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彭大雄专利>正文

拦截网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9344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有关一种拦截网坝,是安装在河川的河床与二边堤岸之间,包含一个骨架单元及一个网架单元。该骨架单元,包括二支底架,分别固置于所述底架并朝向顶端延伸的二支第一立架,分别固置在所述底架之间的数支底连杆,及一支固置在所述第一立架之间的第一顶连杆。该网架单元,包括一张第一拦截网,分设成一张固设在所述底架之间的第一底网,一张固设在所述第一立架之间的第一立网,及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立架、堤岸之间的二张第一翼网。藉由上述结构,可通过该第一拦截网拦截体积较大的石头、杂物,同时可通过堆积的石头、杂物产生的向下重力防止本发明专利技术倒塌,借此使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施工工期短,及可有效节省人力、物力的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拦截网坝,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以拦截河川中体积较大 的石头、杂物的拦截网坝。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l所示,是一般现有的拦砂坝的立体图。为了防止河川中的石头、杂物随着水流造成淤积,通常会在河川IO预定处施作拦砂坝20,该 拦砂坝20具有埋入河床11的基座21,及自该基座21朝向顶端延伸并相互 间隔的多数支立柱22,每二支立柱22之间则配合形成可供水、砂及小石头 通过的空隙23。至于体积较大的石头12或杂物则因无法通过该空隙23而 被所述立柱22阻挡。该拦砂坝20虽然具有可以拦截较大石头12及杂物的使用功能,但是实 务上存在有下列缺失一、 因为该拦砂坝20的基座21、立柱22,是以混凝土灌注于该河床 ll,具有施作工期较长、较容易破坏河川生态,及需要较多人力才能完成的 缺失。二、 因为该拦砂坝20需要具备一定的厚度,才能抵抗迎水面沖击力,相 对存在有整体重量较重、需要较多物力才能完成的缺失。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拦砂坝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 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 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 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 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拦截网坝,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 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拦砂坝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 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其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 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拦截网坝,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拦砂 坝,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 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拦砂坝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拦截网坝,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具有整体结构较筒单,施作工期 短,可以有效的节省人力、物力的功效,非常适于实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 本专利技术提出的 一种拦截网坝,安装在河川的河床与二边堤岸之间,用以拦阻 体积较大的石头、杂物,该拦截网坝包含一个骨架单元及一个网架单元,其中该骨架单元,包括相互间隔的二支底架,分别固置于所述底架并朝向顶端延伸的二支第一立架,分别固置在所述底架之间并横跨该河川的数支底连杆,及一支固置在所述第一立架之间的第一顶连杆;该网架单元,包括 一张第一拦截网,该第一拦截网具有一张安装固定在所述底架之间并位于 该河川中的第 一底网, 一张自该第 一底网弯折并安装固定在所述第 一立架 之间的第一立网,及分别自该第一底网弯折并安装固定在所述第一立架、堤 岸之间的二张第一翼网。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拦截网坝,其中所述的骨架单元还包括分别固置在所述第一立 架、底架之间的二支第一侧连架。前述的拦截网坝,其中所述的骨架单元还包括分别固置于所述底架并 朝向顶端延伸且与所述第一立架相互间隔的二支第二立架,以及一支安装 固定在所述第二立架之间的第二顶连杆,该网架单元还包括一张第二拦截 网,该第二拦截网具有一张安装固定在所述底架之间并位于该河川中的第 二底网, 一张安装固定在所述第二立架之间的第二立网,及分别安装固定 在所述第二立架、底架之间的二张第二翼网。