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隔热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98539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温针灸隔热垫,包括隔热垫主体,隔热垫主体由第一隔热垫及第二隔热垫组成,在第一隔热垫的中心位置设有一个针刺孔,针刺孔为圆形通孔,在第二隔热垫上设有开口,开口从第二隔热垫中部延伸至第二隔热垫的边缘,为开放式开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第一隔热垫与第二隔热垫共同组成隔热垫主体,这样的结构能方便调节隔热主体的厚度,从而达到最佳隔热效果,利用第一隔热垫与圆孔的作用下,通过第二隔热垫上设置的开口的配合设置,有利于隔热性强,操作灵活,从而安全可靠,便于推广,这种结构的调节方式构思巧妙,操作简单,且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灵活,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Warming needle insulation cush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arm acupuncture heat insulation pad, which comprises a heat insulation pad main body, which is composed of a first heat insulation pad and a second heat insulation pad. A needle hole is arranged at the center of the first heat insulation pad, the needle hole is a circular through hole, and an opening is arranged on the second heat insulation pad, and the opening extends from the middle of the second heat insulation pad to the first heat insulation pad. Two the edge of the heat insulation pad is an open opening.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the first heat-insulating pad and the second heat-insulating pad to form the main body of the heat-insulating pad. The structure can conveniently adjust the thickness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heat-insulating pad so as to achieve the best heat-insulating effect. Flexible operation, thus safe and reliable, easy to promote, the structure of the adjustment of ingenious ideas, simple operation, and low cost, easy to use flexible, with good clinical application prospects and promotion valu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温针灸隔热垫
本技术涉及中医教学设施
,具体为一种温针灸隔热垫。
技术介绍
温针灸是针灸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疗法,又称针柄灸,适用于既需要针刺留针又须施予艾灸的疾病治疗;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每次燃烧枣核大艾团1-3团;本法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适用于寒盛湿重,经络壅滞之证,如关节痹痛,肌肤不仁等;但是艾灸在燃烧过程中,艾条灰或火星易脱落,造成患者局部皮肤烫伤;目前医院中医科医生在施灸过程中常在针灸局部皮肤处垫纸板用以隔热,并挡住艾条灰或火星所致的皮肤烫伤。但是,现有的温针灸隔热垫存在的因隔热方法不足而引起烫伤,操作不方便,结构复杂,且使用不灵活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温针灸隔热垫,它隔热效果好,操作方便,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温针灸隔热垫,包括隔热垫主体,隔热垫主体由第一隔热垫及第二隔热垫组成,在第一隔热垫的中心位置设有一个针刺孔,针刺孔为圆形通孔,在第二隔热垫上设有开口,开口从第二隔热垫中部延伸至第二隔热垫的边缘,为开放式开口。所述的第一隔热垫与第二隔热垫的形状及大小对应,其形状为圆形、方形或三角形。所述第一隔热垫与第二隔热垫的厚度为1-1.5mm,且针刺孔的圆孔直径为1-1.5mm,开口的宽度为1-1.5mm。在第一隔热垫与第二隔热垫对应面的对应位置上设有定位结构。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采用第一隔热垫与第二隔热垫共同组成隔热垫主体,这样的结构能方便调节隔热主体的厚度,从而达到最佳隔热效果,利用第一隔热垫与圆孔的作用下,通过第二隔热垫上设置的开口的配合设置,有利于隔热性强,操作灵活,从而安全可靠,便于推广,这种结构的调节方式构思巧妙,操作简单,且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灵活,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温针灸隔热垫,包括隔热垫主体1,隔热垫主体1由第一隔热垫2及第二隔热垫3组成,在第一隔热垫2的中心位置设有一个针刺孔4,针刺孔4为圆形通孔,在第二隔热垫3上设有开口5,开口5从第二隔热垫3中部延伸至第二隔热垫3的边缘,为开放式开口;所述的第一隔热垫2与第二隔热垫3的形状及大小对应,其形状为圆形;所述第一隔热垫2与第二隔热垫3的厚度为1mm,且针刺孔4的圆孔直径为1-1.5mm,开口5的宽度为1mm。在第一隔热垫2与第二隔热垫3对应面的对应位置上设有定位结构6。工作原理:针刺成功后,将第一隔热垫2通过中间的针刺孔4固定在针刺处,上艾灸,根据患者反映,如患者觉得温度适宜则不上第二隔热垫3,如患者自觉温度过高,通过开口5将第二隔热垫3上在针灸针上,适当转动第二隔热垫3,使第一隔热垫2与第二隔热垫3的定位结构6贴合,以免第二隔热垫3掉下,艾灸燃尽,温度冷却后,将艾条灰掸掉,分别取下两层隔热垫,使得操作方便,达到最佳隔热效果。所述的定位结构6可以为对应的尼龙粘、塑料暗扣、卡扣等物品,其作用是使第二隔热垫3能固定在第一隔热垫2上,防止滑落。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尼龙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温针灸隔热垫,包括隔热垫主体(1),其特征在于:隔热垫主体(1)由第一隔热垫(2)及第二隔热垫(3)组成,在第一隔热垫(2)的中心位置设有一个针刺孔(4),针刺孔(4)为圆形通孔,在第二隔热垫(3)上设有开口(5),开口(5)从第二隔热垫(3)中部延伸至第二隔热垫(3)的边缘,为开放式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针灸隔热垫,包括隔热垫主体(1),其特征在于:隔热垫主体(1)由第一隔热垫(2)及第二隔热垫(3)组成,在第一隔热垫(2)的中心位置设有一个针刺孔(4),针刺孔(4)为圆形通孔,在第二隔热垫(3)上设有开口(5),开口(5)从第二隔热垫(3)中部延伸至第二隔热垫(3)的边缘,为开放式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针灸隔热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隔热垫(2)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静冷安明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