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管廊模板竖向拼缝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20887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4: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管廊模板竖向拼缝结构及施工方法,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涉及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所述结构包括长木条、第一方木、第二方木、模板单元、钢管和对拉螺杆,通过材料的优选以及施工方法的改进,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有效提高地下管廊的整体观感质量,并能有效避免模板竖向拼缝处施工时错台等质量通病的产生,同时施工材料常见,能够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管廊模板竖向拼缝结构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涉及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尤其涉及一种地下管廊模板竖向拼缝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普及,地下综合管廊施工的观感质量得到越来越多施工单位的重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模板竖向拼缝间错缝等质量通病问题,影响施工后的地下综合管廊的观感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地下管廊模板竖向拼缝结构及施工方法,能有效的避免模板竖向拼缝之间的错台问题,提高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现浇结构观感质量。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一种地下管廊模板竖向拼缝结构,包括两平行设置的竖向模板,该竖向模板由若干块模板单元组成,相邻模板单元之间形成有模板竖向拼缝,其特点是,所述模板竖向拼缝的外侧依次竖向设置长木条和第一方木,该长木条和第一方木的两侧分别均匀竖向设置有若干根第二方木,该第一方木与第二方木的外侧表面齐平,该模板竖向拼缝对面的竖向模板上设置有相对应长木条、第一方木以及第二方木;所述模板竖向拼缝两侧的模板以及对面的模板上自上而下均匀设置有若干排对拉螺杆,每排对拉螺杆的两端分别通过两根横向平行设置在第一方木和第二方木外侧的钢管连接固定。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每一排的对拉螺杆分别设置在第一方木与第二方木之间的模板单元上以及两相邻第二方木之间的模板单元上。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另一种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一种地下管廊模板竖向拼缝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首先用模板单元搭建两平行的竖向模板;2)在两相邻模板单元形成的模板竖向拼缝的外侧依次竖向设置长木条和第一方木,再在该长木条和第一方木的两侧分别均匀竖向设置有若干根第二方木,设置时确保该第一方木与其它第二方木的外侧表面齐平,同时,在该模板竖向拼缝对面的竖向模板上相对应设置长木条、第一方木以及第二方木;3)在模板竖向拼缝两侧的模板以及对面的模板上自上而下均匀设置若干排对拉螺杆,再将每排对拉螺杆的两端与模板单元之间分别通过两根横向平行设置在第一方木和第二方木外侧的钢管连接固定。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模板单元厚度为15mm,所述第一方木尺寸50mm*85mm,所述第二方木尺寸为50mm*100mm,所述长木条的尺寸为50mm*15mm,所述对拉螺杆直径为14mm。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相邻第二方木间距为120mm,所述第一方木与该第一方木相邻的第二方木的间距为120mm;每排对拉螺杆的竖向间距为450mm。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地下管廊模板竖向拼缝结构及施工方法,其结构设计合理简单,施工方便,施工材料均为常见建筑材料,应用时能够有效避免地下综合管廊的在模板竖向拼缝处施工时出现模板错台情况,大大提高地下管廊竖向施工缝处的观感质量。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一种地下管廊模板竖向拼缝结构的示意图;图中:1、长木条;2、第一方木;3、第二方木;4、模板单元;5、模板竖向拼缝;6、钢管;7、对拉螺杆;8、竖向模板。