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独立悬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0701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独立悬架,其解决了现有房车悬架稳定性不足、减震效果差、连接强度低的技术问题,设有横臂,所述横臂上端固定设有半轴,所述半轴一端与横臂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轴头;所述横臂一侧设有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所述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与横臂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悬臂与第二悬臂之间设有加强臂;所述第一悬臂与半轴之间设有下支座,所述下支座内设有弹簧固定柱;所述下支座设有第一弹簧;所述横臂还设有两个下阻尼吊耳,其位于所述第一悬臂与横臂连接面的相对面;所述下阻尼吊耳均铰接有阻尼减震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的自由端均设有V型开口,所述V型开口内均设有固定方管;所述固定方管设有油嘴。

An independent suspension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independent suspension, which solves the technical problems of insufficient stability, poor shock absorption effect and low connection strength of the existing RV suspension, and has a horizontal arm. The upper end of the horizontal arm is fixed with a half shaft, one end of the half shaft is fixe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horizontal arm, and the other end is provided with a shaft head; the one side of the horizontal arm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antilever. The first cantilever and the second cantilever are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horizontal arm; the first cantilever and the second cantilever are fixedly connected; the first cantilever and the second cantilever are provided with a reinforcing arm; the first cantilever and the half shaft are provided with a lower support; the lower support is provided with a spring fixed column; the lower support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spring; and the horizontal arm is also provided with two lower damping. The lower damping lugs are articulated with damping dampers, characterized by V-shaped openings at the free ends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cantilevers, and fixed square pipes in the V-shaped openings; and the fixed square pipes are provided with oil nozz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独立悬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房车悬架,尤其是涉及一种独立悬架。
技术介绍
汽车悬架是车架与车桥之间弹性连接部件,是由弹性元件、导向装置和减震器等三部分组成弹性元件是用来传递垂向载荷和缓和抑制不平路面引起的冲击和振动,其种类有钢板弹簧、螺旋弹簧、扭杆弹簧、油气弹簧、空气弹簧及橡胶弹簧等;导向装置,是由导向杆系组成的,用以确定车轮相对于车架或车身的运动规律,传递除垂向力以外的力和力矩,有些弹性元件本身能兼起导向装置的作用;减震器则用以衰减、限制车身及车轮的振动。按导向装置的型式,悬架分为非独立悬架与独立悬架。在非独立悬架结构中,左右两侧车轮是通过同一根整桥与悬架并经悬架与车架或车身相联;而在独立悬架结构中,它们则直接通过各自的悬架与车架或车身联结。对于房车,其在路面上行驶时,由车轮产生的震动经钢板弹簧缓冲,车架保持相对平稳。由于两车轮转动支撑在同一通轴的两端,当房车在颠簸路面上行驶时,两车轮接触的路面情况不同,极易相互干涉,造成车体产生较大震动;另外,上述的悬架结构为两车轮联接同一通轴的非独立悬架结构,房车在高速行驶时,其平顺性差;同时,其固定联接在通轴与车架之间的钢板弹簧,造成其离地间隙太低,使房车不适合越野应用。现有房车悬臂与车架、悬臂与横臂之间连接不牢固,连接强度低,造成其使用寿命短;仅通过弹簧与阻尼减震器减弱车轮对车架的冲击力,减震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针对现有房车悬架稳定性不足、减震效果差、连接强度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稳定性高、减震效果好和连接强度高的独立悬架。为此,本技术设有横臂,横臂上端固定设有半轴,半轴一端与横臂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轴头;横臂一侧设有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与横臂固定连接;第一悬臂与第二悬臂之间设有加强臂;第一悬臂与半轴之间设有下支座,下支座内设有弹簧固定柱;下支座设有第一弹簧;横臂还设有两个下阻尼吊耳,其位于第一悬臂与横臂连接面的相对面;下阻尼吊耳均铰接有阻尼减震器,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的自由端均设有V型开口,所述V型开口内均设有固定方管;固定方管设有油嘴;所述固定方管内部设有两个减震块,两个减震块均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铰接轴;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与固定方管之间分别设有加强部;加强部设有两个第一平直段,两第一平直段相平行,两第一平直段一端均设有圆弧段,两圆弧段自由端均设有第二平直段,第二平直段与固定方管两相邻面相贴合,两第二平直段通过圆弧段相连接;加强部与固定方管、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均固定连接。优选的,还设有连接板,连接板设有主体连接部,主体连接部与第一悬臂、第二悬臂和横臂相贴合;主体连接部设有与其相垂直的第一侧连接部,第一侧连接部位于下支座与第一悬臂之间;横臂与下阻尼吊耳之间设有第二侧连接部,第二侧连接部与主体连接部相垂直。优选的,还设有缓冲部,缓冲部套设于半轴上且位于下支座与轴头之间;缓冲部设有护套,护套与房车底盘相连接,护套内部设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一端与护套内壁相连接,另一自由端靠近半轴;第二弹簧的自由端设有垫片。优选的,第二弹簧设有八个。优选的,横臂与半轴连接处设有第一加强板;优选的,半轴与第一加强板的连接面为斜面。优选的,油嘴位于两减震块之间。优选的,加强部设有防护部,防护部设于油嘴四周。优选的,下支座设有风琴式保护套。优选的,还设有若干穿线管,穿线管位于半轴上侧和第一悬臂上侧。