。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窗框的外窗框外侧设有第一卡条和第二卡条,所述第二卡条与所述第一卡条相配合连接形成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窗框与所述第二窗框通过第一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钉穿设所述第一卡条,且所述第一螺钉位于第一容纳腔内;所述第二卡条一侧与所述第一窗框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骏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联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