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地下管廊模板竖向拼缝结构,包括两平行设置的竖向模板8,该竖向模板8由若干块模板单元4组成,相邻模板单元4之间形成有模板竖向拼缝5,所述模板竖向拼缝5的外侧依次竖向设置长木条1和第一方木2,该长木条1和第一方木2的两侧分别均匀竖向设置有若干根第二方木3,该第一方木2与第二方木3的外侧表面齐平,该模板竖向拼缝5对面的竖向模板8上设置有相对应长木条1、第一方木2以及第二方木3;所述模板竖向拼缝5两侧的模板4以及对面的模板4上自上而下均匀设置有若干排对拉螺杆7,每排对拉螺杆7的两端分别通过两根横向平行设置在第一方木2和第二方木3外侧的钢管6连接固定。本实施例中,每一排的对拉螺杆7分别设置在第一方木2与第二方木3之间以及两相邻第二方木3之间。实施例2:如图1所示,一种实施例1中所述的一种地下管廊模板竖向拼缝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首先选用模板单元4的厚度为15mm,选用第二方木3的尺寸50mm*100mm,将第二方木3的厚度刨掉15mm作为第一方木2,即第一方木2的尺寸为50mm*85mm,选用长木条1的尺寸为50mm*15mm,选用对拉螺杆7直径为14mm,用多块模板单元4搭建两平行的竖向模板8;2)在两相邻模板单元4形成的模板竖向拼缝5的外侧依次竖向设置长木条1和第一方木2,再在该长木条1和第一方木2的两侧分别均匀竖向设置有若干根第二方木3,设置后,该长木条1与其上方的第一方木2的总厚度为100mm,与其它第二方木3的厚度一致,即第一方木2与第二方木3的外侧表面齐平,同时,若该模板竖向拼缝5对面的竖向模板8上相对应的也是模板竖向拼缝5,则在该竖向模板8相对应设置长木条1、第一方木2以及第二方木3,即两竖向模板8上的长木条1、第一方木2以及第二方木3的位置相互对应,若该模板竖向拼缝5对面的竖向模板8上相对应的不是模板竖向拼缝5,即是完整的模板单元4,则在该则在该竖向模板8相对应设置长木条1、第一方木2以及第二方木3或者相对应的全部设置成第二方木3;3)在模板竖向拼缝5两侧的模板4以及对面的模板4上自上而下均匀设置若干排对拉螺杆7,再将每排对拉螺杆7的两端与模板单元4之间分别通过两根横向平行设置在第一方木2和第二方木3外侧的钢管6连接固定。本实施例中,所述相邻第二方木3间距为120mm,所述第一方木2与该第一方木2相邻的第二方木3的间距为120mm;每排对拉螺杆7的竖向间距为450mm。本专利技术在西安某地下综合管廊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效避免了地下综合管廊模板竖向拼缝处施工时发生错台的现象,大大提高了该工程地下管廊整体的观感质量。以上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为准。本专利技术未详述之处,均为本
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管廊模板竖向拼缝结构,包括两平行设置的竖向模板(8),该竖向模板(8)由若干块模板单元(4)组成,相邻模板单元(4)之间形成有模板竖向拼缝(5),其特征是,所述模板竖向拼缝(5)的外侧依次竖向设置长木条(1)和第一方木(2),该长木条(1)和第一方木(2)的两侧分别均匀竖向设置有若干根第二方木(3),该第一方木(2)与第二方木(3)的外侧表面齐平,该模板竖向拼缝(5)对面的竖向模板(8)上设置有相对应长木条(1)、第一方木(2)以及第二方木(3);所述模板竖向拼缝(5)两侧的模板(4)以及对面的模板(4)上自上而下均匀设置有若干排对拉螺杆(7),每排对拉螺杆(7)的两端分别通过两根横向平行设置在第一方木(2)和第二方木(3)外侧的钢管(6)连接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管廊模板竖向拼缝结构,包括两平行设置的竖向模板(8),该竖向模板(8)由若干块模板单元(4)组成,相邻模板单元(4)之间形成有模板竖向拼缝(5),其特征是,所述模板竖向拼缝(5)的外侧依次竖向设置长木条(1)和第一方木(2),该长木条(1)和第一方木(2)的两侧分别均匀竖向设置有若干根第二方木(3),该第一方木(2)与第二方木(3)的外侧表面齐平,该模板竖向拼缝(5)对面的竖向模板(8)上设置有相对应长木条(1)、第一方木(2)以及第二方木(3);所述模板竖向拼缝(5)两侧的模板(4)以及对面的模板(4)上自上而下均匀设置有若干排对拉螺杆(7),每排对拉螺杆(7)的两端分别通过两根横向平行设置在第一方木(2)和第二方木(3)外侧的钢管(6)连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管廊模板竖向拼缝结构,其特征是,每一排的对拉螺杆(7)分别设置在第一方木(2)与第二方木(3)之间的模板单元(4)上以及两相邻第二方木(3)之间的模板单元(4)上。3.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管廊模板竖向拼缝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1)首先用模板单元(4)搭建两平行的竖向模板(8);2)在两相邻模板单元(4)形成的模板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涛姚海姜天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