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其采用独立悬架,在一定的范围内,左右车轮的跳动没有直接的相互影响,可有效减少车身的倾斜和振动,并减小车架及车身的扭转有利于延长底盘零件的使用寿命;同时对于转向轴而言有助于消除转向轮不断偏摆带来的不良影响,有利于整车操纵稳定性。由车轮产生的震动经缓冲部、第一弹簧和阻尼减震器缓冲,使车身振动频率降低,车架保持相对平稳;本实用性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的自由端均设有V型开口;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均有两个面与固定方管接触,增加了焊接面积,连接更加稳固;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与固定方管之间分别设有加强部;增强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与固定方管连接处的连接强度;本技术设有连接板,进一步加强独立悬架的连接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风琴式保护套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缓冲部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缓冲部的右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第一悬臂端部主视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第一悬臂端部右视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第一悬臂端部D-D面的剖视示意图。图中符号说明:1.横臂;2.第一悬臂;3.固定方管;4.加强部;401.第一平直段;402.圆弧段;403.第二平直段;5.通孔;6.防护部;7.轴头;8.风琴式保护套;9.下支座;10.第一弹簧;11.第二悬臂;12.加强臂;13.下阻尼吊耳;14.连接板;141.主体连接部;142.第一侧连接部;143.第二侧连接部;15.穿线管;17.减震块;18.第一加强板;19.半轴;20.缓冲部;201.护套;202.第二弹簧;203.垫片;21.油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设有横臂1,横臂1上端固定设有半轴19,半轴19一端与横臂1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与轮毂相配合的轴头7;为了增强横臂1和半轴19的连接强度,横臂1与半轴19连接处设有第一加强板18;横臂1与半轴19分别与第一加强板18焊接;为了增加焊接面积,使半轴19与第一加强板18连接更加牢固,半轴19与第一加强板18的连接面为斜面;同时,倾斜面减轻了半轴19的重量,从而减轻房车重量。横臂1一侧设有第一悬臂2和第二悬臂11,第一悬臂2和第二悬臂11与横臂1固定连接;第一悬臂2与第二悬臂11之间设有加强臂12,加强臂12一端与第一悬臂2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悬臂11连接;第一悬臂2和第二悬臂11的自由端均设有V型开口,V型开口内均设有固定方管3,V型开口与固定方管3通过焊接固定;第一悬臂2和第二悬臂11的自由端设有V型开口的有益效果是,第一悬臂2和第二悬臂11均有两个面与固定方管3接触,增加了焊接面积,连接更加稳固;固定方管3设有油嘴21,固定方管3内部设有两个减震块17两个减震块17均设有通孔5,通孔5内设有铰接轴,房车底盘设有与其相配合的第一铰座;需要说明的是,油嘴21与两个减震块17之间的间隙相连通;通过向油嘴21内注入润滑油,减小铰接轴与减震块17之间的摩擦力;优选的,油嘴21位于两减震块之间。其中,固定方管3每两个面的连接处设有圆角,以分散应力,避免应力集中。如图6、图7和图8所示,由于第一悬臂2和第二悬臂11与第一铰座连接处是房车底盘与独立悬架的主要连接点,所以对连接处的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的强度要求较高,为了增强此处的强度,第一悬臂2和第二悬臂11与固定方管3之间分别设有加强部4;加强部4设有两个第一平直段401,两第一平直段401相平行,其与第一悬臂2和第二悬臂11相贴合,两第一平直段401一端均设有圆弧段402,两圆弧段402与固定方管3的圆角相配合,两圆弧段402自由端均设有第二平直段403,第二平直段403与固定方管3两相邻面相贴合,两第二平直段403通过圆弧段402相连接;加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独立悬架,设有横臂,所述横臂上端固定设有半轴,所述半轴一端与横臂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轴头;所述横臂一侧设有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所述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与横臂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悬臂与第二悬臂之间设有加强臂;所述第一悬臂与半轴之间设有下支座,所述下支座内设有弹簧固定柱;所述下支座设有第一弹簧;所述横臂还设有两个下阻尼吊耳,其位于所述第一悬臂与横臂连接面的相对面;所述下阻尼吊耳均铰接有阻尼减震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的自由端均设有V型开口,所述V型开口内均设有固定方管;所述固定方管设有油嘴;所述固定方管内部设有两个减震块,两个减震块均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铰接轴;所述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与固定方管之间分别设有加强部;所述加强部设有两个第一平直段,两第一平直段相平行,两第一平直段一端均设有圆弧段,两圆弧段自由端均设有第二平直段,第二平直段与固定方管两相邻面相贴合,两第二平直段通过圆弧段相连接;加强部与固定方管、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均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独立悬架,设有横臂,所述横臂上端固定设有半轴,所述半轴一端与横臂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轴头;所述横臂一侧设有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所述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与横臂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悬臂与第二悬臂之间设有加强臂;所述第一悬臂与半轴之间设有下支座,所述下支座内设有弹簧固定柱;所述下支座设有第一弹簧;所述横臂还设有两个下阻尼吊耳,其位于所述第一悬臂与横臂连接面的相对面;所述下阻尼吊耳均铰接有阻尼减震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的自由端均设有V型开口,所述V型开口内均设有固定方管;所述固定方管设有油嘴;所述固定方管内部设有两个减震块,两个减震块均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铰接轴;所述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与固定方管之间分别设有加强部;所述加强部设有两个第一平直段,两第一平直段相平行,两第一平直段一端均设有圆弧段,两圆弧段自由端均设有第二平直段,第二平直段与固定方管两相邻面相贴合,两第二平直段通过圆弧段相连接;加强部与固定方管、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均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悬架,其特征在于还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有主体连接部,所述主体连接部与第一悬臂、第二悬臂和横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东文赵华宁盛永刚
申请(专利权)人:荣成市名骏户外休闲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