前述的拦截网坝,其中所述的骨架单元还包括分别固置在所述第 一立 架、第二立架之间的二支第二侧连架。前述的拦截网坝,其中所述的网架单元还包括分别安装固定在所述第 一立架、第二侧连架之间的二张第三翼网。前述的拦截网坝,其中所述的第一拦截网为钢索网,是由多数条钢索相 互交错固结而成。前述的拦截网坝,其中所述的第一拦截网的第一底网是安装在所述底 连杆、底架之间,并通过多数个锁扣扣锁在所述钢索、底连杆之间以定位。前述的拦截网坝,其中所述的第 一拦截网的第 一立网安装在该第一顶 连杆与其中一支底连杆之间同时位于所述第一立架之间,并通过多数个锁扣扣锁在所述钢索、第一顶连杆、底连杆之间以定位。前述的拦截网坝,其中所述的第二拦截网的第二立网为钢索网,是由多数条钢索相互交错固结而成。前述的拦截网坝,其中所述的第二拦截网的第二底网是安装在所述底 连杆、底架之间,并通过多数个锁扣扣锁在所述钢索、底连杆之间以定位。前述的拦截网坝,其中所述的第二拦截网的第二立网是安装在该第二 顶连杆与其中 一支底连杆之间同时位于所述第二立架之间,并通过多数个 锁扣扣锁在所述钢索、第二顶连杆、底连杆之间以定位。前述的拦截网坝,其中所述的拦截网坝还包含一个固定单元,包括一张 位于该河床的河床沟道内并包覆多数个重压体的包覆网,及包覆于该包覆 网外并与该骨架单元的底连杆固结的至少 一 张连结网。前述的拦截网坝,其中所述的固定单元的连结网各安装设有 一 个弹性体。前述的拦截网坝,其中所述的拦截网坝还包含安装在所述第 一翼网、堤 岸之间的数条弹性绳。前述的拦截网坝,其中所述的第 一顶连杆具有朝向顶端延伸并相互间 隔的多数支梳柱。前述的拦截网坝,其中所述的堤岸为钢索石笼,是在多数张钢索网内填 装施作当地石头所组成,且所述堤岸的高度高于该拦截网坝。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 案,本专利技术拦截网坝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藉由上述结构,当随着 河水流动的石头、杂物流入该拦截网坝,则体积较大无法通过该第一拦截 网的网孔的石头、杂物将被拦截并自动堆叠,通过堆叠的石头、杂物的重 量会对该拦截网坝产生向下重力,及通过前述堤岸可拉住该拦截网坝,将可 防止该拦截网坝倒塌,并且因为该骨架单元、网架单元的整体结构相当简 便,使本专利技术具有施工工期短,可有效减少人力、物力的特性。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一种拦截网坝,是安装在河川的河床与二边 堤岸之间,包含一个骨架单元及一个网架单元。藉由上述结构,可通过该第 一拦截网拦截体积较大的石头、杂物,同时可通过堆积的石头、杂物产生的向下重力防止本专利技术倒塌,借此使本专利技术具有整体结构较简单,施工工期 短,以及可有效节省人力、物力的功效,非常适于实用。本专利技术具有上述诸 多优点及实用价值,其不论在产品结构或功能上皆有较大改进,在技术上 有显著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拦砂坝具有增进 的突出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 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 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l是一般现有的拦砂坝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拦截网坝一较佳实施例安装于河川的立体图。 图3是取自图2的俯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拦截网坝较佳实施例使用状态的侧视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拦截网坝较佳实施例的一个骨架单元组合结构立体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拦截网坝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组合结构立体图,说明该骨架单元与一张第一拦截网的组合结构状态。图7是本专利技术拦截网坝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组合结构立体图,说明该骨架单元与一张第二拦截网的组合结构状态。图8是本专利技术拦截网坝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组合结构立体图。 图9是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拦截网坝,是安装在河川的河床与二边堤岸之间,用以拦阻体积较大的石头、杂物,该拦截网坝包含一个骨架单元及一个网架单元,其特征在于: 该骨架单元,包括相互间隔的二支底架,分别固置于所述底架并朝向顶端延伸的二支第一立架,分别固置在所述底 架之间并横跨该河川的数支底连杆,及一支固置在所述第一立架之间的第一顶连杆; 该网架单元,包括一张第一拦截网,该第一拦截网具有一张安装固定在所述底架之间并位于该河川中的第一底网,一张自该第一底网弯折并安装固定在所述第一立架之间的第一立网 ,及分别自该第一底网弯折并安装固定在所述第一立架、堤岸之间的二张第一翼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大雄彭光聪彭光谦
申请(专利权)人:彭大雄彭光聪彭光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